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这是针灸医师在临床上每天都要面对的两个问题,但也是至今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针灸学到现代针灸学——针灸现代化50年之回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相似文献   

3.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相似文献   

4.
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了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总体相关性较差,且各经络问差异显著,这与传统经络理论不符,因此,提出经络只是一种分类系统的假设.放弃现有的经络理论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腧穴分类体系与针灸临床指导理论将是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了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总体相关性较差,且各经络间差异显著,这与传统经络理论不符,因此,提出经络只是一种分类系统的假设。放弃现有的经络理论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腧穴分类体系与针灸临床指导理论将是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答樊嘉禄先生山东针灸研究所全息生物医学研究室(济南250014)陈少宗笔者在《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曾发表“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1](该文的原名是“从科学的美学原则看全息生物医学理论的科学价值”,编辑加工时更名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根据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穴位的复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计算.就有关复杂科学对穴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讨论,并认为研究穴位的本质可采用复杂性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针灸学具有开放品质、创新品质、发展品质,这些品质构成了现代针灸学的基本特点。朱兵的《系统针灸学》再次展现了现代针灸学的这些品质。正确认识现代针灸学的这些品质,对于准确把握针灸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针灸学要转型发展为现代针灸学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这一转化过程离不开与中西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沟通和嫁接。系统针灸学的研究方法符合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方法与还原论方法是互补的。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本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针灸甲乙经>穴位名,指出一些穴位名称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思想;通过对五行思想的了解可以为这些穴位名找到非常明确的命名依据并确定其词义来源.为重新认识穴位的具体内涵及其施治功能提供词源学的观察角度,也为词源学的研究提供传统中医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0.
如此论证“推不出”———与陈少宗先生商榷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室(合肥230026)樊嘉禄一《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刊载的陈少宗先生《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以下简称“陈文”),从科学美学的角度对全息生物医学的科学性作出证明。笔者认为,其立题...  相似文献   

11.
“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一完整系统,人与环境合为大系统,以整体论的健康观为理念的“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和预防医学的发展,加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唤起健康和环保意识,以及更加重视政治和法律政策对现代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体质学说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伴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化 ,现代西医的医学模式已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 ,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转变指明了医学研究、发展的方向。祖国医学即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而这些丰富的内容又更多的体现在体质学说之中。例如《灵枢·生气通天论》将人分为“五态之人” ,其中“太阳之人 ,居处于于。好言大事 ,无能而虚说 ,先志四野 ,举措不顾是非 ,为事如常…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的理论系统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核心内容 ,它以独到的表达方式反映和描述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药理现象及规律。其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与精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以及预防养生和治则、方药学说等等。值得强调的是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的这些基本内容 ,在反映对象及其规律时 ,不论基本概念还是基本原理 ,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殊性。1 缺少形态结构的实证性这是中医药学理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理解中医药学基本理论 ,不能追究表达内容的形态结构方面的实证依据。不论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精…  相似文献   

14.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配外界的知觉表征和内在的动作表征从而通过“居身模仿”这一过程来进行模仿、语言理解、理解他人的意图及情绪这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活动。另外,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就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心理理论中的作用、了解自我-他人问题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关系、动机、经验等因素对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的调控等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亚辉 《心理学报》2008,40(11):1221-1228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没有不探究人生问题的,也没有不为统治者设计治人方案的。为了治人不能不对人进行深入考察,这种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研究,便构成一门单独的学说,这就是入学。由于各家对人本身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力主其说,自立门户,于是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学派。孔子主“仁”,墨子重“兼爱”、“相利”,老子尚“柔弱胜刚强”,杨朱倡“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唯我主张。不过,无论是墨家,还是道家,或是名家、法家,都没有儒家对人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53篇文献的55项独立研究、研究样本总人数达51750的数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并检验了文化和行业差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具有“一致效应”,而非“矛盾效应”。(2)文化情境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3)行业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但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译出的是G.施梯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64年)第六章。作者首先就《精神现象学》的“感性确定性”和“主人与奴隶”讨论了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然后谈到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如何继承了这一学说,最后解释了对立面转化的昔干方面。作者只说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而没有指出它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根本对立;作者只谈黑格尔的这个学说的伟大贡献,而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唯心主义与矛盾调和论的批判;作者只是抽象地谈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没有说出这种转化是经过斗争实现的,在阶级斗争中就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作者甚至于说什么“关于对立面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有任何成熟的理论”,贬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心理控制源期望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登峰 《心理学报》1996,29(1):70-75
在总结了有关心理控制源期望的理论与实证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责备、辩解、生活事件知觉与心身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将心理控制源期望重新界定为一种“认知-知识系统模型”:个体的心理控制源期望既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一般性的内控或外控的倾向性,又受对情境特点的认知的影响,两者有交互作用,而且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也起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型总结了中国被试的研究结果,并且在人格、社会心理及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应当扫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曲解。有些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主张人的物质利益、人对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福利和使生活日益舒适的愿望是他的主要动力。但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马克思和所有其他哲学家所使用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词与较高的精神水平的心理动机没有任何关系,与较低的、较卑鄙的心理动机也没任何关系。在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