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被试内设计,研究了90名3.5~5.5岁儿童时序认知能力。结果发现:(1)3.5岁儿童基本上不具备时序认知的能力,儿童的时序认知能力在4.5岁到5.5岁间出现快速发展。到5.5岁左右,大部分儿童已具备时序认知能力。(2)不同年龄的儿童都表现出对现在的认知最好、对过去的认知次之、对将来的认知最差的特点。(3)3.5岁和4.5岁儿童还不具备判断时序先后的能力,到了5.5岁以后,儿童知道了什么是先发生的,什么是后发生的,具备了判断时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儿童对时间顺序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格  方富熹  刘范 《心理学报》1984,17(2):65-73
本实验以按时序排队和组成时间系列以及口头申述理由为客观指标、探讨4—7岁儿童对每日时序(早晨、中午、晚上)和一日之延伸(昨晚、明早)以及对时序的相对性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5、6岁儿童对一日之内早午晚时序已能正确认知,但4岁儿童仍相当困难;4、5、6岁儿童对一日前后延伸的时序和时序相对性的认知随年龄而发展,但总的认知水平仍较低;对时序相对性的认知到7岁可以达到。儿童对时序的理解是以本身的生活经验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儿童时间词语的发展与对时间关系的认知是互相促进的,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3.
方格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1,24(1):3-11
本研究探讨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主要结果表明:(1)在呈现刺激数量相等的条件下学前儿童对年龄时序相对可变性的认知成绩低于对相对固定性的认知,对前者的认知表现出学龄前、学龄后两个明显的发发阶段;(2)学前儿童对出生次序的认知成绩低于对年龄大小的认知成绩;(3)儿童对年龄将来时的认知表现出由近及远、由短及长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儿童时距认知的研究简介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对时间的认知包含对时序的认知和对时距的认知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儿童对时距认知的一些研究,大致包含三个方面:(1)皮亚杰开创的在“时间—距离—速度”范型之内的研究;(2)影响时距认知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和理论假设;(3)其他一些研究者就皮亚杰的观点提出的挑战性研究。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国内研究人员在此方面所做的部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3-5岁儿童对物体的认知及对他人的认知过程.结果表明儿童通过视觉认知外界物体时,物体的外观特性(形状与颜色)起着主要的作用;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触觉及视觉对物体认知的信息产生矛盾时,儿童对物体的真实性往往产生怀疑及犹疑不决,影响对物体的真实性认知.儿童对他人认知行为认知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儿童对物体认知结构的复杂性.3-5岁儿童对物体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小英  杨海燕  王丽娟  石友梅 《心理科学》2006,29(5):1063-1067,1048
本研究在Friedman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教学”变量,探究教学与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学”是影响儿童未来时序认知的主要因素;(2)“点估计策略”与“习俗时间单元概念策略”是两种主要时间认知策略;(3)儿童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规律;(4)“教学”是影响其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主要因素;(5)4岁儿童已能区分未来事件的时距信息,且其未来时距认知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7.
方格  方富熹  冯刚 《心理学报》1994,27(4):370-377
在初步探查过四岁半至七岁半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年龄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改变某些实验条件,进一步探查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对年龄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黎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4,37(6):1366-1371
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情境,测查了5-13岁儿童对物种起源认知的发展。结果显示儿童对物种起源的解释越来越符合科学的解释,这种认知发展过程并不是以一种起源认知替代另一种起源认知的过程,而是多种起源认知以某种方式共存于儿童的认知系统中。本研究结果既显示了儿童对物种起源认知发展的跨文化一致性,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环境影响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检验了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实验一对39个3.5~5.5岁儿童的时序记忆能力以及心理理论表现进行测查,考察了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无因果无相关关系三类不同性质的材料测得的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90个儿童参与了实验二,通过正叙、倒叙、预叙三种叙述方式将时序记忆分离为理解性时序记忆和机械性时序记忆,再分别考察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同性质的实验材料中,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相关均不显著;5.5岁儿童的理解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4.5岁、5.5岁儿童的机械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只有理解性时序记忆能够预测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  相似文献   

10.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管教态度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速  刘金花 《心理科学》1999,22(2):177-178
1引言儿童的自我控制是指儿童按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对自我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施加管理和控制,使自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西方学者对儿童自控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从理论形成到具体的研究都有不少的贡献。我国对儿童自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303名2~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通过测查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认知评价和儿童问题行为,探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并针对认知因素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比较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两种模型。结果发现:认知评价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与其内部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直接影响儿童外部问题行为。最后,结合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模型的本质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关成人社会权力认知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及理论, 但儿童的社会权力认知近期才受到关注。社会权力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权力经常体现在社会支配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从很早开始, 儿童就能基于不同的线索来判断社会权力, 儿童基于这些线索的认知发展有进化上的适应意义。儿童对社会权力获得方式的认知会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年幼儿童更认可基于支配的社会权力获得方式, 而年长儿童更认可基于声望的社会权力获得方式。儿童的社会权力认知会影响选择性信任、资源分配及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影响儿童社会权力认知发展的内部机制以及儿童社会权力对社会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 并考虑文化因素和早期互动经验对儿童社会权力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分析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三种不同的条件(实物、照片、语言指示)对儿童计数、操作和比较活动的影响,探讨认知的各直接成分和各间接成分的关系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了解3—6岁儿童在三种认知活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不良儿童研究的社会认知取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辛自强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1,24(5):544-548
用认知范式研究学习不良,可以从基本心理过程障碍和社会信息加工过程障碍这“两种认知过程障碍”来理解其学业和社会性困难的深层心理机制。根据该观点以及对学习不良的理解,提出用社会认知的范式推进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思路,以超越当前研究面临的困境。具体是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社会认知过程上的差异以及社会认知中主客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尤媛  王莉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4):612-625
行为抑制型儿童相较于普通儿童更容易在童年中期和青春期出现心理障碍, 具有更高的发展风险性。此类儿童比非抑制型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动机、更长的预期过程与前注意过程、更少的注意控制、对负性信息更多的注意偏向、异常活跃的反应监控过程和更慢的习惯化过程。这些与心理障碍患者相似的认知神经过程是儿童行为抑制性与心理障碍间的重要联系途径, 并能作为预测指标筛选有更高发展风险性的个体。除儿童本身的特质外, 环境因素也能通过塑造认知神经过程, 进而影响儿童的发展结果。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行为抑制性与心理障碍关联的认知神经过程差异。进而从个体特质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寻找行为抑制型儿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有关儿童对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何磊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15-320
早期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动作来完成。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动作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认知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爬行和手部动作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发现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外在表现,同时早期动作的发展也将促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高级化、复杂化。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而手部动作主要包括抓握动作和手势的发展,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则主要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 ,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 ,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由于时间本身的特点,给儿童的认知带来困难,它要求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个认知活动的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儿童认知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制约这一发展过程的条件,因素等。本文除简明阐述作为认知对象的“时间”的特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认知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儿童在这一领域形成和发展着什么样的能力。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时间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设想,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