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2.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据专家介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种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态度研究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毅平 《心理科学》1999,22(1):50-53
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到目前为止,态度仍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据统计,近几年关于态度的研究论文每年均超过1000篇。这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态度为例,浅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它的影响。1态度的认知编码认知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知编码类型,如命题单元(pr000sitionalunits){类似物表征(analogrenresentatlons)、情节和语义表征(enlsodlcandsemanticrenresentatlons)及产生式系…  相似文献   

4.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5.
1991年5月上旬,安徽省伦理学会、安庆市委宣传部、《江淮论坛》杂志社联合召开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从事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及道德宣传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共3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三观”的科学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些与会者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三观”中,世界观是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持此观点者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人的有意  相似文献   

6.
学生认知方式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雷  张锋 《心理科学》2001,24(6):757-758
场独立性认知方式(Field 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是威特金最早用来把性格特征与认知过程统一起来的一个基本概念。他从长期的实证研究结果中发现,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对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知觉过程、心理能力、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具有普遍的影响,是广泛起作用的个别差异变量,是性格的重要维度。那么这种性格维度究竟是性格特征在认知过程中的特有表现,还是它本身就是性格结构中的一个独立维度呢?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由消费活动的总和构成。消费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客体是能够为人所享用的物质资料或劳务。消费活动是人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物质资料或劳务的享用而获得主观满足,因此它不仅仅指外显的行为,而且还包括内潜的心理——在人的意识中居于浅层次的需要和动机等,居于最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消费生活方式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方式,在其自身的机制中,道德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修剪”人生晓月你大概见到过整齐的松树墙吧?对了,和它们一样,“修剪”过的人生是一种雅致人生。雅致人生的含义,大概就是使生活过得优雅而精致。优雅是一种高文化修养的表现,举止言谈时时处处都显得有格调,有品位,万不能毛手毛脚,粗鲁不堪。精致也决非小气,它...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认知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了解了些什么以及在认知作业过程中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行动。后来,数学教学工作者开始研究无认知在完成数学作业中的作用。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确信,一个人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认识到和相信他自己作为数学学习者和行为者以及他如何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对于他的成绩具有强有力的作用。因为元认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所以发展元认知就要求人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文化为本世纪最主要的大众传媒,在大众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今电视文化对大众的思想、情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西方学者对电视文化的批判态度及其观点,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电视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电视文化是现代社会或信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它和印刷文化(书本文化)有本质的不同,电视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这为众多学者所公认。贝尔明确指出:“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2.
“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做什么呢?它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才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憩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把天国比做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芥子及酵母的比喻,玛窦及马尔谷至史均有记载,且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路加说种在‘’园中”,其他两位,则说种在“地里”而已。我们可以确认,这个比喻是耶稣传教生活的杰作,是他坐在船上向群众所讲的。事虽如此,但据初期教会的一位大圣师克里斯德莫(Chrysostomu到表示,耶稣讲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13.
任洁  许尚侠 《心理科学》1999,22(5):457-458
1问题提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J.R.Anderson等人提出的相同要素迁移理论,被认为是当前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研究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他们认为迁移的本质是以产生式(“条件──动作”对)为基本单元,通过知识编辑机制来实现的。陈述性知识(它以样例等其它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弱方法获取,当这些弱方法问题解决法以某种解释形式作用于陈述性知识时,产生的问题解决行为是缓慢的,且容易犯错;既然所有的行为(认知的与物理的)都在程序式记忆的控制之下,那么技能行为就需要将这些速度缓慢的解释程序转变为特定领域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牧灵生活中,常有人询问信仰价值的问题,有人甚至反问我:你为什么要信教?信仰对你而言,占个什么样的位置等?在回答时,为节省时间我只能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可是这的确是一个对我们众人,尤其是对信徒和慕道者都必须经验和明确的人生问题,它也是我们认识信仰、实践的关键。因为,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了信仰的真谛之后,我们才会将生命的色彩活得灿烂,同时,对生活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才会坚持不懈地沿着这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人生之路前进,直到获得永生的幸福——天国。 那么,幸福与信仰有何关联呢?下面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应运而生,人们对教师的课堂情绪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因为它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此为契机对教师的课堂情绪进行分析与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语义启动效应一直是阅读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争论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词与词之间的联结启动(associativePriming)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在阅读中,课文或句子语境是否对字词有启动作用,即文本启动(textpriming或discousepriming)是否存在?(3)如果存在文本启动,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寇绍恩 《天风》2012,(10):18-19
基督徒的人生不是无风无浪,而是我们不怕风浪,因为知道主的恩典够用。让我们从约瑟的身上看他所领受的上帝的赐福。经文:《创世记》37章1节至11节约瑟的人生有山有谷,充满挫折,是什么力量帮助他一路走来的呢?上帝给基督徒的祝福并非无风无浪。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无风无浪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雷雳  张钦  侯志瑾 《心理科学》2001,24(2):242-242,22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些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其与自我概念有何关系呢?这正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于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探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人生观的基本涵义 一般认为,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或观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生的目的,即人为什么而活着?(2)人生的理想,即人应该怎样生活?(3)人生的价值,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对于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性质与地位则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生的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就无人生价值可言。有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从伦理学角度来讲,人生观问  相似文献   

20.
利未 《天风》2014,(2):I0001-I0001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说。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岂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人非常哆嗦.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