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 我的孩子是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我们这里的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一直比较好。无论是老师还是亲友都认为他一定会考上重点大学。可是,没有想到他考场失利,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成绩虽然已经上了本科线,但进入重点大学却根本没有希望了。为此,他的情绪一直不好,填报志愿时显得很不情愿。他说:任何一所三流大学都不是他所希望的,真恨不得再有一次机会。可是,他又不肯重读,认为那样更丢人。这时,有人给我们提供了出国留学的信息。他坚持要出国学习。根据我们的家庭生活条件,供他出国读书尚能够应付。但出国必然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因素,不像在国内,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无论多远我都能够立即赶过去帮助。孩子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一下子出国也实在让人不放心。我现在也不知怎么办了,想听听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真实做人     
正小时候读书,班上同学多数都反感喜欢在背后向老师告状的同学,其中告状最积极的往往是最孤立的,没人愿跟他玩儿。我自己因为常常吃这种同学的苦头——有些"状"是告状的人瞎编的,对这种同学就不光是反感,而是很讨厌了,好多年都不肯跟他们说话。当然,那时候,告的和被告的都是孩子,都不懂事。长大了,才知道,"告状"并非什么坏事,上面说的那种"在背后向老师告状"其实应该叫告密。古往今来,许多人因为告密有功而荣华富贵。但即便如  相似文献   

3.
正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命运,听老辈人交谈的时候,常常说起谁的命好,谁的命赖。我不知道我属命好还是命赖的,只知道从记事起,家境就很贫困。读小学时,爷爷拉过我的手,看了又看,叹了口气说:"唉,这孩子手指修长修长的,命应该不坏啊!"那以后,我迷迷糊糊地意识  相似文献   

4.
笑话!当今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中的太阳,哪个父母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当然,你清楚知道你的孩子今年几岁、爱穿什么、爱吃什么,但是你知道你的孩子心里想什么,乐意干什么吗?教育子女,首当其冲是要知子、识子。对孩子认识越全面越能使你的教育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孩子认识的越细致越  相似文献   

5.
我在政府执法部门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今年已是46岁的七尺男子汉。我从小热爱劳动,对“艰苦奋斗”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我自幼刻苦学习,努力实践“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我始终勤奋工作,用最好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我牢记“责任”二字,把全身心的爱奉献给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从读书到教书,又从教书到商业战线工作,后来调到县执法部门工作,“好学生”、“好教师”、“好干部”、“好丈夫”等等,各方面的好声誉自始至终伴随着我。在青天白日,在世人面前,我的的确确是一个优秀的男人。可是,有谁知道,当我独处异地他乡的时候,当我夜深人静独处的时候,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灵魂肮脏的“性变态”综合征患者!读高一的时候,我才16岁。那时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金币     
生长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生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自然大多数孩子会想到钱,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着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显然这些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是啊!怀有这枚人生的…  相似文献   

7.
我搞教育搞了九年时间,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白领,如果你让他们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是——迷茫。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仿佛迷茫是常态,不迷茫才是"变态"。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搞不清现在应该做什么,担心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用。比如,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出路在哪里。考研吧,又不喜欢搞研究,跨专业考研又不知  相似文献   

8.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9.
身边常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于是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他们的斗志被磨灭,激情停留在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同时,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苍凉着,哀老着。他们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将来,"没劲"郁闷"没意思"无聊"无所谓"混呗"变成了这些孩子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送走了几届学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了、机灵了。但总觉得他们身上少了些什么,少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他们身上少了些“人情味”。他们自私、唯我独尊,觉得别人对他们的照顾、关心、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事情一不合心意,就感觉不舒服,感觉不幸福,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当然其中的责任在我们大人,现在每个家庭孩子少,家庭条件又好,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而缺少对孩子的情感培养,以至于他们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而不能与人合谐相处,不能够互相谦让。  相似文献   

12.
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起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  相似文献   

13.
我家住在长春市。我爱人叫丁文光,是长春市第二玻璃厂工人。我们有六个孩子,大孩子在中学读书,二的、三的也都上了小学。每当我看到孩子戴上红领巾、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每当孩子在我身边唱歌玩耍的时候,就深深感到了他们的幸福,同时也想起了解放前我在长春市仁慈堂十年的苦难童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我园对大班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情况进行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2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想去帮助比自己小的朋友,但不知道怎样去做,往往弄巧成拙;只有1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爱心,喜欢去帮助别人,而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老师!水晶头骨是怎么回事?”“老师!鬼魂照片是怎么回事?”“老师,有人转世还能说明前生是怎么回事?”。面对很多类似的问题,作为政治老师的我,明知道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却不知道怎样回答,甚至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6)
正疫情期间,我没有正常地开展工作,全身心在家陪伴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受网课学习。我成了一名没有经过训练就上岗执教的"在家班主任",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面临这个巨大挑战,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完全不在状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你有打骂过孩子吗?你有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而气得吃不下饭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说"我没有,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7.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你好!我最近谈了一个朋友,相处有半年了,我很喜欢他,可我一直不敢确定他是否喜欢我。有时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可有时我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一吵架,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我真得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他真的不爱我,还是自己太多疑了。康先生,你说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叫人省心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一塌糊涂,三番五次扬言不读了,对于这个原则性的问题,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任性而妥协。每一次去学校看我,他都会偷偷地塞一点钱给我,给我买喜欢的书,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新衣服,我知道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鼓励我,不可以停下来。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对我却很慷慨。  相似文献   

19.
做一个好父亲,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是每位父亲执著的追求。那么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父亲在孩子面前应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承担传统父亲的责任——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钱不是一切,作为一个父亲,挣钱不是唯一的。假如你拥有了钱,却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那么再富裕的家也是不完整的。你在外面扮演的角色再好,回到家里也必须重新演好父亲的角色,而父亲的角色,绝对不是用钱就可以塑造成功的。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呢?做孩子成长的朋友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家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整天翻盆倒罐,很难让他静静地坐一会儿……。看了孩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橱窗,我感觉我家孩子很像他们所讲的多动症。”这是第二位看了某小学心育橱窗专栏的一则小知识——多动症儿童的日常表现,前来向我咨询同样问题的小学生家长。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初也碰到过类似问题:我校首期心育专栏——“不健康心理的诸多表现”张贴后,我们先后收到中师生的这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