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头 《天风》2018,(8):53-53
杠精,是这样一群人: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乐于发现眼前一切不如己意之处;只要与其观点不同,轻则揶揄对方,重则怒怼一切。朋友圈里就有这样一类人,不论你发什么,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前来反驳、教育你,泼你冷水。  相似文献   

2.
论伦理学的问题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伦理学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伦理学研究重心的一次重大转向。在这一转向经过了 30年后的今天 ,我们似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特别是在人们至今对这一转向的理解颇为不一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偏颇时 ,这种反思显得尤为必要。一、伦理学演进的三个阶段和两次转向伦理学研究的整个历程从其侧重点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德性论阶段、规范论阶段和问题论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是通过从德性论向规范论、从规范论向问题论这样两次研究重心的转移实现的。最初 ,思想家们把注意目光主要放在人的德性上。这一阶段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一直持续到…  相似文献   

3.
引言研究“哲学——非洲”的每一种尝试都面临一个问题,即找出所论课题的正确题目,因为有时所用的“非洲的哲学”一词大多被人狭义地理解为黑非洲哲学。这样便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黑非洲以北——从埃及到摩洛哥——还有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往往被理解为是地中海哲学的组成部分,其传统渊源可追溯到古典文化。由于上述原因,本文简单采用“非洲现状中的哲学”这个标题。为了便于对这层意思的理解,首先作几点历史性的开场说明似乎是有意义的而且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人的归宿是基督教的重要内容 ,而讲到人的归宿就自然引出灵魂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人兽之别就在灵魂。由于在中世纪没有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单独哲学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这样 ,在经院哲学的灵魂学说中就既有神学内容亦有哲学内容。正因为这样 ,入华传教士们在介绍灵魂论时 ,在其神学的内容中也包含了不少西方哲学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以毕方济的《灵言蠡勺》为中心 ,分析了传教士所介绍的灵魂论的基本内容 ,并揭示出这种宗教灵魂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一、讲灵魂之学以合晚明心学灵魂论一直是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5.
群己之辨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从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荀子的"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都表明先秦儒者更加重视群体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就忽视个体生命以及个体利益,儒家实际上认为个体和群体在最终的利益和价值上应当是合一的。这样一种群己观,在与西方社群主义群己观的对比中,可以更加凸显出其理论特质,并呈现出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财富是一种寄存,只能暂时使用;荣誉是一道亮光,无法将其永留;成功是一枚果实,无法四季品尝;生命是一个过程,无法让其停步.然而,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人,不管光阴弥散了多少芬芳,他们都会用清丽的面容漂洗疲惫;不管岁月留下多少浩叹,他们都会用挺直的脊梁坚定前行;不管流年出现了怎样的辗转,他们都会用华美的转身舞尽沧桑;不管四季发生怎样的变幻,他们都会用希望的内心孕育善良.我们称这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参来12:1),不管他们来自哪个行业,他们都关注着同一个信仰——基督.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7)
业力是形成人之气质及品格的一种培养力量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谓的等流果,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前生喜欢偷盗,今生也大都喜欢偷盗。因此我们看到,有的人从小到大以杀生为乐,有的人连昆虫蝼蚁亦不忍伤害。”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达业力论之精义,我们可以这样说: “人如果常常做某一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元是指根本,元问题是指根本的问题。道德人就是那些能够在实践理性精神主导下自觉作出有益于他人的却与自身利益无关甚至是有违自身利益的行为或活动的人。道德人的元问题就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它回答了道德人何以为道德人之根本所在。在当代,人的解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于道德人评判的思维元模式是超越了主体论工具理性的主体间论。  相似文献   

9.
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必须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尽量做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看待自己工作的对象。这一点谈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常有许多困难。造成困难的一个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偏见.本文拟就偏见问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什么是偏见?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大多倾向于认为偏见是一种基本上属于群体之间的态度,即一群人对另一群人都持这种态度。例如,美国的巴伦和伯恩在198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偏见,是指消极地看待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成员。”这些人认为偏见具有高度的情绪性,为一群人固执地坚持并按其行事。具有否定的性  相似文献   

10.
地狱与天堂     
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则小故事,颇耐人回味。大意是:有人问上帝的使者,地狱的生活是什么样。使者把他领进一间屋子,指着一群围坐在一口大锅旁的人说,这就是地狱的生活。那人一看,生活在这里的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长长的勺子,锅里装满了丰盛的饭菜,...  相似文献   

11.
正论游,人游不过鱼;论跑,人跑不过马;论力气,人比不过牛;论身躯,人比不过大象;论尖牙利爪,人比不过老虎和狮子。但人却稳稳地统治着地球。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各种动物的人,靠什么来统治地球呢?有人说,人能统治地球,那是因为人站立起来了,能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特征。但在我看来,人仅靠身躯站立起来,还不足以统治地球,毕竟人身躯的力量是有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  相似文献   

12.
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t 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 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的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的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群及外群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群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群评价的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的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找乐     
据报道,有个治病的组织叫“找乐”,把一群患有疑难杂症的人聚集起来让他们笑,让其中一个人笑,受其影响,其他人也跟着笑,一开始是假笑,后来就变成了真笑,就这样大家每天都受好情绪的影响,开怀大笑,居然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4.
正医者,是生命和爱的象征。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却一心想的是患者需要;他们肩负神圣的职责,给予了生命的妙手回春;他们凭着爱心、知识与勇气,解除疾痛让生命在手中延续......他们是临床一线的医生、科研学者、也是老师,但无论何种角色,他们都  相似文献   

15.
"坐忘"一词只在《庄子·大宗师》中出现过,却成为后世修行论的重要观念。历代注庄者大多接受崔譔、成玄英的训释,将"坐忘"训为"端坐而忘"。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早期小乘佛教的"坐禅"与道教的静坐等修行功夫论的影响所致,与庄子本义不甚相合。实际上,"坐忘"与人的坐姿无关,它是庄子用来描述人在"忘"的精神现象上所达至的一种状态,其意思应是"无故而忘""不待而忘",亦即"自然而然的忘",描绘的是一种与道相通、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6.
品茶三心     
正茶之味,不仅在于茶,也在于心。慢心,用于和不熟的人一同品茶。有种慢,不疾不徐,这是懂茶的人;还有一种慢,不争不抢,这是懂情的人。这情,即是人情。很多人是后者。这样的人,并非因为懂茶,想慢慢品味,让茶的味道在舌尖淋漓尽致地释放。相反,是因为不懂茶,却懂人。同事之间,或者和陌生人之间,喝起茶来大多不敢快,于是不得不慢着来。  相似文献   

17.
纪念伟大的哲学家爱德曼·胡塞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麦克思·社勒临死以前两星期,我最后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忽然问我:“你为什么这样激烈地反对胡塞尔?”我在弗来堡访问胡塞尔的时候,他亲自把我介绍给一群来访问的美国哲学教授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尖锐地攻击过我,正因为这样,我们反而成了亲密的朋友了。”在胡塞尔的话中,最使人感到惊异的是他那种明显表现出来的“公正无私”。这种精神即使在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中也是很少见的。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为了寻求真理,和一个  相似文献   

18.
女儿今年升初中,在升学考试中遇到这样的作文题目:“噢,原来是这样。”许多同学写了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然后请教老师,经老师讲解才懂,“噢,原来是这样。”而女儿却在作文里讲述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故事,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意外。下面是她作文故事的梗概: “一日上学路上,遇见一大群人在路上围观,一青年满身鲜血,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一副痛苦的样子,旁人只是围观。我赶紧走上前去,这是怎么了?你们还不赶快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去?这时过来一位老人拉住我的手  相似文献   

19.
才子猜灯谜     
一年新岁,杭州西湖总宜园举行灯节灯谜盛会,吸引了许多游客。刚巧,徐文长路过,只见一群人捌挤在大门口,在昂首观看高高悬挂的一首诗谜。又见一群文人墨客在旁摇头搔耳,苦苦思索。徐文长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四句:  相似文献   

20.
北宋是儒家道统论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北宋道统论的研究也有充份积淀。但已往研究大多关注北宋中后期儒学勃兴阶段的道统论,对于北宋初年道统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而,本文拟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这一阶段的道统论,以及由其引发的尊孟情况,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