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尼斯较早根据人类群体生活结合状态的差异作了共同体与现代社会两种类型的划分。共同体是人的意志完善的统一体,是持久和真正的具有道德性的共同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现代性的展开以多种方式加剧了对逝去道德共同体的乡愁:眷恋其自然而然性、默然一致性、和睦性以及道德性等。同时现代社会也创造了道德共同体再建构的新形态:即业缘群体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共同体、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社区地缘道德共同体、基于政治认同的民族国家道德共同体以及基于规避现代社会风险意义上的人类命运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即开始了社会公共生活,经过千万年的衍生和发展,各社会群体均形成了自我特定的公共秩序规范体系,表现人类特有的德性与理性之美,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社会流动的急剧变化,新旧秩序的交融与裂变,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公共秩序规约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公共生活保持在秩序之中。本文从分析传统到现代,从公共秩序是人类德性之美、人类理性之维、社会和谐之基、人类文明之要几个方面揭示了加强社会公共秩序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要途径,希望引起人们对公共秩序的高度关注,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习惯,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  相似文献   

4.
中介思维与个体应付─—视角转换的健康价值江南社会学院(苏州215124)陈代康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而且,没有无应激的环境。因此,为了应付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纷繁复杂的人文关系,学会在应激中维持适当的心...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焦玉珍 《管子学刊》2006,(3):108-110
“健康是人类的肉体、精神和社会康乐的完美状态,而不是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相对减少,而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使人遭受挫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却日益增多。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儒家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和增进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从政治解放转向人的解放,从政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马克思从总体上揭示了现代性所建构的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决定人的双重生活方式、双重存在方式,决定人的双重本质。马克思在结构多维、过程流动的人类社会历史中把握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就是人的双重本质合一,亦即人的双重存在方式、双重生活方式合一,这就必须改变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重新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统一,国家(非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非市民社会)。这就是社会革命,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解构现代性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修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前沿课题.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原本根植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体系已欠活力,顺应现代社会异质化与公共化结构的转型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构建一种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语境的道德修养理论,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由来以久的问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的变化呈现全方位化,人类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现代,宗教并未按以往人们的思路而归于湮灭,相反却又以种种新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给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探讨宗教与在当代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与人类延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客观上也可能导致对人的自然演化过程的过度干预.疾病与健康是辩证统一的,物竞天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延续的不变法则.现代医学应主要定位在预防疾病以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应顺应其自然选择的规律去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人口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结构和生活环境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长足进步,长期影响人类精神世界的宗教神学观念,逐渐失去了原先的魔力;另一方面,现代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生活和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里,人们的各种适应性障碍以及一系列新的家庭心理和行为问题应运而生。家庭心理咨询与辅导事业愈来愈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3.
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14.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翁溯利 《天风》2018,(8):33-34
人们没有时间思考,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心灵危机根据法新社报道,美国人好像"饥渴的媒体吸毒者",平均每人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网以及使用手机上的时间长达九个小时……媒体信息己经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信息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不但改变了人类接受信息的速度,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思想形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作为一类古老的疾病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和新颖诊断方法的出现 ,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成为威胁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生命和消耗资源财富最多的社会问题。与癌症斗争现实而又迫切的任务是治疗问题。回顾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史 ,不难发现其治疗观已从最初单纯追求手术彻底性转向根治和生活质量结合的方向发展 ,从萌发到成熟 ,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活质量是一项检测治疗效果的新的综合指标 ,外科手术方式必须进行不断地改进 ,才能适应新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的改进提供了可行的条件。1 从术式的选择看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节俭消费是人类消费伦理的基本准则。与传统节俭消费伦理基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一味强调人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同,现代节俭消费伦理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消费观,它是现代人基于生态文明时代对资源合理使用的客观需要和对人的生理需求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现代社会消费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而提出的理性的适度的文明消费观。在现时代,倡导节俭消费伦理观,积极探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儒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讨论过,特别是儒学对于现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部分,但它是否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甚至对今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呢?我认为,它无疑是有的,而且可以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化与新兴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一。现代化引起了杜会结构、人口结构、环境、教育以致于人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新兴宗教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出现的一种新的全球现象,它具有现代社会赋予的特点,也满足了现代人的某些需要。本文试图探讨现代化与新兴宗教之间的某些关系,尽管我们不能说现代化就是新兴宗教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现代化带来的重要社会变迁,的的确确为新兴宗教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生根、兴盛。  相似文献   

20.
德性伦理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便是将成就德性与明其规范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德性伦理资源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还是原始儒家的德性传统,都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智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