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对部件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探讨了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发现无论是弱化还是强化汉字字形的知觉整合性,都带来部位效应量值的相应变化。这些结果一方面证实了汉字知觉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还表明.在部件认知作业中同时存在部件及其整字的加工.这似乎是对文字认知混合模型的一种支持。  相似文献   

2.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沈烈敏(上海教育学院)1前言汉字识别被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字除了其音、义属性之外,字形结构的属性研究已早被人们重视。在有关字形结构属性对汉字识别影响的研究中,有的强调字形...  相似文献   

3.
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重评估法从760名小学3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阅读与记字困难学生和30名正常学生为被试,分别研究了儿童视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和字形-音及字形义通道联结能力的识字认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基本语音辩别能力不存在落后,而在视觉辨别、字形长时记忆、语音短时记忆以及形音和形义联结长时记忆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落后。研究还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具有对汉字做浅层次机械加工和视觉加工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中的呈现随眼动变化范式,对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探测。结果发现:(1)老年人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在以汉字为呈现单元的条件下,老年人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汉字及注视汉字右侧2-3个汉字;(3)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更小。  相似文献   

5.
温红博  郭永兴  莫雷 《心理学报》2008,40(5):531-542
采用标准-匹配的实验程序,操纵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和知觉的整体性水平,探讨逐个呈现刺激材料时影响被试类别建构策略的根本原因。报告了3个实验,结果证明:逐个呈现并不一定会导致被试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归类;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不一定会影响被试的类别建构策略,空间整合和空间分离都可能出现家族相似性和单维归类倾向;刺激材料的整体性知觉水平对类别建构影响明显:知觉为分离则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分类;知觉为整体则倾向于单维分类。被试在实验可能采用分析性策略,然而材料的整体性知觉影响了分析的侧重点,从而对类别建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来考察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实验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三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两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比学困生更大。  相似文献   

7.
盖彦君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3,36(6):1399-1403
为了考察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机制,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探索了在不同程度视觉干扰条件下,再认测验里低频汉字及双字词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1)在对低频汉字的记忆中,知觉干扰条件引起了“反知觉干扰效应”,知觉干扰条件削弱了对汉字的记忆;(2)低频双字词不存在记忆的“反知觉干扰效应”。结果可以解释为,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反映语音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7,30(5):1095-1098
以汉字为材料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意义关系对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整体/局部的等级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启动字部件与目标字有意义关系。结果表明,启动字部件对有意义联系的目标字有启动效应。整个研究表明,汉字知觉中存在由整体到部分和由部分到整体的双向平行加工,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字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  相似文献   

9.
李菲菲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07,30(3):547-551
知觉干扰存效应是指之前更模糊的刺激的呈现对之后同一模糊刺激的识别的抑制。实验-考察了学习和频率、实验二考察了学习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存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字与图片一样,不存在材料有限现象,在学习和不学习条件下,汉字识别中均存在知觉干扰效应;2.学习以及频率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3.频率、学习和结构方式对汉字识别的影响显著。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当激活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和汉字激活水平有关的因素对知觉干扰效应不再起作用。失匹配假说可更好的解释激活水平的作用以及材料有限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人对汉字的认知始于其字形。而智能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若能模拟或借鉴人认知的过程或特点,其智能化水平则会大大提高一步。可见,研究汉字的字形知觉,不论对于人或计算机都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汉字字形,提出字形四种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型,逐一考查它们与整字或部件认知的关系,最后尝试用当代认知心理学观点,对于经过验证的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图片和汉字的激活水平及知觉干扰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权红  李菲菲  何敏 《心理科学》2007,30(2):332-336
研究使用8个残缺水平下的图片及其中文名(汉字双字词)为实验材料.试图比较图片与汉字双字词识别激活水平的差异,接着比较二者产生知觉于扰效应的条件,并把二者产生知觉于扰的条件与英文单词产生知觉于扰的条件进行比较。实验一结果发现,在材料较清晰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高于图片,表明汉字双字词的激活水平不比图片低,但在材料很残缺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低于图片。实验二发现双字词和图片在没有事先学习情况下都产生知觉干扰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单个汉字无需事先学习也可以产生干扰效应,而英文单词需要事先学习。因此,图片和汉字的干扰效应与英文单词的差别跟图片、汉字的激活水平比英文单词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辨认残缺汉字的方法考察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空白间隔的长短和不同的插入位置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适当长度的空白间隔(大于等于600ms)能导致干扰效应的消失;(2)该空白间隔的位置越接近递进进程最后阶段,残缺汉字的辨认成绩越好,越不容易出现干扰。实验结果支持竞争激活假说,不支持失匹配假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双字词句和混合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单字词句是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是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混合句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5个字。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大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或两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三个或四个汉字的空间;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正常阅读中的眼跳距离约为三个汉字的空间,在连续注视的过程中知觉广度有较小范围的重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Eyelink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采用6×3×2×2的四因素混合设计,借助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72名被试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情况,以及材料难度和阅读能力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立地影响知觉广度。(2)小学三年级被试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为1~2个字,小学五年级被试接近成人大学生的知觉广度,右侧范围均为2~3个汉字。(3)难度对知觉广度有影响,被试阅读难材料的知觉广度为2~3个汉字,易材料为2~4个汉字。(4)高阅读能力被试的知觉广度大于低阅读能力被试,阅读容易材料时比低阅读能力被试有更大的向右眼跳幅度。  相似文献   

16.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点右侧两个或三个汉字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绕口令效应指无论朗读还是默读,绕口令的阅读时间都长于正常句子的阅读时间。本研究采用Eyelink 2000型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汉语阅读中的绕口令效应及其对知觉广度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与阅读非绕口令相比,绕口令的阅读时间和注视次数均显著增加而阅读速度和平均眼跳幅度均显著下降。实验2结果表明:绕口令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1~2个汉字,控制句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3个汉字。结果说明汉语中存在绕口令效应,使读者知觉广度变小,阅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172名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测查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短时记忆和汉字识别, 并通过群体差异比较、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探讨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的关系。结果发现:(1)5~7岁儿童的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与语音意识, 特别是韵母意识和音节意识显著相关;(3)在语音与早期汉字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型中, 语音范畴性知觉不直接影响汉字识别, 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是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眼动技术, 从阅读知觉广度和副中央凹预视效益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注视获得信息的情况。实验一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一次注视获取信息的范围, 即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二采用边界范式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觉广度范围内, 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研究发现, 大学生读者知觉广度范围较大, 能够在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取字形和语音的信息, 而小学生读者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 在副中央凹预视中仅能获取字形的信息。上述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学生在注视时, 获取信息的范围及在副中央凹预视时获取信息的类型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錚 《心理学报》1964,9(2):68-74
前言对汉字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字形的辨认和掌握是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在心理学中,汉字字形的辨认和掌握乃是知觉、記忆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問題。关于这个問題,早从1923年开始就有人探討过。解放以后,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关于識字教学的心理研究更是不乏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汉字字形的掌握是初学識字儿童的一个关鍵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