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堂幽默     
正只拿不给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了,又不会游泳,就拼命呼救。岸上不远处的人听见呼救声,迅速赶到后,对这个人说:"快把手给我。"可无论怎么喊,他就是不把手给人。大家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这个人的邻居来了,对他大喊一句:"快拿住我的手!"这个人马上就伸出手抓住邻居。大家看傻了,这个人的邻居笑着说:"他啊,一辈子只喜欢'拿'而不爱'给',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秘密     
正马修开始记事时,母亲住进了伦敦一家有名的传染病院,父亲里奥陪护在母亲身边。祖父母在家照顾马修。马修想念父母便嚎啕大哭,不停喊着叫着要妈妈。可是,无论马修怎么哭闹,都无法见到母亲。慢慢地,马修习惯了祖父母照管他。马修的父亲偶尔会回家看他和祖父母。父亲每次回家都把马修举过头顶,马修惊呼、大笑,像过节一样开心。父亲会从提包里拿出母亲带给他的各种美食和玩具,他开心得手舞足蹈,一样  相似文献   

3.
苹果的味道     
正苏格拉底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才能保持自我。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拇指和中指捏起一个苹果,慢慢从每个学生的座位旁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堂上,晃了晃手中的苹果,问:"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道:"我闻到了,这个苹果很香。"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同学三毛毕业后,工作没有着落,就在大学旁边开了一家"瀚海书店"。由于这年代书店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虽然店内的书籍琳琅满目,但他的生意依然很惨淡,三毛一筹莫展。一天他特意去拜访一位大学的老师。这是一名心理学教授。当老师亲切地询问他的生意近况时,他就向老师倒了很多苦水,顺便请老师帮忙想个办法。老师给他出主意说:做生意首先要头脑灵活,其次老板不能太小气,你可以打些折扣招揽顾客呀!三毛告诉老师,在开业以  相似文献   

5.
姚顺神父毕业于美国圣若翰大学,他在美学习期间,专攻教会礼仪学,获得了硕士学位。他还在菲律宾的保禄六世礼仪学校参加过短期的培训学习。回国后,在礼仪委员会任执行秘书,并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教授礼仪课。最近,笔者就礼仪方面的一些问题请教了姚神父,于是有了这篇访谈。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正1984年夏季的一天,在德国柏林一家餐馆里,一位教授与几个博士毕业生举行一场告别宴会。宴会的气氛相当不错,博士毕业生们轮番向导师敬酒。教授很高兴,面对即将离别的学生们,他打开了话匣子。"大家想不想听我讲个有趣的故事?"教授笑眯眯地问。"当然想听。我们当它是您讲的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7.
坐下去,做     
一位老教授来学校做演讲,礼堂座无虚席。老教授的一生真可说是辉煌夺目,专业造诣深厚,桃李满天下,对绘画、书法、文学也颇有研究。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里,他幽默风趣地讲述了自己的生平,人们听得激情澎湃。演讲快结束时,老教授请大家提问交流。有个同学站了起来:"教授,您这么成功,是否可以传授我们一些经验?"老教授笑了,慈祥地望着大家,说:"你们自己先想想看。"底下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会儿,老教授轻轻地拍了下桌子,说:"别想了,快去做吧。我的演讲就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捧场。"听众愕然,静默片刻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有个朋友,身兼多种职务,却一直将工作与生活打  相似文献   

8.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一九八○年九月不幸逝世,终年84岁。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这不仅是瑞士心理学界,而且也是国际心理学界以及整个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谨表示深切的悼念并向皮亚杰教授的亲属、同事和瑞士心理学的同仁致以诚挚的慰问。皮亚杰为当代具有世界声望的学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显露出科学研究的才华。22岁获得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巴黎大学学习变态心理学、认识论、逻辑学和科学史等课程。皮亚杰曾在苏黎士(Zurich)、巴黎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所大学的课堂上,一位心理学教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目: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身受重伤,但还有救,警察赶到后立即送伤者去附近医院抢救。医院的主治医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手术室。谁知,医生刚看了病人一眼,就大声惊呼:"天啊,这是我儿子啊!他怎么会出车祸?"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教授让学生们把答案写在纸上。随后,教授收上答卷看了一遍,念了部分答卷:"这对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我进了一家外资企业。我的部门领导姓杨,大家都唤他杨生。杨生各方面都挺不错,只是有个毛病,刚愎自用,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不能容忍别人说"不"。就这个毛病,他曾经当场辞  相似文献   

11.
英华书院     
严锡禹 《天风》2018,(11):21-21
<正>在介绍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牧师何进善时,我们都提到过英华书院。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希望创建一所传教学校,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通过米怜的辛勤工作,马礼逊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1815年10月,马礼逊和米怜着手为英华书院筹款,他们向英国教会写了一封公开信,介绍在马六甲建立英华书院的计划。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6)
<正>教会纪律要在神性法律与人定法律之间寻求不失偏颇的统一性与合法性,在自律、他律、神律三者之间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性与制约性。德国著名学者卡尔·白舍客教授在其《基督宗教伦理学》中论及伦理法律的作用时如此论说:"如果造物主已给予了人一个客观的人生目的,那么人就有责任使这个客观目的成为他的主观目的。换言之,就是努力追求这个目的。当他的目光盯向这个目的时,一个必须遵循的命令就会变得明朗化,那就是一个伦理命令,这个伦理命令是通过伦理法律来展示给人的。"法律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一、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自己赚钱今年35岁的马修·德尔是美国芝加哥的不动产大王塞缪尔的儿子。塞缪尔虽然拥有14.6亿美元的资产,但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他一直都认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该自己赚钱。”他不想让马修坐享其成,而是鼓励他自己创业。1988年,马修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塞缪尔并没有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而是让他到社会上去自谋职业。马修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干了15个月,赚到了4000美元。然后,他用这4000美元做本钱,成立了普罗米修斯科技公司,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父爱三部曲     
《天风》2020,(6)
正"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参路15:20)经文:路15:11-24《路加福音》15章记载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比喻:失羊、失钱和浪子回头;特别是第三个浪子回头的比喻,更可以说是信徒熟知的;但大部分人在讲解这个比喻的时候都会趋向于讲浪子而忽视父亲。其实这段经文看似在讲浪子回头,其实重点是在讲父亲,讲述他的慈爱、怜悯和恩典,所以有人说这个比喻不应被称为"浪子的比喻",而应被称为"慈父的比喻"。父亲节快到了,今天就让我借这一段经文,和大家一起来思考"父爱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伟大表现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玩,爬山。大家都会很关注,一会儿爬这个峰,一会儿到北极点。他爬山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7+2"。对于当时已经四十七八、而今56岁的人,做到这样很不简单。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发现,在山上我们和他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吃就会宁愿挨饿。王石以业余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美国PROGRESS灯具公司发明了一款适用于黑板照明的设备,他们就派出很多业务员向学校推销,可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以"完全不需要使用这种灯"为由给拒绝了。后来,一个名叫凯里的推销员想到了一个推销方法,他带着一根大约半米长的小竹棒来到了学校里,在向校长和老师们推销的时候,他两手各持竹棒的一端,然后用力一拗说:"老师  相似文献   

17.
商界奇招     
聪明的乘法瑞士有一位博士研究生研制成功一支电子笔和一套设备,专用于修正遥感微型拍摄的红外照片。此项发明引起了世界商界注目。美国一家大企业派员前往洽谈,而瑞士本国也有几家公司要留住他。于是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你给他加薪,我再加薪,层层加码,弄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说:"现在我不加了,等大家加定了,我再乘以5。"  相似文献   

18.
与快乐相伴     
听说有人要去寻找快乐,四面八方赶来的人都要跟随着他前往。当这个人看到追随他的有这么多人要陪同他去,他很感激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刚说完,近三分之一的人就议论起来:"我们可是为自己去寻找快乐,而不是为这个人出力的!"于是这些心怀着自私的人离开了。寻找快乐的人们出发了。当他们路过海滩时,沙滩上的漂亮贝壳,让一些人开始流连忘返,他们捡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贝壳,任凭前面的人们百般呼唤,也充耳不闻。大家舍弃了这些贪欲太多的人继续上路。  相似文献   

19.
余英时先生是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在史学界享有极高的威望,早年曾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师从著名学者钱穆先生。1955年,他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指导教师是著名学者杨联升教授,余英时后来也成了杨联升教授的高徒。早在余英时先生到哈佛之前,杨联升教授就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汉学家了。但在1955年,即余英时到哈佛之前,他对杨联升教授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杨联升这个人,因此,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尊重     
正对于6岁的查德来说,能够进入奥斯曼纳克斯小学学习,是一件幸运的事儿。然而,当他来到学校后,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听"不懂老师和同学的话,无法和大家交流。他不得不沮丧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同学们说笑打闹、听课学习。因为他先天失聪,也不会说话。根据当地法律,特殊儿童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就读。而且,为了让特殊儿童能够完全融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