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平淡也好     
在节假日,我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侃谈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学习、工作、家境生活及人生时,感悟相似的就是"生活平淡、人生也平淡"。 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华贵的家,已成为都市生活的时尚。从城市建筑到居民居室的装潢,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一切的一切都好象被"包装起来"。而这平淡的人,平淡的家庭,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这些平淡人的平淡人生则自感平淡也好! 多年来的生活一天天的又这么忙忙碌碌而又无所事事地过去了。待你伸手去翻办公桌上的台历时,人生确实过得平淡,真平淡!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更多的日子就这么如家乡小河的流水…  相似文献   

2.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3.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仅要做基督徒,而且要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们不是已经领了洗,为教会所接纳了吗?”是的,我们的确已成了基督徒,但还并不完全都是真正的基督徒,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定要认识基督,并了解救赎的意义和方法,虽然人性的软弱还不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但我们的船头一定要指向航标灯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义德还不能使我们成圣,但一定要有成圣的愿望。这个提法或许会触到一些人的痛处,因为他们以为现在这样就挺好,平日里快乐地享受世俗的生活,或紧张地忙碌着肉身的需要,主日天到教堂来听一台弥撒,办一个告解,冲刷一下一周的污垢,但我们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5.
一滴水     
有谁细细地感悟过一滴水呢?一滴水再平淡不过了,无色亦无味,有时一如我们的生活。在阳光下,一滴水可以幻化出迷人的色彩,而在爱中,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含蓄而隽永。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日子平淡如水,而在平淡之中,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不平淡的东西来。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一鱼缸水拿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他看见了水中有一条透明的鱼,同学们围拢过来仔细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大家纷纷说看到了那条美丽而透明的鱼。其实,生活也是如此,许多美好的东西要用心去领悟。一滴水可以蕴藏海的浩瀚,平淡的…  相似文献   

6.
聖餐的意義     
孙锡培 《天风》2001,(4):42-44
一、纪念主 圣餐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哥林多前书第1 1章2 4节所说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纪念主的什么呢?就是纪念主为我们死,纪念主的救赎.主知道我们的软弱,虽然我们所得着的恩典是这么大,我们所得的救赎是这么奇妙,但我们如果不是常常纪念主,不是常常把主的救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很容易被世界的罪恶所感染,就容易忘记主的奇恩妙爱,因为我们是很容易"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的(启2:4).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信仰以救赎之主耶稣基督为中心。人们需要认识这位救赎之主。帮助人们认识他,正是我们教会的职责。但正是这位基督说了这样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要在教会工作上注重服务,有很多项目,如识字扫盲、清洁卫生、医疗保健、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实行男女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社会,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弱势人群——智障残疾人。他们没有自我生存能力,没有自我监护能力,甚至没有基本辨别能力。他们为数众多,仅在江苏省南京市,这样的人就有三万四千之多。关注社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耶稣说":谁为我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在圣经中耶稣时常邀请人去关注最小的弱者。2005年,南京一位智障人家长找到残联诉说他们的苦恼":我们一天天变老了,我们的智障孩子今后怎么办,谁来照顾她?"智障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者,残疾人中的残疾人。智障人家庭承担着比正常人家庭更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会和  相似文献   

9.
静默也芳华     
正一位年轻人苦于生活平淡,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听说龙华寺的高僧道行高深,他千里迢迢跑到大师那里,寻求大师指点。大师听完年轻人滔滔不绝的叙述后,微微一笑,给他沏了一杯春茶:"年轻人,这是我们寺里面刚采摘下来的明前茶,你尝一尝。"年轻人刚揭开茶盖,一股茶香扑鼻而来,碧绿的茶叶,在沸水的冲泡下,上下翻滚,起  相似文献   

10.
从"内在诠释"层面看,《以赛亚书》三个部分所揭示的以色列民穷通顺逆的不同历史处境,是以色列体认上帝的创造和救赎的"前理解"的基础。正是不同阶段的处境,引发了本书对创造和救赎观念的增广和演进,并在创造和救赎之间始终维系着一种美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2.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3.
正耶稣降生成人,是为救赎普世众人。不分贫富、地位、种族、性别、良善的、有罪的,都是他要救赎的,充分说明了耶稣就是"爱"。二千多年前,耶稣生活传教的年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女性受歧视是普遍的现象,一些专门针对妇女的约束,使广大妇女,特别是贫苦妇女,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耶稣在传教过程中,深知百姓疾苦,对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妇女,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在他所行的奇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贫苦妇女的无比关爱。福音书中,字里行间,充满和散发着耶稣"爱"  相似文献   

14.
很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内容主要是在介绍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人。每个选择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个人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或是因厌倦了社会的制约,或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选择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这样,当然要离开城市,于是我们看到采访人员带着摄影器材,翻山涉水到穷乡僻壤去寻找这些独居的人。  相似文献   

15.
刘秀丽 《美与时代》2004,1(10):74-75
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其使命不在于完整地再现生活的原貌,而在于致力表现由生活触发的诗人内心特有的情绪和感觉.情绪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满意、喜爱、爱慕或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诗的审美价值就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典型程度:是否本质地反映了它所赖以产生的客观世界,凝聚了这一事件的全部神韵;是否"蕴含"着深刻的群体意识,能深入读者心灵,激起强烈共振.我们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首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的乐府诗<公无渡河>:  相似文献   

16.
生活如水     
正我们天天接触水,时时刻刻都需要它,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离开它,但我们却绝少认为它有多么重要,更多的人甚至是忽略了它的价值和存在。这就如我们生命中所经过的每一个琐碎的平淡的日子,我们不以为它有多少意义,甚至过段时间就忘了。一生中有意义的日子没有几天,而那些平淡的日子无聊的日  相似文献   

17.
任翠 《道德与文明》2019,(1):104-110
现代传媒作为越来越复杂的物理装置,以无声的语言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把现代传媒看成造成心灵失序的渊薮,事实上,并不是物理的装置改变了人的心灵结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德性世界自身出了问题。放逐人的心灵,企盼物理装置的救赎,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一的出路在于使人以人的方式同他者进行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用交融和交流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传媒和"交换"祛魅。祛魅使人的德性世界裸化,返魅使人的德性世界丰富。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才会使人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有深度的交往,而又不失去充分运用信、知、情、意四种力量助力自己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牛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牛在圣经象征的意义。在圣经旧约上,多次提及牛、母牛或红母牛,都是有它的象征性的,因为,以色列先民献祭的牛羊,都是象征着基督的救赎。我们都知道,耶稣基督的救赎才是“永远的福音”,但在旧约上,救赎的奥秘是天主启示给以色列先民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财富来享受和体味人生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那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把人家剪掉的月季枝条插到院子四周,没想到“无心插柳”的月季没过多久,就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显露出勃勃生机;而院子里那些令人心仪并享有…  相似文献   

20.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宗教并非仅仅是一种虚假意识,它是指向未来的希望因素。其批判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宗教本质的诊断和积极的扬弃,将后期资本主义"宰制世界"理解为一种世俗化了的新宗教、超宗教,由此将早期坚持的肯定的乌托邦即理性是历史的指引和方向转变成了后期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救赎真理。另一方面则将救赎观念引入批判理论,创造了一种宗教批判的激进方式,即对后期资本主义的整体拒绝、"彻底揭露"。这种激进方式,并非仅仅意味着批判理论的"死胡同",它也是我们时代需要认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