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斯是一名商人,家住美国加州。一次,他去新墨西哥州谈生意时,邂逅了美丽的女孩凯琳,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罗斯赶回加州。分手时,罗斯深情地对凯琳说:“我一定会回来娶你的!”一个月后,罗斯再次来到新墨西哥州,重见凯琳时,罗斯激动地说:“亲爱的,你现在就跟我去加州当新娘。”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初,一位刚去美国不久的华侨在华盛顿经营起一家中餐馆。那时候,美国商界已经开始打造职业化的"规范服务",所以在开业前,老板就把所有的员工都送到了培训师那里进行培训。开业后,餐馆的生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这种经营状况虽然勉强能赚到一点小钱,但绝对不可能取得什么大发展。按理说,餐馆所在的地段并不差,而且还有一个精心打造的职业化团队为顾客提供着最规范的服务,那么问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曼哈顿金融街上,有一家"地中海"酒吧。该酒吧5年前别出心裁地策划了一个奇特的经营项目:只要当日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每下跌一点,"地中海赊账酒吧"就允许顾客赊欠50美分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乔治在英国考文垂开了一家酒吧。由于缺少特色,酒吧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乔治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增加啤酒的种类,办理会员卡定期举行会员活动等,可即便如此,酒吧的生意依旧毫无起色,甚至一度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看着为了酒吧的生意越发憔悴的丈夫,乔治的妻子希尔心疼极了。一天,她对乔治说:"亲爱的,马上就是我们结婚周年纪念日了,不如我们去旅游,说不定就能想到令酒吧起死回生的点子了呢。"夫妻俩决定去巴黎近郊的埃  相似文献   

5.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在伦理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修正了康德的义务论,另一方面对后果主义作出了新的批评.但是由于罗斯把增进善看成是一种"显见义务",同时没有提供解决各种"显见义务"发生冲突的优先规则,导致他的理论存在一些内在困境.不过,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对重新思考义务论与后果主义的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纽约曼哈顿金融街上,有一家“地中海”酒吧。该酒吧5年前别出心裁地策划了一个奇特的经营项目:只要当日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每下跌一点,“地中海赊账酒吧”就允许顾客赊欠50美分的酒账,也就是下限金额;如果该股指下跌了100点,那么顾客就可以赊欠50美元,这是上限金额。  相似文献   

7.
在一家酒吧里有一个钢琴师。他技艺精湛,许多人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听他弹奏。有一天晚上,一位顾客告诉他,他不愿意再听他弹钢琴了,他想听他唱一支歌。钢琴师说:“我不会唱。”可是那位顾客坚持要他唱。顾客告诉酒吧侍者:“我对听钢琴已经厌倦了。我想听那个家伙唱歌!”酒吧侍者从房间那头大声冲他喊道:“嗨,伙计!如果你想拿到薪水,就唱一支歌。这位顾客请你唱歌!”迫于无奈,钢琴师不得不唱一支歌,于是,那天晚上,一位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唱过歌的钢琴师生平第一次唱了一支歌。而在那之前,人们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用那种唱法演绎那首“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位商人看到一些顾客经常为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遗憾,于是他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买不到”商店.只要顾客说明在一般市场上买不到的商品名称、规格、式样、数量等,他就会想尽办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变“买不到”为“买得到”,变遗憾为感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每一个顾客都变成了他的“活广告”,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生意红的令人眼红。  相似文献   

9.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思路。思路开阔了,你就能将生意做活。 陈姐下岗后在一家文化用品市场租了个柜台,经营文化用品。由于市场中同行比较多,所卖的商品价格相差不大,生意比较清淡。一个偶然机会,陈姐看到一对准夫妻逛市场,眼前顿时一亮,结婚都要贴“喜”字,若代剪喜字,红纸生意肯定错不了。第二天陈姐在货架上挂出一条标语:“免费为顾客代剪双喜字。”由于陈姐剪得好又分文不取,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她的大名。此后每天来剪双喜字的人络绎不绝,光红纸一项双休日有时就卖出上百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  相似文献   

10.
轻信的后果     
正渔夫在码头上摆摊卖鱼,为引人注目在摊位前面竖起一块高大的招牌很醒目地写上:"这里卖鲜鱼。"一时间招来很多买家,生意很是兴隆。一个顾客热心地提出建议:"招牌够大完全可以让人看清,而且就在摊位前面,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读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小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着:“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再次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点…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零售业中,有一家很有知名度的商店,它就是彭奈创设的"基督教商店"。彭奈常说,一个一次订10万元货品的顾客和一个买一元沙拉酱的顾客,虽然在金额上不成比例,但他们在心里对店主的期望,却并无二致,那就是"货真价实"。彭奈对"货真价实"的解释并不是"物美价廉",而是什么价钱买什么货。他有个与众不同的做法,就是把顾客当成自己的人,事先说明次等货品。关于这一点,彭奈对他的店员要求非常严格,并对他们施以短期训练。  相似文献   

13.
现年45岁的赫尔曼·比达尔是美国汽车销售史上最为成功的推销员之一,他在最高峰的时候曾经创下过2558辆的个人年销售量,平均每天销售超过7辆,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被誉为最伟大的汽车推销员的乔·吉拉德,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比达尔最为常用的一招就是"假合约"。所谓"假合约"并不是"假冒合约",而是一份"未生效合约"。比达尔是在1995年进入美国汽车销售行业的,起初他的销售量也非常一般,任凭自己如何努  相似文献   

14.
英国有一座"斜屋"酒吧,位于斯塔福特郡希姆雷市。"斜屋"酒吧已成为一个著名景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涌来,一睹奇特"斜屋"的真面目。酒吧的左侧屋顶比右侧屋顶矮了整整1.2米。由于这座"斜屋"酒吧的屋顶、门窗,甚至吧台都是倾斜的,所以搁在吧台上的酒杯有时会自己滑动起来,而扔到吧台上的硬币也会自己动起来。这  相似文献   

15.
智慧的一步     
去年寒假回家,与昔日学友参加社会实践,受益颇多。 其间,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下岗女工,各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卖的都是包子和油茶。一个生意逐渐兴旺,另一个不多久就收了摊。原因是一个鸡蛋的问题。生意渐旺的那家,每当顾客到来时,总是问在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垮掉的那  相似文献   

16.
正山本是一位精明能干、头脑灵活的餐厅老板,他的餐厅位于日本新宿最繁华的美食街,在他的管理之下,餐厅的生意非常火爆。但是餐厅在开张之初,门庭冷清,生意惨淡。为了留住顾客,山本使出浑身解数。他给顾客打八折优惠,不断改良菜品;亲自派发传单,找网红做就餐直播;把女服务生打扮成漂亮的女仆,把男服务生打扮成英俊的管家,为顾客们迎来送往、唱歌跳  相似文献   

17.
正1928年,他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东区的贫民窟。他的出生给一贫如洗的家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负担,靠四处打零工为生的父亲,脸上没有丝毫喜色。9岁时,他到底特律酒吧的门前给人擦皮鞋。因为口吃,不被顾客待见,没干多时,就被同龄孩子“挤兑”掉了。贫困里长大的孩子,似乎永远都在为生存而劳碌奔波。洗碗工、报纸生、送货工……甚至为了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广告     
正西南航空是美国的一家航空公司,一度以价廉的优势吸引了不少顾客,也在美国的航空市场上占据了不少的份额。但随着各家航空公司开始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西南航空的优势渐渐地不再突出,一度顾客量也变得少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一件"小事"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西南航空,并相当于给西南航空打了个  相似文献   

19.
表弟在家乡小镇做小百货批发零售生意,有几次我见他因做成了几分钱微利生意而一脸满足。待顾客走后,我劝表弟,凭他的聪明和智慧,做点大生意,早就发了。可表弟并没有被我的劝告所动,依然在家乡做着老本行,忙忙碌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0.
老树的馈赠     
5岁的罗斯呆呆地望着窗外院子里那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明天父亲就要离开美国,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苹果树一直由父亲亲手照料,父亲走了以后,它会不会也感到寂寞呢?第二天一早,父亲抚摸着罗斯的脑袋,指着院子里的苹果树微笑着说:“等它结果的时候,爸爸就回来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