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基督新教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韩国基督新教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奋起抗争、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迅猛发展和民主宪政时期衰颓不振的历史脉络作出粗线条勾勒,概述韩国基督新教的民族主义、民主性和现代性诉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沧桑情境中的曲折表现,尝试揭示韩国基督新教作为普世性基督宗教与局域性韩国宗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特质及其固有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中,许多艺术的种类起源于宗教.哪里有宗教的存在,哪里就有宗教艺术的存在.各地人民,在接受基督信仰的同时,也运用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来表达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感情.艺术是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关于欧洲基督教艺术史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基督教艺术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演变,中外学术界关注甚少.本文旨在介绍研究基督教艺术的东渐史,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以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并为基督教的中国本色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7日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宝辰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或旁听了此次研讨会,其中,近50位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并作了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到会并致辞,他认为“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这一主题展现的是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域,要求的是一种更深入的思想对话。以基督宗教的研究为基点,我们将系统讨论这种跨文化对话的理念、处境、方法、问题、意义及前景,从而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探讨的是近现代中国的佛教学者如何响应由西方传入的现代科学,这与他们对基督宗教的响应又有何关系,而这些响应对于学界对文化全球化的讨论又有何意义。本文以章太炎及太虚法师为个案,指出前者基本上是中国视域为本位,而后者更倾向于采取全球的视角。本文认为文化上的全球化,不仅对个别的宗教传统构成挑战,也提供机遇让不同的宗教传统得以更新,这不仅有助不同传统的全球化,更可促进不同宗教间的交流以至多元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1世纪基督宗教两种发展可能作了分析。一是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二是认为基督宗教将会在21世纪得到复兴。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趋势正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本文对这两种趋势的种种迹象、表现形式及其原因逐一作了分析。总之,基督宗教在新的世纪中将会面临各种挑战,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基督宗教仍具有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并且会顺应形势朝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的世俗化是历史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亦是由多种因素产生合力的结果。就短期因素来看,20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全方位的危机对英国宗教产生了强烈冲击。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和神学思想等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及其所体现出的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铸成了英国基督宗教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犹太-基督教宗教用自己丰盈的精神乳汁滋养起来的一个强大的思想对立物,两者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叙事结构:第一,对世界作一种包罗万有的统一的描述;第二,有一个完整的关于人类堕落与拯救的"故事";第三,有一个着眼于未来的"终末论"形态和弥塞亚信念;第四,强调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用"颠倒"的方式,表达了基督宗教的精神价值.因此,只有理解基督宗教,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和终极诉求;反过来,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理解基督宗教信仰的精神价值.基于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热切追求的真诚态度,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可以通过相互追问,各自从对方身上发见自己要表达的那种终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牛津大字典》对宗教的解释,引申到基督宗教的自我解释,作为本文的导言。 接着由文化的涵义,回顾中华古老文化发展的简要历史,摘取中华文化中有关对天主的认识,说明中华文化接受基督福音是有基础的。 再从基督宗教在欧洲近两千来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说明基督宗教在推动世界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其积极作用。应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1日至13日,"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合办单位包括:加拿大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洛杉矶)以及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新的世界话语。全球化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 ,而且涉及到政治、文化以至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全球化使世界文明出现了新的组合和新的构建 ,既促进了世界文明间的交流、渗透与融合 ,又进一步催化、强化了各国文明的本土化倾向。文明 ,尤其文化 ,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 ,也与国家、地区、民族密切相关。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引发了文明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明对话 ,超越利益纷争 ,以维护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企求。在全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有5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第十次大会,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之所以以“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为会议主题则说明“我们的学术研究积极参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于 2004 年 12 月 9日至 12 日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出席或旁听了会议,发表论文 60 篇,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到会讲话并主持了部分小组讨论。会议主要就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全球视野、生存空间、神学及圣经信仰背景,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等几个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回顾和反思了 20 多年来我国的基督宗教研究状况,并对本学科研究的意义和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关系长久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新约圣经》古代抄本的流传状况和西方新约经文校勘学的发展实况,联系早期基督宗教之历史发展,指出:历史上的《新约圣经》文本并非抽象和静态的言论合集,更以蒲草和羊皮纸抄本等十分具体和多样的物质形式存在于特定历史时空中,其创作、传抄、流转,以及从中所形成的不同文本传统,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是早期基督宗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历史现象;而且这一历史现象受到当时希腊罗马世界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早期基督宗教的其他历史现象相互关联,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因此一种建基于古代文献本身动态发展的批判性视角,对进一步理解《新约圣经》文本内涵和历史影响,以及研读其他早期基督教文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2 8— 3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圣若望大学、国际天主教哲学研究会、美国精神心理研究所、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外 2 0多个学术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 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会议内容概述如下。一、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与会者一致认为 ,基督宗教及其思想在人类历史还是一个“能动”的因素 ,它应当而且能够为当今时代的健康发展 ,为当今时代的和平事业和发展事…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2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加拿大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和基督教教育基金会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国香港的近50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并  相似文献   

17.
黄毅 《宗教学研究》2015,(2):204-211
启蒙运动转变了传统基督论的提问方式,它不再讨论神人二性如何在耶稣基督中共存的形而上学问题,转而讨论历史的耶稣与宗教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康德通过把宗教道德化,而把宗教理想设定为一种道德理想,并且他认为宗教理想只在实践理性中具有实在性,而历史的耶稣对于这种理想并非不可或缺。以此康德摧毁了基督教的根本信念:耶稣基督是唯一救主。施莱尔马赫对康德的超越表现在:一方面他论证了宗教的独立性,使宗教摆脱了对道德的依附性;更重要的是,他反对康德的先验基督论,试图表明历史的耶稣不仅是经验意义上的榜样而且是人类得救之所以可能的人性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尽管对于宗教的负面评  相似文献   

19.
基督论在整个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会历史上在基督论方面有过许多的争论,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教义。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语言、时代、文化、处境等因素的变迁,有一些观念在解释上遇到不少的问题,需要对之再解释。另一方面,基督教神学应该力求建立一种"包容、不排他"的基督论,因为基督不仅仅是某些人、某个范围内、关乎救恩而己的基督,他也是整个人类的基督,是遍及一切的基督。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加拿火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以及德国汉堡NMZ等赞助合办的"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江西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海外的近180位专家学者参加或旁听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者们提交的学术论文60余篇,50多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