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长来信:我有一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开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而不愿去上学了。家人同学老师劝说都无效。她自己说手机没收不是辍学的原因,那只是个导火索,早就有不上的想法。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但她认为自己胖,同学们都很苗条,自己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每天放学回来就阴个脸,还经常偷偷地哭。她身高160厘米体重60公斤,按常理不是很胖,但是她就是总在心里想着这事,现在都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不存在任何威胁,普通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恐惧感来自他们自己对伊斯兰的无知和误解。人们对伊斯兰的错误认识可以归纳为四大误区。第一,世界上的穆斯林不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并非所有的穆斯林都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是世界性的宗教,凡是信仰伊斯兰的人都是穆斯林,所以穆斯林世界包容了全人类的各种文明。在现在的十二亿穆斯林人口中,阿拉伯人只占其中的18%,那么,十亿以上的穆斯林不是阿拉伯人,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以及世界各地。他们各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多数都不会说阿拉伯语,比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是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3.
王智老师。您好!我爱上网,有很多网友。他们说的一切我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为我自己是在用真诚和他们交流,我觉得他们也是这样的。我以前是个文静内秀的女孩,可能是因为上网上多的缘故,现在我变得直率大胆又滑头。每次去聊天室聊天,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一个男人请我吃饭或是喝咖啡,但这些都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提出来说要和他见面的。我越是回避,他们对我越是神往,就越想见我。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我发了我的相片给一些网友看,他们都说我长得很漂亮(其实我自己觉得我长得还比较耐看,但不属于漂亮的那种)。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手机上能够安装一项功能,自动计数一个人一天刷多少次手机屏,这样得出的结果,会把人吓一跳:呀,怎么竟达几十次、上百次?时下有一句流行语:时间都去了哪里。以我的拙见,很多时间去了手机。从手机智能化那一天起,它就开始占有并且支配人们的时间,人们在手机面前,心甘情愿地低下头,手指一次次轻柔地触摸它,其细致与耐心胜过抚慰自己的孩子和恋人,即使滴水成冰的寒冬,站在冰天雪地里,手机的一次轻微震动,也会让人  相似文献   

6.
失眠琐记     
一爱是使人与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宪法。爱也是整个宇宙的圣经。当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被爱时,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当我们感受不到爱与被爱时,哪怕是表面上很强悍,心里也会充满恐惧。许多时候,能让我们超越自己的力量,不是名利,也不是财富,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而是血管里涌动的、一次次漫过心底的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具神力的。  相似文献   

7.
电脑失灵时大发脾气扔鼠标、听到手机铃响莫名其妙就紧张、接听手机不通就发火狂摔手机……凡此种种你一定很熟悉吧?即使自己没有做过,也看到过周围人有如此失常表现。这些都是一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归为与职业相关的“狂躁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正贝尔顿是英国伦敦一家广告公司的女设计师,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她的企业知名度不是很高,找她做广告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她也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她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下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她都会在皮包里装本书然后在地铁上看,有时看的入神了还会坐过站。她发现在地铁里很多人都会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看书。于是,  相似文献   

9.
天童寺札记     
信佛就是信自己“佛”——这个概念内涵极为丰富,但究其根本,是说人的觉悟,是一种清净圆满的觉性,明心见性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大圆满的自性,无始无终,无边无际,遍布世界,人人都有。就像《法华经》所比喻的,每个人的衣服里都藏着一颗如意宝珠,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信佛不就是信自己吗?所以,当你向佛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顶礼膜拜的时候,你应当知道,你不是在拜神,也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向人人都有的清净圆满的自性敬礼,向你自己的清净心敬礼。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而,很多人信佛并不是信自己,仅是…  相似文献   

10.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1.
信仰     
古人说:草木禽兽有生而无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有生有智能思考尔。人因有智而痛苦,因为他苦苦地思索宇宙奥秘,人生的真理,思考自己因何而活着。人在痛苦中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于是距真理越来越近了。最终他会发现:信仰确是人的精神支柱,失去信仰,便失去一切。——任何坎坷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财富,都值得珍惜。   有人直面讥讽苏莱曼说:“以前你只是个尔底回民,每年只上两次寺罢了。抽烟喝酒形同异教徒,现在却写文章训人,真不知天下有羞愧二字。”他一笑置之,说:“曾经错过不是永远错,真正可怜的是迷途忘返之人。我…  相似文献   

12.
手机响了     
正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了。她和老伴儿忙着做饭。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两个人拿着手机开聊。还没安静一会儿,手机又响了。她用围裙擦擦手上的水,在沙发上坐下来,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2018,(7):1-1
已经多年没关注高考了,但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被需要"却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在生活中,人们不仅有自身的需要,也时常关注自己是否被他人需要。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需要与被需要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然无比愉悦,心满意足;但假如能被人需要,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祝福!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需要,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灵上的。比如.  相似文献   

14.
早安物语     
正"人之所以要努力,是为了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正月初五,如常于天光大亮中自然醒来,这句话冲破行行重重的疫情刷屏,抵达视野,如窗外灿烂的阳光一样清新。每天宅在家,小区少有的安静,不知是没人,还是都如此蛰居起来。少了喧嚣的声浪,也少了惯常的人气。如果不是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消息,或许会错觉身处一角远离尘世的孤岛。  相似文献   

15.
慈悲的温暖     
《佛教文化》2012,(6):68-68
记得一位大德说过:“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  相似文献   

16.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竟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同学都用苹果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成绩再好也没用,父母是穷鬼,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生不起二孩偏要生,对两个孩子都不负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相似文献   

17.
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性格决定着人生的把握和选择。在对待同一问题上,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与选择。同样在投资与理财的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某一种投资,而是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投资方向,因为每一种投资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风险系数、收益形式等。那么,请看你的性格适合哪一种投资。 目光远大的人 性格描述:你对自己的未来看得很清楚,你能根据现在的某种迹象而判断出未来的某种走势。你不喜欢任何无用的摆设,你只喜欢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同样,你也十分珍惜经得起考验的友情。投资方向:购买贵金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传播能力的提高,微电影悄悄崛起。手机、相机等能拍摄视频的设备越来越多,再辅以一些图像编辑软件后,普通民众就可以更加如鱼得水地制作自己想要的作品。微电影绝对不是网络上粗制滥造的短视频。作为新兴事物,微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既有其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故事内容、叙事节奏和时长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听闻一个悲剧,一位北大毕业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因为学业上的挫折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她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触摸的东西。可惜的是,有些人衡量自己从来不是从生存的下限出发,反而总不自觉地对生活存有不那么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除了源于自己,也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总会对你说,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学会这项技术不是很正常吗?你准备这么长  相似文献   

20.
感谢生活     
感谢失恋。 首先,它使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说,自己曾经爱过。现在,我们又弄懂了一个人——那人最终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不在一条路上,真不值得自己付出真情。 失恋,使我们清楚了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过去那种迷迷糊糊的日子太单调了,幸亏自己终于从那潭泥水中拔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失恋使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生命、真情,头顶的太阳和自己采撷的那缕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