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史料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钟繇为得到《蔡伯喈笔法》所载秘书盗了韦诞的墓,后来晋太康年间又有人盗了钟繇的墓。按照中国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伦理观念,盗墓本是不义之举,更何况同一事件在钟繇身上发生两次。不同的是前一次钟繇是盗墓者,而后一次,他又成了被盗者,确实很富戏剧性。钟繇盗墓之说,虽有虚构之嫌,但确有可信之处。历代王侯将相盗墓者不在少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代广川王刘去疾等,在曹操当政之时更专设了盗墓之职。  相似文献   

2.
人生减法     
我对三个历史人物万分敬佩,一个是春秋吴越争霸时的范蠡。他倾尽全力帮助越国国君勾践打败吴国国君夫差,成就了霸业。但他在功成名就之时,却悄然全身而退,隐居江湖,成了一代巨贾。另一个是西汉的张良。他协助刘邦运筹帷幄,与项羽争夺江山。吹萧吹散霸王八千子弟兵,逼迫项羽垓下大败之后自刎乌江。把刘邦送上了皇帝宝座。而完全可以封侯拜相的他,却放弃荣华富贵,隐退林泉学道去了。第三个是美国之父华盛顿。他率领军队浴血奋战,使美国从英帝国的殖民地独立出来。而胜利之后他却放弃权力去当农场主,后来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接下来又连…  相似文献   

3.
王健 《学海》2011,(4):166-172
学术界大多认为项羽擅自分封和分封不公是导致其在楚汉战争中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秦末天下并未出现一个尊奉楚怀王为"共主"的政治格局,陈胜试图利用其在楚地的首义地位而向天下发号施令,难以服众。项羽则凭借救赵和消灭秦军主力的盖世功劳,擢升天下霸主地位,在天下大乱的局面下主持分封,属于顺应时局的政治作为,其分封行动经过精心策划,具有强干弱枝、西楚独大的战略意图,没有大错,不失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邦本是秦末沛县的一个亭长,后来起兵反秦,秦灭了,又与项羽争夺天下,经过四年的艰苦战争,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原,做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政治智谋和指挥才能,但他驾驭群臣的艺术,也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猛人樊哙     
正樊哙的出名,是从一场宴会开始的。公元前206年冬,项羽在鸿门设宴,请刘邦吃饭。项羽的谋士范增想在宴会上杀掉刘邦,情况万分紧急。大帐外的樊哙得信儿后,猛劲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一手拿剑一手拿盾往里闯。只见他怒目圆睁,头发倒竖,直扑项羽而去。项羽大吃一惊,赶紧握住了宝剑。项羽是什么人?那可是秦汉历史上单臂能扛千斤之鼎的第一条好汉。依项羽平时  相似文献   

6.
范增其实是项羽身边最忠心耿耿的人。范增是个诸葛亮式的人物。项梁起兵时,他已经70岁了,仍毅然从军,随项梁、项羽南征北战,显然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他看问题往往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7.
谦与矜     
正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表扬了一个叫孟之反的人。孔子表扬他什么?"不伐"。"伐"在古汉语中,是"夸耀"的意思。"不伐",就是"不自矜"。这与《史记》中司马迁评价项羽恰相反。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大约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回头看看孔子为什么说孟之  相似文献   

8.
女儿即将走上高考考场,作为家长,自然希望女儿赢。但是,人生处处是考场,岂能场场都赢?所以说,输得起,才赢得起。项羽输不起。项羽自称“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可以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垓下一役,项羽一败涂地。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就像王安石诗中所写:“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项羽输不起,他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相似文献   

9.
现代部分画家在以中国古代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的科学性,很少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身份及其生活状况,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基本无法让观众信服,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体轮廓。在创作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贩夫走卒、贞女烈妇等这些形象时都应该"披图可鉴"。然而一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古代人物作品时,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作为唯一信条,而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造型方法,导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缺失。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样子我们可以遐想可以追思,但绝不会确认他就是这样子而且必定是这样子,甚至我们并不会在意他是何种模样,而是去体味画中人物的气韵风度甚或得失。马远的《华佗像》就是这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何家英在中国的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所描绘女性形象的居多,他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既体现着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又有对古代技法的超越和创新,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突出的人物个性和先进的时代性,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何家英还吸取西方绘画的素描技法运用于中国画中,使其作品别具一格。他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描绘细腻,技法娴熟,气韵生动,充分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60年,周总理在审查出国节目时,到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演出,曾对《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作过精妙的“一”字的评论。全剧开始是刘邦发兵攻打项羽,接下来是项羽金殿议事,群臣根据不利形势纷纷谏阻出兵。项羽不听劝阻,决意出战,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总理评论道:“一言堂”传项羽回到后军,雷姬继续规劝,千方不可发兵,以防设中刘邦好计。项羽不容分税:“孤悬已决,明日发兵1”冒到这儿,总理评记道:“一家2长”。当或演到顶羽孤军深入,陷入刻都设好的埋伏围的,思理说项羽“一意孤污”。而当或发展到项羽终于被困于擦…  相似文献   

12.
漫谈智谋与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谋与幽默是人类思维的两朵“奇葩”,在社会生活中,智谋和幽默是非常有用的。就智谋来说,它是智谋之士克敌制胜,取得成功的“法宝”。古今中外不少有勇无谋之人,往往败在有谋有略的人手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被无名“小子”刘邦打得落花流水,自刎身亡。原因在于项羽恃勇自傲,不听谋士之言;而刘邦对谋臣是言听计从。所以,自古有谋胜无谋成了一条规律。 幽默也是导向成功的桥梁。例如:有个女士要出门几个星期,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她雇个漆匠油漆卧室。要求是房间的颜色要漆得与浅紫色的  相似文献   

13.
死中求活法     
“死中求活法”,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富有表现力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塑造人物,为了使之“活”,先要置之“死”,而又让人物从“死地”中站立起来。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会突现在读者面前。兵书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而战”,都可以说是把自己置于了“死地”。然而,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全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汉王刘邦,许多人佩服他的胸怀和素养。刘邦虽然出身于社会下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在乡间的名声也不怎么好,但参加义军、投身于反秦大业之后,给人留下的却是一个长者的印象。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跟项羽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当时,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灭秦的封为关中王。但一些老将认为,关中百姓饱受秦王朝严刑峻法之苦,应当  相似文献   

15.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16.
以线造型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陈洪绶的卷轴人物画是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他的线条运用自如,表现力丰富,把中国画的线型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陈洪绶的线描是构成其"高古"艺术风貌的主要因素。陈洪绶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其线描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去研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陈道明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年近六旬的他,精气神越来越好。陈道明是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是什么?艺生活陈道明从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弹上两三个小时的钢琴,有时兴致很高,一弹就是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戏期间,他无法携带钢琴,只能以电子琴、手风琴或萨克斯取代。进入中年,陈道明迷上了画画。陈道明画画与别人不同,他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图,回想自己多年拍戏所到过的地方,画起了山水画。画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起义大军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带领群臣列队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随着革命对象的覆亡,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和公开化:农民起义的领袖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由此拉开了帷幕。4年以后,原本实力强大的项羽却最终输给了当时简直不足以称为对手的刘邦,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悲剧的人物命  相似文献   

20.
楚汉垓下之战中,刘邦命人在江边用糖水写了四个大字“项羽自刎”,结果引来无数蚂蚁竞相舔食。当项羽突围至此看到这四个由蚂蚁组成的大字时,以为是天意如此,便拔剑自刎而死。这是较早利用骗术为战争服务的典型事例。在近现代战争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它常常能迷惑敌军,瓦解敌军斗志,甚至使敌军丧失战斗力,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