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学术流派与中医学学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派众多 ,源远流长 ,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特异现象。诸多的医学流派 ,数以千百计的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 ,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阐释、发挥《内经》中所蕴含的医学思想 ,使中医理论体系似乎更加完善、系统了。然而问题在于 ,科学地评价学派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表面化、形式化地论列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要的是以进化的思想分析各学派的学术观点 ,进一步判明在学术本体上学派的存在对中国医学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派争鸣带来的学术繁荣又真正给中医学输入多少新鲜血液呢 ?在争鸣中 ,大多胶执一点 ,不遗余力地发挥两端。如伤寒学…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理论研究产生的现代中医理论呈现与其学术性质,成就不相称的“小”理论特征,表现为:1.中医学知识体系仍以经验为中心;2.中医学的发展动力仍是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纵观现代对中医学发展路径的探索,大致可概括为特色发展、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三种观点,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甚为激烈。从现代中医诊疗技术发展与中医理论创新方面,反思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对中、西医不可通约性的哲学思考,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的融通是中医学术创新的新路径,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应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从当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创新、发展中医理论的同时,也要积极梳理60余年来多学科特别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采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提炼创新性理论,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喻昌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从创新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爱的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喻昌学术精神.喻昌客观分析中医理论的对错及临床实践案例,确立了以张仲景学术思想为本的中医学体系,以内科杂病为研究领域,并把握经典,形成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医易学说研究的是易学哲理、方法论及象数思维模式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学的哲理及象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框架,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这就是医易相通或医易同源的实质。近年来,从传统的思想方法来理解传统的医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创新是中医学术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 ,中医学乃一根植于实践经验 ,融合古代哲学的自然学科 ,是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经验累加、认识创新中发展而来。追溯其发展史 ,处处闪烁着创新之花 ,《内经》初备中医理论框架 ;《伤寒杂病论》纳理、法、方、药于一体 ,首开辨证论治之先河 ;金元四大家因时论病 ,流派各异 ;张景岳倡温补 ;吴又可撰温病 ;王清任医林改错 ,启中医解剖之萌芽 ;张锡纯衷中参西 ,发中西结合之先声 ;及至今日的辨病与辨证结合思路、肾本质、血瘀证研究等 ,正是一次次创新使中医理论体系不断补塑…  相似文献   

7.
从肺炎喘嗽看现代医学对中医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所谓中医学现代化就是使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对古老的中医理论作出现代科学的阐释与说明,并使之得以改造与发展[1]。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的形成都是从经验总结和猜测性思辩开始的,2世纪以后各自按不同的轨道发展。中医学自张仲景继承《内经...  相似文献   

8.
松飞 《中国道教》1988,(2):34-36
1987年6月10日有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宣告成立。”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任“学会的名誉理事长”。“中国人体科学,作为一新兴的学科。在学术争鸣和探讨中成长发展。它包括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钱学森教授在讲话中认为:“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大部门,而中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坚持下去一定会在科学领域里有所突破。”中国的人体科学包括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部分有一个共同性的核心。就是“炁”。我认为对“炁”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见图1):图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和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示意图1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的差别。“纵向”差别是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上,中医学相对于现代医学有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伯乐道教学术遗稿的法文(两版)、日、美四个版本为线索,分析说明20世纪初至今的海外道教学术观的确立、发展、争鸣以及变化趋势。认为20世纪初欧洲的道教研究的重要传统开始形成,但直到20世纪中叶,道教独立的学术研究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世纪下半叶则有多种学术争鸣,海外主流道教学界重新找回并大力发展了20世纪初确立的道教学术观,即一种整体、流动、发展、历史的道教学术观。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医学派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孟庆云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由于学术主旨不同,学说、观点之异,其学术队伍中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医学家发展承传的群体称为学派。因学术主旨不同而酿成不同的学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一情况在理...  相似文献   

12.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33)高峻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西安710032)郭照江一、中医理论的稳定性根植于合理性中医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我国商周时期。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都是自然现象或物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术争鸣双方平等的一般性原则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论原则,我们以为本次讨论会的名称“对《思维论》进行挑错学术讨论会”,宜改为“关于《思维论》的学术争鸣讨论会”更为合适与切题。这种学术争鸣讨论会,将会避免预设被讨论有错、而讨论的发言当然正确之嫌。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方法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医文化现象和中医理论本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一点现正成为大家的共识。借助于世界上各著名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得出的科学结论,原理,可以在重新审视自上古迄今的中医文化现象过程中,发现大量有趣的,过去被忽略了的事实;可以重新理解,阐释中医文化的根结与中医理论的本质;从而在剥啄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核同时,建构起中医学现代化的新的理论体系。倘使将中医学的人类学研究进一步伸展到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中医现象学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既往中医现象学的相关论文进行回顾综述,重点介绍了邱鸿钟教授和方向红教授的研究内容。邱教授运用发生现象学、本质还原等理念方法,对中医界争论不已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现象学的全新解读和释义。而方教授对《黄帝内经》中"神"概念的现象学释义,则开启了中医学和现象学深入交互的尝试。针对大部分研究只是借用了现象学的概念、或将现象学方法类比到中医学里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到中医学最核心的哲学基础,用现象学式的阐述,尝试对中医理论重新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中医学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中医学以其实效、便捷、经济在医疗实践领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医理论高度的封闭性和自洽性,使得它难以在原有的模式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发掘和继承中医理论及诊治体系中的精华,同时又要大胆革新,积极推进中医的现代化。此外,由于中医学对于整体的把握及其对事物之间联系的注意,加上两千多年宝贵经验的积累,它还可为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发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学术争鸣会侧记刘升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300191)1997年11月7日,天津市教科院举行了本年度第八次学术争鸣会,主题是“主体性教育问题”。学者们在分析了我国主体性教育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研究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明...  相似文献   

18.
命门学说是对藏象学说、阴阳理论、太极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它拓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命门学说既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以其独特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命门学说在中医学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从其学术背景、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天然的缺陷.从哲学、理论、方法三个层次探讨中医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哲学与医学的界限不清、中医理论的保守性和完整性限制了临床实践等.认为中医的发展为中医固有的特点、方法及习惯所限制,人们应突破原有的限制,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发展呼唤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高速发展 ,在世纪交替的今天 ,回顾一下中医学的旅程 ,我们却不得不承认 ,较之于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而言 ,中医学并未搭乘上时代前进的高速列车。这种现状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诸多因素中 ,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一种发展中医学的科学精神 ,缺乏一种敢于怀疑 ,勇于创新和探索 ,实事求是的精神。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1 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是历史遗留下的缺憾1 1 1 《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使中医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鉴于她的这种学术地位 ,历代医家无不将其视为圣典 ,这种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