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打工     
父亲在一家私营骨粉厂打工,已经好几年了。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老板从不拖欠工资。不仅如此,每到父亲从老板手里领到工资时,还会领到老板额外给的红包。  相似文献   

2.
我的红娘     
房伟清 《思维与智慧》2006,(4):M0003-M0003
7年前,我是一名新兵,班长带着我们几个新兵到团部图书馆打扫卫生, 整理图书,摆放在醒目位置的《思维与智慧》一下子吸引了我,那是我第一次阅读《思维与智慧》。以后,每逢双休日,我就向连队请假要求到图书馆看《思维与智慧》。不久,我转了士官,有了工资,便订了一份。  相似文献   

3.
金微 《天风》2002,(10):21
《天风》编辑部: 我们基督教两会的秘书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教师工资不低,但他却每月从教会拿几百元工资。我们教会并不富裕,一年制培训的专职传道人,工资才二、三百元,我们觉得这些传道人毫无其他生活来源,工资太低了。既然教会不富裕,就不该使用没有奉献心志的人当秘书,把他的工资加给工资低的专职传道人才合适。我们信徒提出这样的建议,但两会不予理睬,为此许多信徒想不通,甚至跌倒,我们该怎么办? 上海茅红  相似文献   

4.
正职场菜鸟们带着好奇和微不足道的经验开始职业生涯。满腔热情却屡遭冷眼,拿着微薄的工资对所在公司不停吐槽。工作多年的,多少有了些经验,能执行任务,但却无法独当一面,究其原因是缺少积极的工作态度,满脑子典型的"学生思维",严重阻碍其职业发展。那么,如何快速摆脱"学生思维"成为毕业生必须重视的事情。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一个实习生做了比正式工还要多的工作,我提早做完自己的事情却还要参与别人的项  相似文献   

5.
论哲学思维在医学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思维活动离不开哲学思维的作用。医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主要区别表现和思辨性和抽象性两个方面。虽然哲学思维不能代替医学思维,但是,哲学思维是医学思维的一般前提,医学思想往往由哲学思想过渡而来,医学认识的突破也以哲学思维为先导。医学家自觉运用哲学思维于医学认识之中,将会使医学思维更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医学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卫生法律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冲突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医学思维和法律思维之间存在的差异。认清差异、分析成因、寻求处置思路和办法对于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思维降低情感预测影响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晓伟  刘丹  牛燕华 《心理学报》2020,52(10):1168-1177
人们在决策前需要对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预测。人们往往会高估未来事件对情感的影响, 这被称为影响偏差。本研究从双系统理论出发, 考察了分析思维是否会降低情感预测影响偏差。实验1(采用图片启动)和实验2(采用语言流畅性任务)考察了分析思维对影响偏差的影响, 并分析了情感预测程度的中介作用。实验3在现场中以真实的决策(生育二孩)为例, 考察了分析思维启动对情感预测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思维会降低情感预测强度, 进而降低影响偏差。  相似文献   

8.
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 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 enhancement effect)以及目标词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反刍思维是一种重复性的消极思维, 会让个体将注意集中在消极痛苦的事情上。研究表明, 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虽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注意脱离损坏会预测个体的反刍思维以及反刍思维有关的注意脱损坏可能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同时, 反刍思维的类型和自我相关性在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关系中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 注意脱离有关的训练明显地改善了个体的反刍思维。并且, 杏仁核的过度激活,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自我相关消极信息的调节异常, 右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动异常以及与注意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相互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我们指称的是那类思维,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还是直觉思维,也不管我们对思维的意义如何解释,是解释为对事物的反映过程、对问题的求解过程,还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只要思维在时间中进行,就会有一定的程序或方法存在其中。思维逻辑指谓的乃是思维过程中存在或遵循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它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对  相似文献   

11.
薪酬预期与选择:基于三参照点理论的验证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项实验研究对新近提出的风险决策的三参照点(TRP)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就大学生对就业的薪酬制度的偏好和选择对三参照点理论的独特推断进行了检验.三参照点理论强调决策参照点对预期结果分布的界定作用.人们在决策时不仅会考虑现状(SQ)还会考虑最低要求(MR)和目标(G).MR,SQ和G三个参照点把结果空间分成了四个功能区域:成功、获益、损失和失败.根据三参照点理论,参照点的心理效应为MR>>G>SQ.当预期结果的平均值低于MR(或者G)的时候,人们会偏好风险高的选择以增加达到或者超过参照点的可能性;而当预期结果的平均值高于MR(或者G)的时候,人们会偏好风险低的选择以减少低于MR(或者(G)的可能性.实验1中,根据预先测定的大学生群体对第一份工资的最低要求,准确地预测了参与者在高稳定型、高弹性型和中间型三种工资类型的风险偏好和取舍.实验2进一步探讨了MR和G之间的权衡:实验发现当弹性型工资的浮动范围双向超出MR和G(而不是双向非临界)时,人们会优先考虑MR从而使超过G的可能性的吸引力相对降低;而不会为了追求达到G而忽略低于M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是钉子。当你只用一个思维模式来思考,犯错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避免的方法就是建立更多的思维模型,并允许这些模型彼此间竞争和比较。记住,不要做一个只有"锤子"的人。逆向思维要学会把事情颠倒过来考虑,逆向思维会帮助你发现很多问题。很多难题就是在逆向思考、倒过来考虑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大风险意味着大回报,但是巴菲特却是通过  相似文献   

13.
黄敏学  王薇 《心理学报》2019,51(5):612-624
既有文献对消费者延迟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决策复杂度、决策者特质或情绪, 少有对决策场景进行深入探讨。互联网购物时代, PC端与手机端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场景。针对手机端是否会加快消费者决策过程的问题目前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本文引入决策双系统理论, 力图解释以往看似冲突的结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式, 不仅会受到决策任务(产品价格)的影响, 还会受到决策场景(购买终端)影响。当场景与决策任务使消费者启动的思维模式相一致时, 会提升决策流畅度, 降低延迟选择。本文发现, 移动端(PC端)与低(高)价格产品更容易激发相容的经验性(理性)思维, 降低延迟选择倾向。反之, 则会同时启动两种相左的决策思维, 增加延迟选择倾向。本文从场景启动与价格启动视角, 将以往消费者单一的决策思维模式, 拓展到多因素启动的思维模式相容性问题; 同时本文通过探究延迟选择问题, 对价格策略与场景化营销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周宇 《天风》2002,(10):35
目前,在中国教会内的许多地方(农村基层教会尤甚)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传道人(包括牧师)的工资,任意地克扣和拖欠。仔细思考从这种现象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思想:认为传道人当讲的是奉献,对于工资,上帝不会饿死人的,只要有信心,不给工资或给一点工资就够  相似文献   

15.
懂得时间效应的道理,对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十分有益.第一、时间“持续效应”创造性思维要有专一性、一贯性的品质.专一性是指不三心二意,思维的注意力始终指向思维目标;一贯性,是指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长时间的思维努力,不断地总结思维成功的经验和吸取思维失败的教训,便会产生“质”的飞跃,实现思维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某一思维任务.科学发现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德国数学家高斯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的”.牛顿也说过:“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  相似文献   

16.
张姚 《天风》2016,(2):46-47
正常有女人抱怨天天做饭洗碗,单调无味,荒废了一生。常有男人抱怨工资太低,工作太累,老板太差,生活乏味。常有网友抱怨社会不公,人心不古,官员不廉,日子无法持续。常有孩子抱怨作业太多,学习太累,老师不公,生活没有乐趣。连在教学里信徒也会抱怨讲台单调,教会没有温暖,牧者讲道难听;牧者也会抱怨信徒不够伴贴,牧会太过劳累。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医学教育落后于医学发展的现状,转化医学教育迫在眉睫。在第三代“以系统为基础”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无疑是其重要环节之一。思维方式必须在医学生步入临床时就要开始正确培养,一旦开始阶段就养成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但会导致医疗过程中的失误,而且再想改变将会有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对医学哲学重要性的探讨,剖析医学生哲学思维的不足,阐述了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几种哲学思维方式。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理念,促进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政治上、经济上和刑事上的责任,而道德上的责任却往往不被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而且个人还会受到组织的处分,关系到所谓政治生命的问题,自然要谨慎从事。一个人如果在经济方面出了什么毛病,就可能被扣发奖金、工资,赔偿损失,甚至被撤职查  相似文献   

19.
思维抑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调节策略,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思维抑制的过程中,会出现立即增强效应或延迟反弹效应。本文在介绍思维抑制研究范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别从信息加工和动机视角对思维抑制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指出未来研究应改进研究范式,考察环境变量对思维抑制的影响,整合理论解释以及开发改善精神障碍患者思维抑制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闯入性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认知重评的调节作用。以3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闯入性思维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认知重评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闯入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闯入性思维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3)“闯入性思维—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受到认知重评的影响;与低认知重评的个体相比,闯入性思维对高认知重评个体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表达抑制不能调节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闯入性思维会通过降低自我控制来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而且认知重评会削弱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