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反思西方哲学的历史,这一哲学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1.哲学追求自由与实现自由途径的矛盾西方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赟 《现代哲学》2020,(2):115-123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主观化解释取向,表现为解除自由与天理所表达的客观秩序的关联,通过去政治化方式达到对自由的审美化、境界化、心理化处理。这一解释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充分理解《庄子》的自由思想,必须重视对《庄子》自由思想最核心的“天地之正”,后者关联着天道的视域。“天地之正”与“六气之辩”具有一定的张力,前者表现为万物各自遵循自身本性而呈现的自然秩序,而后者可以理解为这一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异。自由与“天地之正”的关联在于,它来自天道的自然秩序中的深层被动给予性,又以存在者自己的存在参与并承担这种给予性,完成这种给予性,也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自然”。  相似文献   

3.
康德实践理性的事实概念指的是道德律或道德律的意识,而道德律本身实际上是道德律的意识。道德律是某种自身肯定的东西,它作为事实肯定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实在性,并通过理性的这一积极的概念,证明了它自身在实践上的客观实在性。正是通过道德律这一事实,在思辨哲学那里只具有消极性的自由的原因性的概念,在实践哲学中获得了积极的规定,也成为了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从势所必然到理有必至清末日人造“哲学”一词以翻译西方之philosophy,①其词传入中国后,中国思想界随即有“中国哲学”一概念的提出,及后更演为一门崭新学科。到现在,中国哲学的研究已逾一个世纪。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哲学的出现实为中国旧有学术观念的解体并代之以现代西方学术分类的结果。必须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旧有的学术若不能重新装置于现代西方学术的框架内,则只有随着传统文化的失序而式微。经学的衰落则是典例。用传统的话说,这是势所必然者。但倘使我们仅从势的一面着眼,自难免觉得旧酒之必须装以新瓶并不意…  相似文献   

5.
在1929年发生在卡西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论辩"中,自由问题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为了澄清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刻分歧,还需回到各自的系统性文本之中去。本文以达沃斯论辩引出的自由问题为出发点,在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框架内,阐述"精神作为的自由"这一短语中表达出来的自由思想。本文的目的在于达到这一结论:卡西尔的整个哲学可被理解为一门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能动性而鼓与呼的自由哲学。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卡西尔与海德格尔在"达沃斯论辩"中关于自由问题的观点予以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6.
周文彬 《世界哲学》2006,(4):99-105
八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它的特殊之处首先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贯穿着中国学者的思想视野,这不仅体现在作者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解与把握构成了他们面对西方哲学的背景,而且体现在全书贯穿着他们对诸如混沌(存在)与本质、自由与真理、信仰与理性以及历史之起源等等这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学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哲学(思想性)的”作品。它的完成是三代学者百年思考的总成。  相似文献   

7.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人类理性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莱布尼茨在《神义论》中把自由定义为"自发性加理智性",并论证了自由实现的条件:个体性是自由的基础,自发性是自由的必要条件,理智性是自由的灵魂,偶然性是自由的各种可能性在场。莱布尼茨的自由观在人类自由思想史上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克服前人自由思想的不足,并且也是其后哲学发展的思想源泉。他的自由思想也更好地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具有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作为一种更高的即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又与先前这方面的思想资料具有一定的联系。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躯者传给它,而它更由以出发的  相似文献   

9.
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面向问题而不是追求理论上的“花样翻新” ,这是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当采取的学术态度。但是 ,所谓的“问题”正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才成其为“问题” ,并随其视界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的确定及其向研究“论题”的转换 ,往往与理论自身的内在进展乃至范式的调整分不开。哲学要能够思入并应答真正困扰、威胁着人类的那些历史地形成的根本性“问题” ,也必须经由与人的实际生活的互相参照 ,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即为自己“解蔽”。可以说 ,生存哲学就较为明确地体现了现代哲学正在经历着的这种自觉。因而 ,所谓的“生存哲学”也…  相似文献   

10.
作者说:“人不是单独作为灵魂和单独作为肉体而行动,而是作为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而行动”。“灵魂只有在跟肉体协同动作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思考、欲求和感觉的能力。灵魂的活动依赖于肉体的健康和它的一切器官的活动”。但是“灵魂是肉体生活的生命原则,肉体是活动的器官”。“因此,作为造型的原则的灵魂居临于肉体之上;灵魂是肉体的形式,是个体化、即个体的形成的原则。灵魂把人的物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存在阶段,而物质本身是没有能力达到这个阶段的”。接着,作者根据这个论点进一步说:“在经验世界的各个存在阶层中,人居于首耍地位。唯有人是人格”。“人格是某种固有的东西,自我封闭的东西;人格的存在不依赖于分有某种别的东西,不依赖于成为别的东西的一部分。人格是自身完善的,是一个封闭的整体。人格独自存在,而跟别的东西没有必然联系。人格是人的实体、核心”。但是“一个人格与别的人格处于共同体中”,而“共同体必须尊重人格的尊严与自由”。因为人的“行动的最终根据便是自由的人格”。作者说:“唯物主义不承认人格自由”。“自由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拘泥于摆脱外在自然界强制的自由。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决波有内心决断的自由”。“唯物主义的社会弊病”是:“1.无神的。它用物质这个偶象代替上帝”;“2.唯物主义使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因而剥夺了人的自由与权利”;“3.唯物主义不仅把真理与符合经验性等同起来,而且把真理与对党派目的的有用性等同起来,并且这种党性冒充客观性、冒充纯粹的求实精神”。最后他说:“唯物主义是启蒙时代自由主义的一个真正产儿。这两种世界观都取消了上帝的独立王国。自由主义用个人的独立王国代替上帝的独立王国,唯物主义则用群众的独立王国代替上帝的独立王国”。“克服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世界的伟大目标,单独依靠哲学和尤其单独依靠军事,都是不可能的”。“哲学的批判是重要的,自由世界的强大和团结是不可或缺的”,“消除社会弊病,其重要性也不是较小的”,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掌握群众”,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复兴”。  相似文献   

11.
12.
这是<哲学的哲学>一书的导言部分,作者指出了该书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认为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例外论假定是错误的,甚至先验与后验之间的区分最终遮蔽了内在的相似性.第二,哲学与其他科学之间在主题上的差异,也不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深.第三,当前的哲学主流未能清楚地阐明一种适当的哲学方法论,部分地是由于它陷入了对数据的心理学化的传统认识论错误.本书对哲学方法论的再思考,包含了在一种恰当的抽象水平上理解如何做哲学.  相似文献   

13.
Philosoph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ystems, i.e. the vertical and the horizontal. Characterized with the creation of spirit and 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concepts, the vertical system expresses historical reflection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ulture. Meanwhile, the horizontal system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gnitive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elements of knowledge, and the basis of its certainty. Chinese philosophers, such as Hu Shih, Fung Yulan, Zhang Dainian, Mou Zongsan and Zhang Shiying, have previously explored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philosophy. Their explorations manifes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during different eras. This paper defines philosophy as human beings’ awarenes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systematical reflections on their activities and ensuing consequences. As part of world philosophy, Chinese philosophy encapsulat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s the thinking method of Chinese people, and as a set of thought systems possessing a unique style.  相似文献   

14.
布洛赫重申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他来说,唯物主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唯物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一开始就包含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最伟大业绩多半是唯心主义思想家完成的.暴力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国家乃是暴力的潜力本身,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无暴力的、和平的过程.被压迫者的革命运动依然存在,大学生运动不会消亡.无神论与基督教并不是二者择一的问题,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话也不是一场徒劳的对话.世界过程本身处于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尚未被获取,但也尚未被挫败."已知的希望"取决于把科学投入于希望的国度之中.存在第二真理,即乌托邦的-具体的真理问题,这是真理所固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essay, I propose a novel way of thinking about Kant’s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According to this interpretation, the critical Kant can generally be understood as operating within a “capacities-first”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 that is, within a framework in which our basic rational or cognitive capacities play both an explanatorily and epistemically fundamental role in philosophy – or, at least, in the sort of philosophy that limited creatures like us are capable of. In discussing this idea, I consider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lanatory and epistemic roles that such capacities play in Kant. I also sketch how this way of thinking about Kant’s methodology can illuminate the foundations of both his theoretical and his practical philosophy, before discussing some of Kant’s reasons for finding this approach to philosophy attractive. I close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观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活概念入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哲学观——生活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如果有人说西方哲学里有一种“基督教哲学” ,那么没人会感到惊讶 ,但是 ,如果说有一种“犹太哲学” ,那么许多人即使不感到惊讶 ,也会觉得很陌生。当《现代犹太哲学》 (傅有德等著 ,人民出版社 ,1 999,1 2 )一书摆在笔者面前时 ,我多少就有这种感觉。犹太民族贡献给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的最伟大财富是以《圣经·旧约》为核心的一神教信仰。作为一种文明看 ,这种一神教信仰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就在于 ,前者强调的是在践行神圣律法这种活生生的信仰实践中去领会上帝存在的真实性 ,去追寻和接受生活与世界的真实意义 ,而后者则要求在思想中 ,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