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学习不良初中生、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自我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描述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120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都具有显著负相关;(2)学业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在积极、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文版),测量了429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亲温暖、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父亲惩罚、严厉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母亲教养方式与之呈现出相似的预测模式;(2)自我概念在父亲惩罚、严厉与独创性间起中介作用;(3)在自我概念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自我认同在父母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与创造思维间起中介作用。作者着重探讨了父母惩罚、严厉,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教养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281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大学生自我概念(除自我批评之外)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自我知觉量表的一般自我概念分量表、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对416名初中学生的调查,考察青少年气质、父亲教养对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质的意志控制和消极情绪性特征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概念,权威型父亲教养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概念,气质的外向性和归属感特征、专制型父亲教养对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概念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气质与父亲教养对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表现为累加效应,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同伴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振宏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4,27(3):602-605
运用社会测量法,把238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被拒斥、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型五种类型,用自我描述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表明:(1)被拒斥学生的数学学业自我概念、一般学校自我概念、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受欢迎组学生的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高于被拒斥、被忽视、和普通组学生。(2)被拒斥学生遇到挫折时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  相似文献   

7.
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俞国良 《心理科学》1999,22(5):389-393
从2308名10—15岁儿童中选取429名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这些家庭资源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市三所幼儿园553名3~6岁幼儿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家长教育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以及儿童人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人格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特点的调节。结果表明:(1)教育价值观关系性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智能特征;教育价值观好行为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2)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在关系性与智能特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在好行为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气质的情绪性维度和反应性维度分别调节了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和溺爱性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75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子女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概念对其学业成就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生的这两个中介变量.以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刘建榕  刘金花 《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出发,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32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探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断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又以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为直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0位初中学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并获得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城乡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勤 《心理学探新》2009,29(4):77-82
通过调查689名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概念,考察不同地域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女生比农村女生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温暖理解和过度保护、更少的偏爱,而城乡男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没有差异;城市大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而这种差异在女大学生中尤其明显。父母温暖理解对子女的自我概念有正向影响,而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对子女自我概念有负向影响;城市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主要受父亲养育方式影响,而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同时受父亲和母亲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格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30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女初中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③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内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与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明春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11,34(2):376-380
近十几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究父母教养与子女学业成就关系的内在机制。认知、大五人格、动机与自我概念作为学习者的心理特质,在父母教养与学业成就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父母教养能通过影响这些心理因素间接地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尽管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仍需要在将来加强综合性研究、应用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深化和拓展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同时促进已有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车马中学的450名初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教养方式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