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模糊语法     
一九六五年美国查德(L、A、ZADEH)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合》(fuzzy sets),提出了研究事物的模糊性问题,并把模糊集合这个概念作为刻划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一个以研究模糊数学为中心的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的模糊科学蓬勃兴起。这是认识论上的一次大突破,科学方法论上的一次大革命。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查德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不精确性的根源在于缺乏明确的类别隶属判据。”这就是说,客观事物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中,便产生了思维的模糊性,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必然会产生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是各种特殊性差异点的一种客观反映。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语言的模糊性寓于语法模糊性的大系统之中。 (一) 先谈谈模糊词法。  相似文献   

2.
说到模糊,人们便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认为不足取。尤其是赖以准确表情达义的语境更是模糊不得。其实模糊性语境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比比皆是。这类语境常给人们准确理解语义带来许多麻烦,但人们又常常依赖这类语境表达特定的含义,而且能达到用明确性语境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本文拟就语境模糊性的构成及其作用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所谓模糊性语境即指具有不确定外延、语义的多值歧义语境。从具有模糊性的时间性的角度可分为持久模糊语境(真模糊语境)与暂时模糊性语境(假模糊语境)。我们先看真模糊性语境的形成与运用。真模糊性语境即指无论从所在句语境或所在文、  相似文献   

3.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的临床病理诊断有赖于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哲学原理运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注重和运用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两个方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原理。  相似文献   

4.
病理诊断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许多疾病的最终诊断,被许多人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病理诊断技术存在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病理诊断也存在局限性,并且这些诊断的局限常常会引起误诊漏诊和医患纠纷。如何能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克服病理诊断的局限,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结合临床病理实践的具体工作,对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病理诊断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许多疾病的最终诊断,被许多人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病理诊断技术存在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病理诊断也存在局限性,并且这些诊断的局限常常会引起误诊漏诊和医患纠纷.如何能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克服病理诊断的局限,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结合临床病理实践的具体工作,对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Ⅰ我们的信念(至少)在两方面是模糊的:所相信的命题是模糊的(含有模糊的概念),相信与不相信的界限是模糊的,就是说相信这个概念本身是模糊的。通过下面的语句我们来说明后一种类型的模糊性。(1)光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2)大量的维生素 C 预防流感。(3)奥尔弗·帕尔梅将在1980年出任瑞典总理。(4)大卫·休谟身高五英尺六英寸。  相似文献   

7.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诊断是许多疾病的最终诊断.在现今的医疗模式条件下,为了提高病理诊断"金标准"的准确性,病理工作者除了要认真学习病理学理论知识,大量阅读病理切片外,还应当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互动与交流:(1)理论与实践;(2)病理医生与患者;(3)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4)病理专业人员;(5)病理医生与同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地市级及以下医院病理诊断工作处于艰难处境,严重制约临床各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个方面突出的矛盾,临床技术飞速发展与病理工作条件滞后的矛盾;病理、临床医师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升温的冰冻切片需求与其固有局限性的矛盾;临床对诊断高准确性要求与病理诊断高复杂性现实的矛盾。探讨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贤  何汉武 《心理科学》2017,40(5):1248-1252
--用户认知具有主观性、模糊性、进化性及多维性等不确定性特点,难以编码与度量。提出以概念外延表达的集合论方法与模糊数学把研究用户认知转换成研究代表它的因素集合;提出用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文本挖掘获取因素集,采用TF-IDF与模糊统计求解因素的隶属度,完成用户认知的数学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学基础;最后以海信智能冰箱项目进行论证。由于用户认知属于典型的不确定性复杂对象,论文所用方法适用于所有复杂对象的建模与求解。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著名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提出了“模糊集合论”。模糊理论在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渗透,其应用的涉及面极为广泛—已用于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工程、意志决策、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几乎遍及理、工、农、医及社会科学领域。为什么模糊学说的发展和运用如此之迅速、广泛呢?这是由于客观事物存在有模糊性所决定的。按照唯物辩证法,事物既有“非此即彼”的明晰状态,又有“亦此亦彼”的过渡性状态。传统的科学方法已经  相似文献   

11.
王丽 《美与时代》2007,(1):113-115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在语义和句法的层面都有体现.模糊性在诗歌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模糊性使诗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意义,增加了诗歌蕴含的信息量,有利于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但同时也为翻译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怨情》四种译文的分析表明译作与原作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等;相反,二者只能是一种模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2.
多器官衰竭认识过程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危重病、创伤、手术以及严重感染等所致的高死亡率原因———多器官衰竭 (MOF) ,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 ,并从宏观的机体状况以及相对微观的器官功能进行评价 ,努力寻找防止MOF发生的有效途径。但从病理过程来看 ,MOF仅是严重创伤、感染等所致的结果 ,而其间的病理机制显然是阻碍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提出为我们对MOF的认识及临床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1 对MOF的认识沿革1 1 最初认识阶段 :二次大战中 ,由于创伤、出血所引出的创伤性…  相似文献   

13.
FSSC一R量表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普通小学、普通中学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随机抽取888名有效被试,应用中文版的的儿童恐惧检测表(FSSC一R)考察他们的恐惧状况,从因素结构、区分效度、内部同质性三方面评价了FSSC一R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被试资料的因素分析得到五个因素:对死亡和危险的恐惧、对惩罚的恐惧、对小动物和轻度伤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受评价的恐惧,与美国使用的英文版FSSC一R的因素结构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中国儿童在FSSC一R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中文版FSSC一R总量表的内部同质性Cronbach’salpha=0.60。  相似文献   

14.
张利君 《美与时代》2006,(11):83-84
模糊思维及其特性在音乐作品中有着广泛的表现。音响系统本身具有的模糊现象,音乐形象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使音乐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为抽象。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认清音乐作品的模糊性特征,用模糊思维原理揭示音乐作品的深刻感情内涵,将使对音乐作品的研究和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问题是当下机器智能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消除知识的模糊性问题"成为当下机器智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两种不同语境逻辑的视角出发,分别诠释了谓词模糊问题与主词或句子的语义模糊问题的回避方式,为模糊问题的解释与表征提供了新方法。事实上,模糊问题是由于语境的不确定性所致,因此语境逻辑的分析方法将是模糊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模糊"似乎是科学的天敌,但在以记录真情实感的模糊思维为宗旨,通过超越逻辑思维规则和语法规范来表现与日常语言不同的艺术化语言中,模糊性又是其一大优势.模糊性与世界、思维、美感、情感、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46例医疗纠纷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报告近两年来大连地区46例医疗纠纷尸检的结果,主要从学术方面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尽可能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分以下三类:1 分析11 第一类:临床诊断符合尸检病理诊断的病例。本类26例,占5652%(26/46)。其中心源性致死者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75岁;2例为心肌梗死,原因分别为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冠状动脉炎均继发血栓形成:另2例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后,1例死于急性心包填塞,1例死于传导系统病变。死于栓塞者10例,其中肺动脉血栓栓塞5例,均为骨折或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最初写于2001年,旨在探究语言上的、概念上的与本体论中的模糊性问题。文章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模糊性仅仅是一个词的特征,抑或它也是我们的概念的特征,甚或是实在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模糊对象的问题和相关的模糊同一性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证,即便模糊概念总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每个概念工具也必定是模糊的。其次,本文认为,如果不仅仅是词语,而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也是模糊的,那么可以论证,对象也必定是模糊的。第三,那种认为模糊对象必定具有模糊的同一性的思路是一种误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模糊对象的抵制部分就来自于下述观念,即这种对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本文也论述了,通过放弃二值原则以使得模糊陈述具有真和假之间的某个值或根本就没有真值的办法,也无助于解决模糊性问题,而且恰恰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即妨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表明,在为真和既不真又不假之间,难以清晰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模糊的情形下要在真和假之间划界一样困难。本文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模态逻辑的框架和语义学来处理这些问题。基于哥德尔模式的模态逻辑系统T,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量化逻辑,其中利用清晰性算子来代替必然性算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模糊性和概念工具的发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它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已经不再被看成消极的贬义词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歧义语言混为一谈。模糊语言的性质、功能、表达效果、它与表述的准确或进行准确性表述的辩证关系、以及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那么,语言的模糊现象,其存在的客观性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呢?对此,有必要予以认识。首先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交谈或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从猿到人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语言。自然语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研究问题日益复杂深化的情况下,精确性已不再是研究的全部,模糊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主题。同样,在设计领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从模糊概念和中国哲学中的模糊性入手,对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构思、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