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技术中,Patchclamp和基因克隆技术,尤其是PCR技术被认为是当代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巨大前进动力的两大科学技术。两项技术的发明者分别于1991年获生理学和诺贝尔奖医学[1],1993诺贝尔化学奖[2]。两项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获奖,即表明了这二项技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它对世界的影响。而在这二项技术的基础上,有机地将这二大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单细胞RT-PCR技术,则更能看出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1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对立统一是单细胞RT-PCR技术产生的直接动力1976年由Neher和S…  相似文献   

2.
穆利斯与PCR技术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1991年2月底,美国旧金山地方法院裁决,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发明权,它当归属于塞图斯公司及其发明者穆利斯博士。接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3年10...  相似文献   

3.
医学影像技术在其应用与发展中有其自身的内在矛盾 ,包括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在基本矛盾的作用下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遵循量变质变 ,渐进飞跃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1 从颅内动脉瘤的超声诊断看技术目的———手段的矛盾脑动脉瘤是一种易引起颅内出血的严重疾患 ,常致病人残疾、死亡 ,发病率较高 ,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居第 3位。动脉瘤的严重性和高发病要求人们对动脉瘤的病因、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作出大量细致的研究。1 1 探测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 (TCD)的…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应用的辩证启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南总研究生(上海210000)王祥和导师徐建国聚合酶联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1985年由KaryMillis等首先成功的。其本质是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异DNA片段的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6.
PCR两次专利之争所引发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10081)禹宽平PCR技术是一项关于特异基因扩增的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由当时在美国加州的Cetus公司的研究员KaryMullis博士正式介绍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三大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是客体与主体的矛盾。按照唯物辩证法,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深入地研究人类社会的这三大矛盾及其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并抓住解决矛盾的关键,这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推动这一矛盾演变和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但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运用为先决条件的。因此,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对此学界已获共识。本文重点论述第二、三对矛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制度创新是…  相似文献   

8.
不能笼统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徐必珍,刘怀玉:矛盾在不同领域物质运动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无疑是正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据此就简单地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全的、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技术哲学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哲学。技术哲学经历了长期演化的历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技术的哲学思想;近代培根称技术是推动哲学前进的动力;作为系统的技术哲学最先在德国发展起来;现代技术哲学已形成为西欧(德、法)英美、东欧、日本等几个学派;并经历了三个阶段:(1)着重研究技术的本质、技术设计、技术结构;(2)研究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的价值等问题;(3)深入研究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经济、技术与文化、技术与心理、技术评估等问题,探讨与相关技术的各个方面,真正达到了从整体上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纵观现代神经外科学科技发展的进程,自然辨证法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发展,尤其是医学技术的主体化与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现代医学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出发,从认识论对神经外科实践的指导作用、矛盾是推动神经外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垂体瘤手术方式演变——否定之否定、技术主体化与人文关怀等方面探讨神经外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且剖析了人文精神在神经外科技术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阐明医学技术主体化使人的生命健康变成客体,造成整个医学的异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如何将自然辩证法和人文主义精神融入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PCR技术的传奇诞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PCR技术富有传奇色彩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界产生的巨大作用,可以看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时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其中的每一项新发明和新理论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现或物化,充分体现出它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先导。作为分子生物学工作者,对现阶段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不能盲从,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富于创新,才能在分子生物学这片创造性思维的沃土上实现人生价值,迎接新的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伦理与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海》1997,(4)
伦理与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樊浩1、伦理的本性与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人文矛盾什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有没有一个人文动力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个基本的立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需要——社会的需要、人的需...  相似文献   

13.
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部存在着一些伦理价值的悖论,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德性与利欲的冲突、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对立统一以及君民关系的和谐与紧张。民本思想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正是这些矛盾构成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4.
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一作用甚至被认为是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被误以为持有这种观点,甚至被误认为是技术决定论者的代表。但正如马克思等人所认识到的,仅凭技术不足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何况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具有毒副作用,尤其表现为技术使人的世界(包括其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趋向于物化并且陷入紧张。这种毒副作用可以被正义所缓解,只不过这种缓解终究是意识形态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问题是科学发展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推动着科学的发展.中医学术发展的动力也源自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其基本问题主要可归纳为实践问题、逻辑问题、文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等.上述问题又表现为中医学术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与社会环境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内镜技术最优化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化内镜及其配件的不断更新和内镜医师操作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在食管癌的应用从诊断为主发展到诊断与治疗并重.回顾历史,医疗需求是医学科学进步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医学的发展,内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需要是比生产更为根本的范畴。需要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而且构成了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与生产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和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近年来哲学理论界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现简介于后.观点一,需要说 认为需要是生产力包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内在根据.人的需要对象要由自然界来提供,而自然界永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能提供人需要的现成对象.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征服自然、满足需要,就必须进行劳动实践.马克思说:“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人正是在这个实践中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可见,没有人的需要,就没有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没有人的生产实践,也就谈不上生产力.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科学的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相继产生,并且都在高速度发展。认识客体的复杂性与认识主体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内因。国际间的广泛协作,政府的支持,企业与公司的介入,生物信息学与因特网的发展,媒体的关注是外因。内因与外因构成了现代科学发展推动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矛盾的层次     
矛盾至少有四层含义。 一、矛盾的实体性:异与同即差别与同一。两个或多个在实体(基质)上不同相异的规定性,就是矛盾的差别性。规定性之间的接触、联系,则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差别性与统一性是一切矛盾存在的本源与母体。 二、矛盾的作用性:分与合即排斥与吸引。排斥性与吸引性是两种趋势或倾向,属于作用、运动范畴,这两种对立倾向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互补,互映性,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一切事物运动的原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三、矛盾的活动性:斗与和即斗争与和谐。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碰撞、冲击的活动,是矛盾双方之间的排斥与吸引相互作用中的激烈紧张状态。和谐性是矛盾对立双方之间—种搭配、调整、推拿、摩擦、抚摸、按摩、渗透、贯通的活动。它起着调和与妥协的作用,使矛盾双方不因排斥过分而决裂。斗争性与和谐性不仅能推动事物变化发展,而且还能产生新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