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二十一个学科专业1526名大学生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新近常模资料表明: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个体差异的群体分布是正态性的,其总体平均水平以《认知方式图形测验》成绩作指标为13.7(s为4.6)。在此基础上,对文献所报道的影响场依存性─-独立性发展水平的两个因素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的性别差异非常接近显著水平;专业分化是不依赖于性别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水平显著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用中国修订的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HRB(m)-R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分类测验测查9—14岁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50名。研究了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特点和神经心理功能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讨论学习困难的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3.
认知特征、场独立性与飞行空间定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游旭群  于立身 《心理学报》2000,32(2):158-163
通过认知分化测验(CLB)、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以及飞行定向水平的模糊评价技术,旨在检验认知特征、场独立性和飞行空间定向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水平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及较强的场独立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获得一个良好的飞行定向水平,而且还构成了预测定向水平差异的有效指标;(2)场独立性特征与空间认知特征之间存在着一个很高的相关。具有较强场独立性特征的飞行员往往也具有较为典型的空间认知特征;(3)错觉水平较低的飞行员与中、重度错觉水平组飞行员在空间认知、认知分化和场独立性上的得分分别构成了显著的差异,表明轻度组飞行员在空间定向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视觉空间信息组织、加工和某些元认知技能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视觉空间认知加工和场独立性水平与飞行空间定向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梅锦荣 《心理学报》1996,29(2):126-130
以29名轻度甲苯中毒的工人和29名作为控制组的工人,就一些神经心理测验上的作业水平,进行了比较。此两组工人工作场所的空气,以8小时的TWA计算,所得甲苯含量分别为88.0ppm和13.5ppm。所实施的心理测验包括数字广度、WMS视觉记忆测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连线测验、符号数字、栓子安插和手指敲击测验。结果发现,轻度甲苯中毒的工人,无论在语文或非语文的短时记忆、注意力或集中力、知觉运动或手巧等方面的作业水平,都比不上控制组,显示轻度甲苯中毒组之脑功能已受损害。该研究亦进一步表明了轻度毒害性化学溶剂所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可通过简便的心理测验予以相当准确的测查。  相似文献   

5.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多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这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社会支持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4,97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以各科测验成绩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均与学业成绩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表现越好,且其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越强;(3)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实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因素(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认知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评价方法的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航线飞行管理态度调查量表(FMAQ2.0,国际版),旨在通过对中国航线飞行员试用结果的分析考察FMAQ2.0的因素结构及其在评价中国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的有效性。本量表主要由基本工作态度、飞行管理态度、自动化驾驶态度三个分量表所构成。在对来自国内四大骨干航空公司174名航线飞行员测试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取出了组织信任度、工作满意度、交流协作、权力梯度、风险意识、自动化依赖和自动化认识等七个表征现代航线色行安全文化特征的主因素。研究结果初步表明,FMAQ2.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作为评价和分析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施俊琦  王明姬  刘霞  王垒 《心理科学》2005,28(6):1449-1451
本研究目的是修订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CNFU)的中文版。研究对两个样本共计918名被试进行了问卷测量。项目分析显示,31个题目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6个题目的中文版量表符合原量表的三因素(即标新立异、非大众化和避免雷同)模型。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量表具有较好的汇聚和区分效度,非学生样本得分显著高于学生样本。本文对量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生CLB试用结果的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大学生CLB试用结果的因素分析研究游旭群,季浏,翟群,苗丹民,王家同,皇甫恩(第四军医大学心理教研室)1研究目的CLB,即认知分化测验(cognitivelateralitybattery),它是HaroldW.Gordon(1987)在斯佩里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32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0.47岁,男生16人)为被试,采用唾液皮质醇为应激测验的客观指标、以被试主观紧张度为主观指标,考察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中国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儿童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的显著上升,任务后的恢复期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能够恢复到任务前的水平。(2)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的男生皮质醇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女生,但是引发的主观紧张度水平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社会应激测验中文修订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的压力应激变化,可以用其开展儿童社会应激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胡月琴  甘怡群 《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虽然国外已有很多测量工具,但在中国群体中的适用性未得到支持。基于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通过访谈法开发适合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通过访谈25名经历过较大负性生活事件而又适应良好的中学生,编制出100个题目,在283名青少年中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7个题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α均大于0.7。复测样本包含420名青少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二阶因素分析发现前3个因子属于个人力,后2个因子属于支持力。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效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青少年心理韧性结构的文化意义及量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陈国鹏  姜月  骆大森 《心理科学》2007,30(3):564-568
选取轻度弱智、一般智力以及智力优秀三组共288名小学生作为被试,每个被试接受三种测验,即工作记忆测验、加工速度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国修订版,以考察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与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相关的认知任务上的反应特征,以及轻度弱智儿童与一般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以下结果:1.轻度弱智儿童和智力一般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上有显著差异。2.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各基本认知能力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不平衡,工作记忆较稳定地反映了该群体在智力上的缺陷,但存在一部分在加工速度上体现为正常水平的亚类群体。  相似文献   

12.
IAT测验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IAT测验中,攻击性信息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攻击性IAT测验与攻击性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相关;3.攻击性IAT测验中,男女被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IAT测验可以应用于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与年龄及认知功能相关的成人脑波功率涨落图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德明  梅磊  刘昌  李贵芸 《心理学报》1996,29(4):405-413
对120名20-79岁正常受试者完成了与年龄及认知功能相关的脑涨落图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脑波优势涨落功率空间构型额低枕高梯度的随龄减小过程,在认知测验差组较好组明显;(2)脑波优势涨落功率受年龄与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集中于左前右后脑轴上;(3)脑波优势涨落功率前后梯度和左右不对称性变化表明,脑波活动的前后和左右调控可能在不同层次上发挥作用,并且,前后脑和左右脑的协调活动与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上述结果说明,脑波功率涨落与认知功能及其老化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水平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来自北京三个社区的217位60~85岁的老年人接受了五项基本心理能力测验、感觉功能测查、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容量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教育水平对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的影响。研究得到:(1)从整体上看,教育水平对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的积极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不依赖于具体的领域;分水平看,教育水平对认知功能的积极作用随教育水平的高低表现出领域间的差异。(2)教育水平与年龄各自独立地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教育水平的作用是积极的,年龄的影响是极性的。(3)教育水平对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为中介的。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探讨大五人格、乐观和掌控感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运用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修订版、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MSLSS)、人格五因素问卷、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和掌控感量表对1018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为7、0,正性情感多于负性情感,总体生活满意度为2、9;2)在正性人格特征(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乐观和掌控感)得分上:打工校流动儿童〈混合校流动儿童〈公立校城市儿童,在负性人格特征(情绪性)则相反;3)对主观幸福感的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掌控感和乐观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稳定且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人格五因素起着主要的预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整体偏上,打工校流动儿童的人格健全状况最差,人格五因素对主观幸福感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心理测量近二十年发展的述评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腊梅  王小晔 《心理科学》2000,23(2):223-226
心理测量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目前,(1)国内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及瑞文测验上.(2)在各种功能的量表中,以智力、人格测验量表发展得较为完善.(3)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能力测验量表在能力量表中占的比重较大.(4)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用于心理发展和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5)儿童心理量表发展很快.(6)国内自编测验的形式绝大部分是问卷形式、文字形式.量表可按其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中国心理测验要想取得国际影响力,必须在编制有深度的、本土化的量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为例,在IRT框架下探讨了如何进行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分析模型采用项目间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between-item MIRT model)和项目内(within-item MIRT model)多维two-tier model,被试为来自全国的882名48个月的儿童,工具为自编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经测验水平 分析和项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对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2)该测验在两个时间点上满足部分测量不变性要求,测验的潜在结构稳定; (3)“方位题”的区分度和难度参数都发生变化,另有4题难度参数出现浮动; (4)儿童在4岁~5岁期间认知能力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能力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41名五六年级的阅读障碍儿童和41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语言认知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与阅读成绩之问的关系.结果发现,障碍儿童在所有的语言认知测验中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较高比率的儿童存在能力缺陷.而在非语言特异性的一般认知能力测验中,未发现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的证据,这意味着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缺陷主要集中在语言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钟建军 《心理科学》2007,30(2):394-399
智力功能个体差异星正态分布有不同观点:g因素决定特殊能力分化程度差异论、因素搭配差异论;单一认知机能、认知机能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认知机能缺陷影响智力功能差异论;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素功能大小和要素关联关系强弱、结构差异论;文化活动结构差异和遗传进化的神经效率差异论;神经活动特性水平和神经活动区域效率差异、人格中介情景任务和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