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乐死立法的社会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无意参与安乐死概念的讨论 ,只是从安乐死应是由个人的意愿决定的基本前提出发 ,将视线集中于支持安乐死的社会实证和价值角度的分析 ,从而希望引起对安乐死立法的关注。1 安乐死的实证分析1 1 安乐死的医学角度反对安乐死的理由大多源于人们对于医学的依赖和信任。但是 ,正是由于医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安乐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医学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目前不可治愈的疾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 ,这一切都不能将治愈率绝对化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顽疾带给病人的巨大痛苦。正是基于这一点 ,给予…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对象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安乐死对象的界定,突出了医学要件,忽略了权利要件。为安乐死立法,必须对安乐死对象作出法律界定,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自然条件,即存在死亡痛苦;二是权利条件,即公民享得并行使安乐死的权利。不规定和具备权利条件,仅存在死亡痛苦,在法律上不能列为安乐死对象。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论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就发展中国式安乐死提出了18条纲领性意见。指出安乐死是一种社会文明,需要进行学科的、理论的、法制的、伦理的建设,超越传统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就安乐死的定义、本质、目的、性质、权利、分型、对象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国外的独立见解。对于安乐死的立法、法制管理的体制和程序,以及医学伦理、生命伦理要服从社会伦理,树立新的安乐死伦理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作为自然人在特殊情况下对自己生命自主选择的权利,涉及人的生命权益,有关生命权立法是安乐死问题的关键。安乐死的实施与我国现行法律对生命权的严格维护产生冲突,需要我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安乐死,并对现行法律做出适当调整,为安乐死立法留下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作为自然人在特殊情况下对自己生命自主选择的权利,涉及人的生命权益,有关生命权立法是安乐死问题的关键.安乐死的实施与我国现行法律对生命权的严格维护产生冲突,需要我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安乐死,并对现行法律做出适当调整,为安乐死立法留下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概念提出后,围绕其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安乐死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安乐死的正当性、合法性,从刑事理性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现实境况下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可行途径。从安乐死事实上的非犯罪化,进而提出对安乐死案件审查的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9.
任丑 《道德与文明》2011,(6):101-106
目前,安乐死立法已成为一个不得以任何借口回避的国际性生命伦理问题。为了应对滑坡论证对安乐死立法的质疑,磐路论证主张把苦难、自律、伦理委员会和临终护理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构筑成一条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安乐死立法的磐石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概念提出后,围绕其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安乐死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安乐死的正当性、合法性,从刑事理性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现实境况下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可行途径.从安乐死事实上的非犯罪化,进而提出对安乐死案件审查的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丹麦国家伦理委员会内,对主动安乐死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少数成员支持,并希望将其合法化;而多数成员则反对,并指出了立法可能带来的危害。一、支持主动安乐死的观点丹麦国家伦理委员会中支持主动安乐死的成员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应该被授权为病人实施主动安乐死,...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我国 ,自 80年代以来 ,安乐死的讨论、调查和研究逐步深入。在此进程中 ,尤其是自“汉中案件”以后 ,安乐死的立法问题几乎成为所有讨论、调查和研究的最后聚焦点或最后的理论归宿。“安乐死暂行条例 (草案 ) (建议稿 )”的提出[1] (以下简称“草案”) ,在安乐死立法问题上 ,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草案”实际上代表着目前在安乐死立法问题上的一种主流意见。在这种主流意见 (不一定就是“草案”本身 )被立法机关采纳之前 ,应该有更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应当促使安乐死问题有一个更深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安乐死的研究和讨论,《健康报》于1988年4~8月进行了专栏讨论,90%的读者支持安乐死。广大群众对实行安乐死的愿望越来越高,多次出现自发安乐死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和保障,往往发生纠纷没有相关的法律准绳来处理。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期间,北京、上海的60多位代表提出两个议案,要求尽快立法制定《安乐死实施条例》。在我国依法实施安乐死,标志着安乐死研究开始进入立法阶段。199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领导的安乐死课题组提出的《安乐死暂行条例(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以下简称“祝氏《草…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学理上,安乐死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意愿安乐死。自由主义的伦理学分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自由主义哲学观来审视两类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自愿安乐死体现病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人格尊严之自主性的结果;无意愿安乐死是由利益相关人代为选择,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严格立法来规范安乐死行为,也应成为我国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思考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乐死思考论纲上海医科大学(200032)徐宗良近几年来,呼吁安乐死应尽快立法的呼声颇高,然真正要推行安乐死却步履维艰。什么原因?头绪繁杂,一言难尽,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人命关天,需慎之又慎。依笔者愚见,涉及安乐死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原则远远未考虑明白,...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学理上,安乐死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意愿安乐死.自由主义的伦理学分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自由主义哲学观来审视两类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自愿安乐死体现病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人格尊严之自主性的结果;无意愿安乐死是由利益相关人代为选择,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严格立法来规范安乐死行为,也应成为我国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及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日渐升温,但总体上对安乐死作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显不足。安乐死作为一种临终生命处置方式而被争论不止,其缘起于西方文化系统中内在的冲突与价值碰撞,集中表现在:宗教文化、医学职业文化和政治文化领域。这三种文化各自内在的价值冲突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造就了安乐死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及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日渐升温,但总体上对安乐死作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显不足.安乐死作为一种临终生命处置方式而被争论不止,其缘起于西方文化系统中内在的冲突与价值碰撞,集中表现在:宗教文化、医学职业文化和政治文化领域.这三种文化各自内在的价值冲突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造就了安乐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重庆医科大学(630046)刘利安乐死,作为一种安详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它的提出,无疑是人类死亡观念的重大革命。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70年代以后,安乐死更是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丹麦、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安乐死”?“安乐死”是否可行?去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医学哲学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邀请了3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