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净慧 《法音》1988,(11)
什么叫做比丘比丘尼比丘是梵文的音译,主要的意思是“乞士”,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所以叫做乞士。另外还有“怖魔”、“破恶”、“净持戒”等意思。因为出家学佛为比丘,必将了脱生死而不再受魔业及魔境的困扰和支配了,魔王少了一个可以利用和支配的魔民,所以感到恐怖;比丘持戒能破烦恼恶业,所以是破恶;比丘以尽其一生的形相寿命,坚持清净戒律,所以称为净持戒。  相似文献   

2.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五戒凡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团体,有其组成的人员,也必有其组织的规章;组织的健全与否,但看其规章的内容而定。此一组织是否有其卓越的成绩表现,也由其规章中所含的理想而定。一切的社会组织,都是依其理想而制定规章,再由规章产生力量。不过规章的能否产生力量,尚视其组成人员的能否一致对其规章的拥护与遵守。  相似文献   

4.
净慧 《法音》1988,(10)
什么叫做式叉摩尼式叉摩尼是梵文的音译,中国有好多种译法:式叉、式叉摩那、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都是指的一种名称;它的意思,则有旧译“学法女”及新译“正学女”的两种。这是佛制女人出家,成为比丘尼之前的必经过程,但又是被中国佛教久已遗忘了的一种名称。所以,晚近以来,多数的佛教徒,对于式叉摩尼的意思,已经不解,且有误解。有人以为在寺中从小戴发修行的女子,便是式叉摩尼。其实,那是不对的,未落发也未改装的女子,仅是居士女的一种,居士分为在家与在寺的男女四种;在家的男女居士,称为近事男与近事女,在寺的男女居士,称为近住男与近住女,所以,住于寺中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2)
什么是羯磨法羯磨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是“业”,乃是授戒、说戒、忏罪、以及各种僧事的处理,所以又被解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属于作持的戒。《行事钞》卷上一:“《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卷十四:“羯磨,此译云  相似文献   

6.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干章节,编成《戒学讲座》,陆续在本刊发表,以资提倡。  相似文献   

7.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一则是年岁小,二则是戒的等级小,所以称为小众。现在,我们先说沙弥的问题。沙弥戒与沙弥尼戒是相同的十条,沙弥与沙弥尼所不  相似文献   

8.
〔泰〕  释心平  释白朴 《法音》2014,(6):29-30,33,39
正一、前言何为礼仪?1978年牛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教授提出了礼仪的原则,他们认为礼仪是人类共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了解人们如何表达礼仪是了解人类生存的根本[1]。顾曰国1990年提出了中国人的礼仪原则,包括自谦准则、称谓准则、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2]。泰国文化局对礼仪定义是:有一定限制的道德规范,或是有纪律、有次序、适合社会正常生活的道德行为。[3]其实,礼仪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和教养水平,还能反映出一个地域、一个团体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5)
最早的菩萨戒法梵网经,据说是因卢舍那佛为妙海王及其王子千人,受菩萨戒法而来。这是最早的菩萨受戒法。我们人间有此戒本,是由舍那菩萨修行此戒而成佛之后,在莲花胎藏世界之中,为了利乐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自己把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7)
为什么要有戒律有关戒律概念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前几讲中已经大致都讲到了;这一讲谈谈有关戒律的脉络。因为,凡是一种学问及其所赋的使命,唯有从它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它的精神,可以确定它的未来的展望。俗话说:“钢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国家的法律,对于守法的公民,根本是不起作用的。但要维护守法者的安全和利益,又不得不有法律的设置,因为社会之中及人类  相似文献   

11.
为何要归依三宝我们相信,凡是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受过三归依。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当然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归依三宝着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归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原拟在2004年第六期的"印度佛教讲座"栏目发表,由于 编辑部方面的原因,拖延至今,终得同读者见面,虽有遗憾,仍复为喜,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王阳明和萨特相隔四百年,相距二万里,哲学思想自然有差异;然古今之变,东西之遥,无碍其相通,盖心学乃人学故。比较两者的哲学,不仅有助于对两者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把握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认识中西文化的特质,亦有积极意义。本文仅对两者的哲学本体论作一探索性的比较,旨在明辨其同异,分析其特点,考察其原因,总结其得失,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按一般审美观点,黑就不足以成秀美!但在《雅歌》——一卷蕴涵着基督与教会甜美爱情的书里,却用“虽然黑,却是秀美”来刻划一种属灵形象(歌1:5),把“黑”与“秀美”统一在一种属灵的品格之中。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和系统论都是在本世纪具体科学大分化大综合形成纵横交错复杂局面的过程中,从具体科学产生出来的横断科学方法论。结构主义的核心范畴是“结构”,系统论的核心范畴是“系统”。系统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结构指系统诸要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结构和系统常常  相似文献   

18.
19.
一、戒定慧三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漏即烦恼,以其能对治烦恼,故称无漏。三无漏学的修习次第,犹如阶梯,级级相依,不可逾越,不可缺一。依戒起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如《中阿含·七车经》中满慈子对生地比丘说:“以戒净故得心(定的别名)净,心净故得见(慧的别名)净”。三学中以慧为先导,慧是德行的根本,如行路者的眼目,航海者的指南,黑夜里的明灯。大乘佛教把般若智强调到绝对的高度,其意也在此。菩萨具有大慧、深慧,才能于生死海,教化众生。“八正道”把“正见”列为第一,即是突出慧在修持中的作用。戒定慧三,说有先后,修习时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戒定以慧为先导,定慧以戒为基础,戒慧以定为依止。如此修习三无漏学,方能举一即三,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先秦儒学与宋代理学在"性"与"情"以及"人物性同异"等问题上的差异,是韩国儒学史上"四七之辩"与"湖洛论争"的根源。从"四七之辩"和"湖洛论争"来看,有些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儒学中没有展开讨论,而在韩国儒学中却得以深入展开。这其中除了韩国儒学受到中国儒学的思想影响外,又凸显了韩国儒学之思维缜密、追求哲理之贯通的特点。而在韩国儒学的特点中,我们反过来又可见中韩儒学在义理结构、思想发展上的逻辑相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