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6,(4):36-39
正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影响。海南佛教的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大规模进行的,佛教文化的建设则是在近十余年来才进行的。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海南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佛教文化的建设,海  相似文献   

2.
苏宗 《法音》2005,(3):43-46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从佛教史料的收集整理到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世界性宗教,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产生、发展、存续,与社会有着多种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协会确定了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开展一…  相似文献   

3.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董群 《中国宗教》2012,(6):43-45
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化"的观点以来,当代中国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回顾这些成就的时候,目的之一是要探讨今后如何做得更好。要达到这样的目  相似文献   

5.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的成立,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的举办,从首次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到当代江苏佛教史料的首卷出版……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界为实现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发掘与扬弃,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前进。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汇集了全省佛教界的力量与智慧,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欢喜与赞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结出了累累硕果。契理契机的开展佛教文化建设的实践,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佛教…  相似文献   

6.
象本 《法音》2020,(1):67-67
本刊讯2019年12月23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以“法治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佛教制度建设”为主题的“2019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2)
<正>近年来,南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在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除了对佛教经典的弘扬和传播以外,我们也非常重视佛教文化的建设,不断思考佛教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在眼下信息爆炸、社会浮躁、道德和信仰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凸显了佛教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贵性和独特性。如何发挥南传佛教的优势,服务民族文化建设、佛教文化建设,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何劲松主编/2014年12月出版/169.00元/ISBN 978-7-5097-5559-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0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1995,(3):42-42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展于95年4月30日至5月9日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举办。该展是应新加坡居士林之邀请,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筹办的。新加坡居士林妙灯长老主持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致辞。 该展展出了佛教嘉言书法和绘画等200余件作品,其中法海寺绘画。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11)
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教徒素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佛教文化各领域之研究。我国现有佛教院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州佛教文化》画册出版发行由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历经一年多时间精心组稿、编纂、荟集苏州佛教文化精华的《苏州佛教文化》画册首发式于1994年12月28日在姑苏名刹西园戒幢律寺隆重举行。苏州佛教历史悠久。三国东吴赤乌年间佛教传入苏州,至今已有1700余年,...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佛都金陵     
叶皓  高峰 《佛教文化》2010,(4):101-11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它既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  相似文献   

14.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9,(1):60-60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8,(11):76-76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8,(10):68-68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2010,(2):98-103
<正> 我国的佛教文化艺术有逾千年的灿烂历史,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的绘画,自然受之影响。中国的佛教绘画按题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绘画中题材为佛教故事;第二类为画中题材为佛教人物。  相似文献   

20.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也就成为西安文化建设中顺理成章的重要议题。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内蕴深厚,世所敬仰,文殊智慧源远流长,被及后人。秦晋之好,代有传承。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联袂互动,有助于两地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