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耐烦     
正起初,我以为"耐烦"只属于我们豫东中原的,是方言乡语。奶奶喜欢菊花,喜欢田里的庄稼,喜欢喝粥,喜欢穿旧式的棉布斜襟的衣裳,喜欢我们这些孩子的热闹。可是,她不说喜欢,她总是笑眯眯的,一脸慈爱地说,我耐烦菊花,耐烦……母亲也是这样说,我的那些亲戚邻居们都是这样说。他们对喜欢的植物,可口的食物,欢喜的物什,喜欢的人事,说"耐烦什么什么,耐烦谁谁"。讲起不喜欢的,也要用耐烦,"不耐烦什么什么,不耐烦谁谁"。仿佛"耐烦"就与田里的庄稼泥土一样,是属于他们的质朴和亲厚。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痕迹     
《天风》2015,(9)
<正>没有人喜欢遇到意外状况,却也难以避免……"妈妈,昨天我送同学去机场,您知道她遇到多惊险的事情吗?"大女儿柔柔这天与我分享,"我们好不容易到了机场,她只剩一个小时就要登机了,却发现忘记带护照!""哇!那不是紧张极了!"我们母女俩讨论了一番,柔柔又告诉我一些她身边朋友的惊险事件,不是漏了这、就是忘了那,  相似文献   

3.
葛朗台的爱     
正我老公很抠门,常常让我抓狂,老妈却喜欢得不得了,逢人就说她选的女婿如何会持家过日子。我和老公的相识,源于老妈安排的相亲。那是几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被老妈从被窝里拎起来,她下命令似的冲我嚷嚷:"赶紧洗漱,今天去相亲。"我万分抗拒,坚决不去。她先是说那个男孩是她老朋友的儿子,很帅,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说老姐妹们孙子都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阶梯     
正母亲在世时,喜欢在那月光下的晚风里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学校不及现在这样多。她念书处,距家十多里,其间还要越过一条河,所幸河水不是很深,她拉着大孩子们的衣襟也能趟过去。但风雪天可就遭罪了,冰水如刀锋般刺骨。路途遥远,午餐需要随身带,那是用仅有的霉麸糠蒸成的干饭团……外公外婆都是目不识丁的穷苦人,他们共生养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女儿自小就害怕狗,走在路上遇见了狗,即使是很小很小的狗,她都吓得躲得远远的,然后绕道而行。有一次她去姥姥家,在广场上溜冰,玩得正高兴,却见一人来遛狗。那狗纯白皮毛,半人高,也没拴绳,任由它在草地上撒野。女儿见到这大白狗,转身就往回溜。可那白狗已发现了她,朝她飞奔、猛扑过来。那一刻,女儿吓得高声尖叫,惊恐万分。我连忙跑过去,冲她喊"爸爸在这里"。还好,那白狗围着她转了一  相似文献   

6.
岳母自从退休后,就迷信上了。全家其他人没有人信那一套。尤其是我,在圈内是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可岳母依然热衷得很,不断向我们介绍说"局长、"总经理是他们的同道,似乎回敬我们:“连这些大人物都信,你们才是异类。”我的儿子即将面临中考。岳母三番五次对我妻子说,她要带“仙人”来我家看看,测测我儿子的中考前途,以及我们夫妻俩的“前世今生”。说这个“仙人”说得如何如何准,因为日程排得很满,所以别人花巨资都请不动,是她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要我到时候“闭嘴”。妻子因为也不信那一套,好几次捎信都被妻子“贪污…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去亲戚家里做客,姨妈做了一道她的拿手好菜陈皮鸭,大家都夸好吃,可我这人有点怪,既不喜欢甜食,也不吃任何家禽的皮,不管是鸡皮还是鸭皮,所以我其实并不喜欢。但是,当姨妈问我喜不喜欢的时候,我非常懂事地回答"喜欢"。于是,从此以后,只要我去姨妈家,她一准儿给我做那道菜,并且用充满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也只能  相似文献   

8.
正女儿对于世界的恐慌,是从她出生后五个月的时候开始的。她忽然间变成了一个爱哭女郎,只要看不到我,就像世界坍塌了一样。昔日一出门看风景,就兴奋得手脚乱踢的她,而今再也不喜欢户外活动了。如果有大人逗引,她马上就用哭泣表达自己的反抗,好像那个大人长了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她也不再喜欢去人多的广场,那些跳舞的击剑的闲聊的喊叫的唱歌的人,都跟她有仇一样,让她想要逃避,她看了这个长雀斑的阿姨也哭,见了那个  相似文献   

9.
不经意间     
正我想起了"不经意间"这个词,发现它了不起,不仅贯穿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也导演了人生的很多重要片段。人的命运,人的幸福,人的灾难,人的许多重大事情,在大多情况下,是在那不经意间抉择、创造、酿就的。不经意间认识了一个姑娘,与她有了来往,产生了爱恋,之后与她结婚了。姑娘深情地对情郎说,我们怎么会在不经意间认识呢,那可是上天把我们配在一起了。爱河中的小伙激动地对姑娘说,我们不经意间成为天生一  相似文献   

10.
爱的表达     
他是她喜欢的第一个男孩,初次见到他,她就心如鹿撞,跳得厉害。那矫健的身姿,明朗的笑容,深邃的双眸,令她魂不守舍。  相似文献   

11.
从小就在母亲的臂弯里长大,我喜欢那种安宁的感觉。 老屋还是以前的样子,只是主人已经鬓发苍白。很多年都没有回家了,屋前的那两棵槐树,已经粗壮无比,枝繁叶茂。横一架秋千,躺在上面,遥听来自山那边的驼铃声,确也非常惬意。母亲正在厨房里煮甜酒,她知道我们爱吃,每次回来她都要做。冬天,甜酒能久放,母亲一次就泡了二十斤米,夏天就只敢泡两三斤。  相似文献   

12.
流景闲草     
正那天晚上她敲开我房间的门,送给我一本《枕草子》。她穿白色的宽大恤衫、水绿色的短裤,趿着"人"字拖鞋。刚刚洗过澡,头发湿漉漉地滴着水,健康得像一只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柠檬。她说,这本书,也许你会喜欢。那一个瞬间,我望着这本书,恍然间回到了尘埃中的心动。十几岁时喜欢的一个人,面容素净如雪的高个儿少年,看起来清清朗朗,像是操场跑道边一  相似文献   

13.
正前几天读到一篇关于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文章,讲述她被徐志摩抛弃后虽历经磨难却凤凰涅槃,活出了绚丽的人生。不由得想起另一个和她几乎同时代,曾经有着与她相似遭遇,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的人——朱安。她们都是包办婚姻,都嫁给了名人,一个嫁的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另一个嫁给一代文豪鲁迅;她们的丈夫对她们都不好甚至很绝情。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就称她为"土包子",无论她怎么努力,徐志摩就是不喜欢她。在张幼仪怀第二个儿子的  相似文献   

14.
我和3岁的女儿小美坐在客厅地板上看电视。电视里放的不是小美喜欢的"天线宝宝",她于是很不情愿,老是想把遥控器抢在自己的手上,她知道,只有那东西可以改变电视上那些她不喜欢  相似文献   

15.
爱又如何     
纯子和我是一个村的。上小学时,我俩一个班。那时她文静、秀丽,学习成绩又好,我们这群男孩子都喜欢她。她爹是村里的干部,高个黑脸,说话瓮声瓮气,我们一见他就躲得远远的。我家很穷,所以我即使喜欢纯子,也只能在梦里与她相近。她就像一个一尘不染的仙子,让我们不能亵渎。小学毕业后,全村就我和纯子上了乡中,这就为我接近纯子创造了绝好的条件。每天早晨我早早地出来,一边看书一边慢慢地走,等着纯子出来,然后她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一起向学校走。那时我总在想,如果半路上出现几  相似文献   

16.
正一凡是我最难忘的朋友,只是,在她28岁的时候,上天就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如果你认识她,或许会和我一样喜欢她。她是个既安静又开朗的姑娘,言语恰到好处,有她在,既不会觉得聒噪,也不会感到冷场。她周到地照顾着每个人的情绪,也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散发着温和的光彩,从不灼痛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姑娘,28岁之前,她都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句话,她说:"不必占有,看看就好!"那时节,我们都是刚刚毕业的穷孩子,她在一家医院当护士,我在工厂当技术员,挣的钱仅够糊口,为了省钱,我们合住一间小屋,自己动手,煮最简单的饭食。在她医院对面,有一家百货大楼,楼上有一家卖绢花的,花做  相似文献   

18.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日听朋友说,她近来崇尚极简生活。朋友爱读书爱书法,我就对她说,那你每日的看书写字亦成多事矣。既是朋友,就该坦诚,我直言对所谓极简生活的不以为然。不是对"简",是对那个"极"。我也是喜欢简单生活的,吃得简单一点,住得简单一点,消遣简单一点,心思简单一点,这样的人生,其实很洒脱很舒服的。但若是简单到极端,则生活中就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位漫画"大师",5亿人看过她的作品,比利时副首相专程找她签绘合影,姚晨、陈粒更是她的"迷妹"粉丝。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画作却惊艳法国、比利时。她的画风野蛮又狂野,她经常用一个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小人儿代表自己,被很多人误以为她是位古怪的长满胡子的大叔。其实她是一位长相甜美的90后,她是漫画家早稻,像她的名字一样,她不喜欢顺应季节,她喜欢规避一切世俗,只在生命里放肆野蛮地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