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本质是返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本质是返祖现象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廖世栋同志“肿瘤细胞的本质是进化”一文在《医学与哲学》1990年第3期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争鸣,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认为这些文章阐述的观点均不是肿瘤...  相似文献   

2.
进化,肿瘤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肿瘤的本质!北京铁路总医院(100038)姜国俊廖世栋同志“肿瘤细胞的本质是进化”一文在《医学与哲学》1990年第3期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争鸣,反对者远多于支持者。笔者同意廖氏的结论,但在理解上与廖氏有所不同,在此结合争鸣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来...  相似文献   

3.
抗进化:能治愈癌症吗?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2期《抗进化:治愈癌症的全新方案》一文(以下简称抗进化一文)认为,治愈肿瘤的正确途径就只能是“抗进化”。笔者认为,抗进化一文中的抗进化疗法仅是肿瘤综合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本质之我见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肿瘤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文章(以下简称肿瘤一文)。肿瘤一文用系统论来阐述肿瘤的发生过程,用组织细胞的绝对变异说明肿瘤的本质,用细胞重建过程解释肿...  相似文献   

5.
贵刊去年第9期发表了姜国俊先生“进化,肿瘤的本质!”一文,笔者对文中论点有一些不同看法,商榷如下。 一、关于观察对象 姜先生将组织细胞比做老鼠,将器官比做海岛,将机体比做地球,并且从自然选择的角度论述了肿瘤细胞是优质细胞,比正常组织还适应机体为它提供的环境,与其他细胞竞争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证实进化是肿瘤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谢洪恩同志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3期和1990年第3期所发表的《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和《对道德适应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两文,指出道德在具有社会功能、肯定性适应功能的同时,还兼备个体功能、否定性适应的功能。谢洪恩同志对道德功能类型的分析,是精辟的,读后深受启发。略歉不足的是,两文对道德本质以及本质的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颇有偏差,尤其是在方法论上把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与经济基础、社会物质结构割裂开来,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7.
“进化唯物主义”,是我们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主要表现形态的一种概括。近读袁伟时、黎红雷《“进化唯物主义”献疑》一文(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2期,以下简称《献疑》),感到还有商榷的必要,现再将我的观点作如下说明,敬请广大读者和袁、黎二位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8.
《评肿瘤研究领域里的“以太”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肿瘤研究领域里的“以太”观》辨析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4、5两期刊登了廖世栋(以下简称廖氏)的一篇题为《评肿瘤研究领域里的“以太”观》的文章(以下简称评文)。评文认为,癌细胞逆转论是肿瘤学界里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思维科学通讯》从1984年初创:刊到今年已经是第22年,从创刊号到本期(2006年第2期)已经是总第100期了,——22年共出版正刊92期、增刊8期,累计发表论文875篇,有关思维术活动的报道、成果介绍等70篇合计945篇,共约800万字。22年来,我国思维科学界的重要人士,差不多都在《通讯》上发表过文章。有更多的思维科学普通研究者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在《通讯》上。22年来作者们发表在《通讯》上的论文,既有许多基础研究成果,又有更多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概念的哲学分析——兼与陈忠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信息本质的讨论已经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陈忠同志在《信息究竟是什么》一文(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11期)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一种见解。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有一定深度的,然而很遗憾,他的许多基本观点却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认识信息的本质当然需要把握信息运动的全过程,这个任务我们今天还远没有完成。但  相似文献   

11.
(1985年3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张 永惠程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1985年第1期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历史考察 王怀超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2期从“类本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崔绪 志徐惠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 第2期《神圣家族》和马克思的哲学史观徐瑞康 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共产党宣言》—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历 史文献伶德富社会科学〔甘肃〕19 85年第1期 《资本论》序言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义探 讨杨伯安四川师院学报1985年第4 期 《资本论》中的…  相似文献   

12.
智慧之源     
《新华月报》2001年第3期发表了《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图谱》一文:今年2月,美英中日法德等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公布各自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有了不少进展。成果之一是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基因有99.99%相同。这99.99%相同,而不是100%相异,却导致人与人之间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一定在人脑里。美国脑进化专家麦克连(Meclean)发现人实际上有三个脑,即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和新皮层脑。爬行动物脑在里层,新皮层脑在外层。此布局正好与动物进化史相吻合。脑中央有一粒黄豆大小的东西,是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并无实权,只是把三脑会议的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本体论方面根本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一般唯物主义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或者实践本体论哲学。(参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俞吾金《马克思物质现新探》一文和《新视野》1995年第4期杨耕《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一文)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在此陈述一点不同见解,仅供参考。自古以来,哲学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即哲学体系都要…  相似文献   

14.
解释生活—从思想史研究说起——访陈少明副教授本刊记者陈少明,1958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作有:《儒学的现代转折》、《都市墓志铭》、《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潮》。合著有:《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被解释的传统》等。问:近几年来,你在学术界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5.
一、宗教“四要素说”的提出和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吕大吉教授《宗教是什么》一文,文前的简介说:“1987年作者(按:即吕大吉教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当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一文,该文的核心内容‘宗教四要素说’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心得。”同年夏天,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于辽宁兴城举行的学习马列研讨班上,吕大吉教授作了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中心发言,其发言也说,“四要素说”乃是自己从事宗教研究二十年的基本成果。据会上、会下得到的消息,吕教授这…  相似文献   

16.
“价值”范畴是哲学价值论的逻辑起点。但我国理论界对于价值的哲学本质,歧见较多。近期王玉樑同志发表的《客体主体化与价值的哲学本质》(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7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重新认识价值的本质问题,对于推动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同意王文中的某些观点,如“作为人类一般劳动凝结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遍价值”、“主体是价值之父,客体是价值之母”等等。但是,王文的基本观点——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我把王文的这种观点称为“效应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15年来,对陈传里籍进行了讨论。李远国《陈抟籍贯小考》(《中国史研究》1982年2期)、《试论陈传的宇宙生成论》《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两文认为陈抟是四川安岳人,《宋史》载陈持“毫州真源人”“不十分可靠。”胡昭曦《陈抟里籍考》《四川文物》1986年5期)认为是四川潼南人,羊华荣《关于陈抟的籍贯》《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2期)认为《宋史》记载“不宜否定”。我赞同羊华荣的考证和结论,但意犹未尽,尚需进一步论证和考察。李、胡两位四川学者,在文章中都引用了文同的记载,但在材料取舍上,有所侧重,不能使人窥知全貌。…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人的主体性理论问题正在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继《光明日报》去年2月3日发表了肖雪慧的“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后,《哲学研究》去年第8期发表了夏伟东与肖雪慧商榷的文章《略论道德的本质》。此外,上海《社会科学》在1986年第2期和第5期又分别发表了尹继佐、罗若山两同志有关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中的主体性理论两篇文章。为了便于同志们研究探讨,特将上述几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20.
苏联学者K·B·加布里洛韦茨在《苏联教育》1984年第9期发表题为《发展少年的人道主义》,认为具有共同感受的能力是人道主义化了的个性的特点,也是加深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的集体主义心理的强有力的机制。要培养学生待人的文明态度,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丰富他们的人道主义动机。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待周围人的态度有以下特征,1. 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