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脲支原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致病病原体。由于对其致病性认识不清,临床上对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的女性,存在不规范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导致其耐药性日趋严量,因此对解脲支原体致病性和治疗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简要讨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Uu)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寄生于人的泌尿生殖道,当超过一定含量时才出现感染症状,也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妊娠并发症等.Uu各型别与致病性以及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一直是国内研究的重点.众多研究表明,不同亚群和(或)基因型有不同的致病性.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否会引起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其致病性是否与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相关,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是一种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被认为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且有致病作用的病原体,可通过性交传播.但因许多正常女性阴道内可检测出UU,且其中一部分人无性生活史或亦无任何症状,即并非都具有致病性.临床检查到UU,并不能确定是寄生状态还是感染状态,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UU致病性认识发展的矛盾运动,发现UU致病力受血清型、浓度、宿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一种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被认为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且有致病作用的病原体,可通过性交传播。但因许多正常女性阴道内可检测出UU,且其中一部分人无性生活史或亦无任何症状,即并非都具有致病性。临床检查到UU,并不能确定是寄生状态还是感染状态,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UU致病性认识发展的矛盾运动,发现UU致病力受血清型、浓度、宿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念珠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结合临床检测及文献报道,发现年轻女性盆腔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病原生物检测,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疗盆腔炎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念珠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结合临床检测及文献报道,发现年轻女性盆腔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病原生物检测,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疗盆腔炎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Uu能引起输卵管性不孕,且与抗精子抗体产生有关;通过破坏精子形态和功能、降低精子密度或免疫机制致男性不育.提示对于不孕不育患者要应用新技术分型定量检测Uu,严格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支原体感染与不孕及输卵管妊娠有关,并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并不能确诊为性病,也不一定需要治疗。具有致病性,是支原体感染需要治疗的重要条件。目前对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引起人类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分为条件致病菌和非条件致病菌,不同性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决定了感染矛盾的特殊性,对于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为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同时,这种单纯的“对抗”的解决方法也引出了一些新的矛盾。因此,细菌感染矛盾的特殊性决定我们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对抗斗争”形式,而必须寻求一种特殊的解决方式。对QS系统的研究发现在细菌表现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QS系统减弱细菌的致病性而不杀死细菌的“抗致病性药物”来治疗感染成为一种新的抗感染思路,这种“抗致病性”概念使我们抗感染的态度从与细菌“对抗”转变为“共生”,因而QS系统可以为这种特殊矛盾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大量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和雄激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它对于女性和男性分别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提示人们可以通过恢复机体激素水平达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因此性激素替代治疗成为了对冠心病的防治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性激素替代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