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凌维 《天风》2017,(1):53-53
(一)外婆 上小学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儿时爱美的我坚持要留长发,外婆总是一边替我扎辫子一边念念有词:“我们家丫头的头发比丝线还软,以后一定是性子柔和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外婆过世多年了,可和我聊天时,母亲常会说起外婆,说起外婆常说的几句话。 “家有黄金堆百斗,不如送儿上学堂。”外婆常常这样说。我的母亲,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偏僻的苏北乡村,不要说女孩子,就连男孩子,能够上学的也不多。  相似文献   

3.
山路弯弯     
外婆今年已82岁了,她老人家一直住在我的故乡——江南的茶园乡五岭村。数日前,舅舅突然发来电报,告诉我们外婆去世的消息。悉此噩耗,我顿时泪如泉涌,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记忆如同潮水冲破了闸门,一下子又把我带回了那天真童稚的幼年时代。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和舅舅们生活在一起,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浪漫的童年和梦幻般的少年时期。我是外婆带着一步一步长大的,也是外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第一粒福音的种子。 故乡有一条绵延10里的山路,孩提时代,  相似文献   

4.
刘凌维 《天风》2022,(10):37-38
福音种子 在信仰上对我影响最早的是我的外婆,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但对信仰却非常虔诚,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她也不肯放弃信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教会渐渐开始恢复后,外婆更是不辞辛苦地服侍弟兄姐妹:探访生病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安慰伤心的人……外婆平时也很关爱亲友、邻里,热心向他们传讲上帝的福音.  相似文献   

5.
琐忆     
寂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月光照在脸上,一切都那样静谧,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勾起。记忆中的大树下,外婆搂着我,也是这样的美丽的月色,外婆轻声哼唱着:“月亮在自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在外婆温暖的怀抱中我甜甜地睡去。  相似文献   

6.
外婆的礼物     
正外婆今年91岁了,她有个习惯,每年春节前都要精心给孙辈们准备礼物。算起来,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30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小山村,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外婆也乐呵呵地说,时代不一样了。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小孩子,外婆会在入年假之后,带着我们到圩上买新衣、坐马车、  相似文献   

7.
静拥月色     
正每当夜幕降临,心里便生出期待。那月色,静谧安详,如约来到我身边。静拥月色,我心释然。爱上美丽的月色,始于我的外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童年记忆的天空,明月皎洁,给大地披一层银辉。我在竹制的老式摇椅里,在晚风的轻拂中,听外婆讲那些可爱的传说。嫦娥奔月,外婆讲了许多遍,每一次那嫦娥奔月的原因都不同,可是我  相似文献   

8.
5040天的行走     
徐晓俊 《天风》2014,(11):39-39
2013年11月24日,我来到教堂,距离上一次参加礼拜2520天,距离受洗5040天。5040天,成为基督徒14年。但真正认识主耶稣,却是从现在才开始。 对于我来说,关于主耶稣基督最初的认识,几乎都来自我的外婆和母亲。外婆是一个做了近6 0年文盲的老人,在古稀之年,因为认识耶稣基督,不仅成功脱盲,还因为能流利念诵和抄写圣经,成为同辈中的"知识分子";而我的母亲,因为突然的病痛而接受福音,冀望得到人所不能的医治。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国了解伊斯兰教我是一个汉族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了一些伊斯兰教的文化。首先是在家庭中,我外公三弟的妻子,我的三外婆是穆斯林。她是一个静默而自信的回族女人,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女性。她一生勤奋刻苦,贤惠慈祥,深得同事和亲友的爱戴。在我1995年读大学后,三外婆推荐我看了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缠绵悱恻的情感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一枚假金戒     
母亲60岁生日,我和丈夫及女儿回到老家为她祝寿。次日,大家忙着做饭,女儿无事,便拿着外婆的钥匙四处搜寻着玩。打开一个抽屉,从中拿出一个木匣子,翻开,里面有一个小盒子,再翻开,女儿突然惊叫起来:“外婆,你有这么漂亮的戒指,怎么不戴在手上?”我闻讯从厨房跑出来想看个  相似文献   

11.
掌心的秘密     
正外婆的掌心有一颗痣,它顺从地躺在外婆的掌心,发出温和的光泽。小时候,爸爸妈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于是把我送到外婆的身边。我每天从外婆那张温暖柔软的床上醒来,每当这时,外婆便会未卜先知似的从门外进来,笑着说道:"醒了,快去刷牙洗脸,今天的面条可真香哩!"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碗面条时,身上暖暖的。有时,外婆会突然把手伸到我面前,摊开,顿时几个红绿相间的枣子便映入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两个舅舅反目成仇好多年了。尽管母亲反复做他们的工作,但他们依旧谁也不理谁,在一条街上住着,形同陌路,甚至连孩子们都不往来。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外婆的一箱子画。外婆是大地主家的小姐,陪嫁过来一箱子画,虽然历经"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的某年,外婆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装在信封里的。我以为会是外公写的家书那一类,打开了居然是张整10元人民币,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我捧着信封的手都有些微颤。 外婆抬手摸了摸我的头,笑说:"拿着买点好吃好玩的,别上缴给你妈妈咯。"我把钱攥在手里,心想才不会上缴给妈妈呢,我又不傻。 下午要和小朋友出去玩,一  相似文献   

14.
花自然会开     
正十几年前得的一场肺炎,让我有了跑步锻炼身体的想法。因为担心被人嘲笑,最初的几年我都是沿住处附近一条废弃的铁路线跑。从最开始跑八百米的气喘吁吁,到现在能轻松跑完十公里,回想这么多年的坚持,我很感谢当年的不自信和少人关注,让我能一个人慢慢地跑。现在的人们做事目标定得多,理想讲得少;会创新的多,能传承的少;玩情调的多,有  相似文献   

15.
伤逝     
前不久在长途电话里,得知九十八高龄的外婆故世的消息。由于外婆视力不佳,加上长久不良于行,已卧床数年。每次我回故居访探外婆,意识越来越趋模糊不清的她,仍一次次地向我重申长期卧床、动弹不得,自己为什么活这么久的无奈与苦痛。  相似文献   

16.
每一次走散     
如果我和家人走散了,警察叔叔会收留我的。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在5岁之前,我以夜不归宿出名,几乎每个月,我都要拜访一两个派出所,或者从父母的眼皮底下开溜,或者从力不从心的外婆手中逃脱。为此,我损坏过派出所的三支钢  相似文献   

17.
外婆的家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大二那年暑假,我陪同母亲去看望外婆。见到我,外婆便问长问短,说及城里与乡下的两重世界,她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对外界的陌生和无可企及的神色。末了,凄婉地说姨婆头戴金耳环,身穿新衣服,过着神仙样的日子,沟  相似文献   

18.
妈妈的厨艺     
正我妈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19.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20.
利百加 《天风》2012,(6):47-47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在我6岁以前,我们一家3口和外婆一起住在靠海的一个小半岛上。岛的名字叫"礐石",岛上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小教堂名叫"礐石堂"。外婆是教堂里的义工,妈妈是诗班的一员,每个礼拜天爸爸都会带着我做礼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