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是个体生命获取思想赢得智慧从而不断告别愚昧的一种行为方式。学校里的读书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更何况这种读书方式是被动的和不可选择的。更多的读书时间应该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阶段。而在一个物质时代里,当人的基本生存不再成为一个难题之后,个体生命自主选择的读书活动成为了一种可能或现实。  相似文献   

2.
人在职场,你就不得不学会适应。如何快速适应一个新环境,在新的职场里如鱼得水呢?那么,掌握职场经验就是你获胜的法宝。下面介绍的30条职场经验,可以说是很多本厚厚的职场经验书籍的精华部分,掌握了这30条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但真要掌握这30条经验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他们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条做不好可能有些能做好的项目就会落空,耐下性子,看看你都能做到么?  相似文献   

3.
韦长安 《天风》2018,(4):46-46
1995年4月23日,为了纪念历史中当大逝世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当天为“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正假设你是一个爱蹭饭胜过爱朋友的人,你和5个朋友坐在餐厅里,吃饭前你们商量好要AA制平摊账单。这时你有了占便宜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你点了最贵的菜,你的朋友们会帮你支付大部分开销。记住,你可不是一桌人里唯一这么想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都想占便宜,最后反而都吃亏。从理论上来说会是这个结果,但是人们在饭桌上到底是怎么做的?尤里·格尼兹、尔曼·哈鲁维和哈达斯·雅芬3位科学家安排一群陌生人到餐厅用餐,要  相似文献   

5.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关于“书与人”的设问:你是一个读书种子,但你一整个黄金时代却花费在了和读书无甚关系的人生实务上,等到你终于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上站稳了脚跟,站在“不惑”的年龄门槛上定定神,发现自己竟然所获甚为丰厚——比如说在一座以舒适和享受著称的大都市,竟置下了一处绝对宽敞舒适又保值的房地产,那么,这时你会怎样设计你下一步的人生呢?36岁的杨文会,在1873年的南京城里,就面临这个真实的选择。他和今天的你我一样,是个读书人。因此他的选择结果就不可能不是:读书。问题只是在于,百年以来的中国,即使如此多故,读…  相似文献   

6.
智慧语丝     
正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当你偶尔发现语言变得无力时,不妨安静下来,让沉默替你发声。——里则林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王家卫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8):33-33
你也许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当你面对金钱、权力和人生是非的选择时,你就会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朱德庸要想得到正确的东西,总是要先犯很多错误。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时,那最后就是正确的结果了。——物理学家李政道人的灵魂里,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有时天使出来,有时魔鬼出来,有时天使与魔鬼在自己的灵魂里互相打架,谁打赢了你就是谁。——魏明伦  相似文献   

8.
正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并不稀罕,稀罕的是终身战士。很多人的血从未热过,而他们的血从未冷却。" 深以为然。你是哪一种?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热血?还是在岁岁年年里,逐渐消磨了意志?还是,你永远都带着20岁时候的热血,体验在这个大世界里横冲直撞的快感?我之前很想去读一个MBA,问了很多身边的人。有同龄的小姐妹告诉我,读吧,大家都在读,也算是一个文凭;有大叔告诉我,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正凡是自己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有意思的生活。——胡适不要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乐嘉如果一个一直对你不好的人偶尔对你好一次,你会无比感动;如果一个一直对你好的人偶尔对你不好一次,你就会无比愤怒。——木心不要光研究胜利者的传记,也要研究一下失败者的传记。胜利者的传记里有很多夸张的东西,而失败者的传记里有很多东西都是真实的。我的经验是,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让你摔倒的那个坑。——黄永玉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整天抱怨条件比别人差,运气没有别人好,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里……其实,这些都不足以限制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说成功主要还在于你的想法,是你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成功和失败,可以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屡败屡战,败中求胜坚强的人并不因遭遇不幸而自暴自弃。美国加州一位模特儿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室友是奇葩】小美坐在咨询室里,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你有没有遇到过奇葩的人?""当然,不过,听起来这事情让你觉得有些困扰,可以讲讲吗?"小美看着我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其实,我就是遇到奇葩室友了,但是我这么一说,你会不会觉得我也是个奇葩?怎么会这么在意这些小事情?""就像鞋子里的沙子,每天都见,你说是小事,但的确让人难以忍受唉。"我笑着对小美说,"也许你可以说说,看看我们怎么能更好的应对。"  相似文献   

12.
遇见     
正无论是第一次的约会,还是历经千帆后的邂逅,能够心动都是难得的遇见。这滚滚红尘里,这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一生会遇到何其多的人,能够遇见,就是缘分。而遇见的这些人里,总会有一个或几个人让你似曾相识或是心生好感。但你与他们,也许只是路上的擦肩而过,只是在饭店  相似文献   

13.
大二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经济类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做报告的人总希望在下面听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甚至头都一时间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眼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老师跟着提问,故都不愿意让专家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摸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停顿一下给大家插一个小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也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  相似文献   

14.
上帝在成为上帝之前,很喜欢读书。读书时,他有一个习惯, 无论在什么场所,他都是张嘴放声读书,声音清亮,雷打不动。一天,心烦气躁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他的“骚动”,冲着他嚷, 你就不能选择默读吗?这样真的  相似文献   

15.
风景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风景,你也是。你的风景,色彩总是浓浓的。天也罢,地也罢,风也罢,云也罢。黑即黑,白即白,红不溶粉,绿不渗蓝。你的风景里没有中间色。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为她换双鞋     
单位里搞联欢,大家都乐着笑着跳起了舞。可是,有一个人却木头般坐在座位上不挪屁股。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来自农村的李小明。一曲跳罢,小萌来到李小明的座位前,好奇地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这儿呢?"李小明很难为情地说不会。小萌不由得咯咯笑了:"不会跳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来,我教你。"确实,小萌的舞跳得很好,在舞池里就跟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一般,单位里很多喜欢跳舞的人,都是她教会的。在小萌的坚持邀请下,李小  相似文献   

18.
朋友四型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尊佛     
江凤 《思维与智慧》2003,(10):11-11
我曾经是一名税官,业余时间喜欢读书,一次看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的“每个人都是一尊佛”时,感到这话说得太玄乎,佛是神圣的、高尚的,它受到千人万人的顶礼膜拜。而作为税官的我,接触的纳税人太多了:有街头卖小吃的店主,有趴在地上擦皮鞋的,有坐在副食店里打瞌睡的老太婆,有做蜂窝煤的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