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中阁为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庙的大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改建为天中阁。天中阁建筑雄伟,形似北京天安门,下筑高八米、宽三十米的墩台,上建重檐歇山顶楼阁五间,四角回廊,丹柱绿瓦,彩绘斗拱,雪花棂门,下券左中右三门,中门上额刻“中岳庙”三个大字,每券门上钉有虎头钉一百二十六个,阁前二侧月台上各蹲立石狮一尊,左雄右雌,均高三点二米,雕刻精巧,栩栩如生。置身阁上,举目四望,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天中阁为中岳庙主要建筑之一,属道  相似文献   

2.
1973年,由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盖山林先生发现的今包头市达茂旗敖化苏木古城东部墓地的元泰定四年(132年)京兆府达鲁花赤残碑,是一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有关证古部以及景教的珍贵石碑。石碑下半部已残,为圭首舟形,残高1米,宽0.85米,上刻有十字架,其左上有金鸡置于圆圈内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7日,我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新闻中心的焦瑾琦、张云飞等3人冒着-10℃的严寒,踏着冰天雪地,到了五台山车沟村西的公路北面,看到了一座八角二层幢式石塔。该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面八边形,边长0.63米,八角石棱柱高1.95米,上为八角仰莲盖。二层也为八角石棱柱,上覆莲花宝盖,形制优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8,(7):F0004-F0004
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同治三年(1864)重新修建,1929年重新建造了四合大院,近年来又加以修葺。牛庄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型制的围合式院落结构,飞檐斗拱与雕梁画栋相得益彰,朱红门框与绿漆大门相映成趣,正门中间上悬“清真寺”匾额,整个建筑群尽显别致优雅。  相似文献   

5.
阆中三一堂     
《天风》2016,(11)
正四川省阆中三一堂建于1895年,是阆中第一座教堂。教堂呈十字形,建筑设计结合了当地川北民居的特点,浓墨重彩,错落有致迂回曲折,又有青瓦、粉墙、坡屋顶、穿梁斗拱的建筑结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  相似文献   

6.
惟圣立教,惟贤启圣,用大而利博,功成而化神。即于空,开尘刹之迷,垂其像,济天下之险,嘉州凌云寺古佛石像,可以观其旨也。——《嘉州凌云寺大像记》嘉州即乐山古称,古佛石像即现在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依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开凿的一尊弥勒坐像,坐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8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发髻1021个,相好庄严,比例匀称,临江端坐,气魄雄伟,是我国盛唐时代造像的巨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在乐山大佛两侧沿江崖壁上,还雕刻有许多诸佛菩萨和宫殿楼阁,可惜大都风化模…  相似文献   

7.
上海鸿德堂     
<正>上海鸿德堂,建于1928年。教堂外部采用中国殿宇的风格,具有飞檐斗拱的传统结构;顶部是重檐灰筒瓦顶,局部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外墙以青砖砌筑,并有漆成红色的仿木结构混凝土圆柱,檐下绘有重彩画;入口处有重檐四方攒尖顶钟楼,是一座极具中国建筑特色的基督教堂。鸿德堂落成后,其建筑风格曾在当时的基督教界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8.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构件。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斗拱的产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各个不同时代的特点,不仅是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反映,也是当时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和审美风尚等方面的反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斗拱就好象一个个的音符。正是有了它的存在,这支"凝固的音乐"才幻化成一曲曲美妙动听的乐曲,演奏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浩瀚殿堂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同治三年(1864)重新修建,1929年重新建造了四合大院,近年来又加以修葺。牛庄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型制的围合式院落结构,飞檐斗拱与雕梁画栋相得益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兰州南山卧龙岭,有一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特色和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巍然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兰州灵明堂。灵明堂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砖刻木镂,美轮美奂;斗拱飞檐,结构精妙,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神圣之感,其布局和装饰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及寺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13.
喀什艾提尕清真寺,坐落于新疆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广场西侧,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宏伟的古寺之一。艾提尕清真寺,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约2522亩)。大体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子”、“拱北”、“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正殿”长365米,宽105米,面积约456平方米,再加上外殿盖顶部分,总面积有2600平方米。这里同时能容纳4200人进行礼拜。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建筑构造,是维吾尔建筑艺术与完善的科学方法高度渗透结合的产物。其结构是,顶部由四排檩木相互对称,构成100个槽沟,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各檩椽紧密相连,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盖帘儿,是一种厨房用具。在北方,用高粱秆上抽穗儿的那一截缝制而成。盖帘儿,有叫"双箅儿",有叫"簰簰",也有叫"盖顶"的。我觉得"盖帘儿"这名儿好:盖,言其功用——盖锅,盖瓮,盖盔儿,盖盆儿,轻巧,又灵便;帘儿,言其形状——不论圆的还是方的,结构都如"帘儿"一般均匀精美,还比帘子多了紧致和硬挺。在告别了灶灰柴烟、蒲团风箱的现代厨房里,盖帘儿,算是  相似文献   

15.
在古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北侧的大学习巷,有座古今中外闻名的清真寺,因所在巷名而得名。又因这座寺与西安清真大寺东西遥相对峙,故又名西大寺。历史上它曾几度易名,称谓多样。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名为清净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称清真寺;到了清代,因这座寺地处西仓门之前,故又称其为仓前寺。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坐西向东,东西长77米,南北宽30米,占地2700平方米。整个寺院建筑由楼、台、亭、殿组成,共分四进,东西中轴,南北对称,布局严整,结构灵巧,是座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合璧的古建筑群落。为…  相似文献   

16.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代表性构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土木结合的建筑体,更是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脉的直观表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也是人们情感的依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统建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兴起,斗拱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在建筑装饰上的应用却逐渐增多。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自信,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理念的改变,斗拱不仅不会消失,还将在未来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古寺变新颜     
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风景秀美的(氵奈)河西岸,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清真寺——泰安市泰城清真寺。这座古寺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12亩(包括回民小学和回民中学),清真寺本身占地约6亩。据有关专家介绍,本寺的建筑结构属于明代建筑风格。寺门楼是砖雕斗拱无梁建筑,这在泰安市是少见的。门楣上方镶有石刻涂金“清真寺”三个大字,落款是:“大明万  相似文献   

18.
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经幢,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经幢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辽金经幢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造型美。辽金经幢从形式上来说,大体可分为柱式幢和塔式幢(或可称这为幢式塔)。柱式幢样式较为简洁,由幢座、幢柱和幢盖和宝顶四部分组成。幢座有圆形、六角形和八角形,有的为素面,也有的雕刻莲花、垂慢等图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双林寺和戒台寺有两座辽代的经幢底座较为别致(双林寺经幢现藏门头沟区博物馆,戒台寺经幢由于只残留有底座,故…  相似文献   

19.
    
正电话机上,为了防尘,盖了一块纱巾,如有电话打进,话机上的小屏幕会有闪光,映着纱中的浅红,来回跃动。他坐在沙发上,面对话机,距离不过三米,如有红光,不会看不见,更不会听不见。窗外太阳渐渐升起,阳光从窗户射入,照在话机上,有一道浅浅的光晕。斜射的光柱里,有细小的粉尘飞舞。他很奇怪,每天都擦桌子拖地,哪里来的这么多灰尘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台山佛教圣地重要标志的大白塔,于今年六月动工维修。大白塔耸立于台怀镇的塔院寺,是五台山的一大宏伟建筑。塔高54米,环周75米,砖石藏式结构,状如藻瓶,巍峨壮观。塔顶及塔身四周悬有铜铃252枚,风吹铃响,声绕山谷,极富古刹风趣。塔始建于元大德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