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老子》中提出的“音乐相和”说与“大音希声”、“五音”的对立范畴,普遍地理解为是对“有声之乐”的肯定,甚至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和音乐的代言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老子》全书以“无”为本,否定一切世俗之“有”,旨在泯灭一切文化成果,对于人为之乐亦是如此,以无声之“道”否定有声之乐,其消极作用是显在的,故对此予以纠正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基于“道”之本体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深邃的意会之蕴,及客观上显现出审美经验的普遍规律,则当另作别论。  相似文献   

2.
乡村的阳光     
不同地方的阳光,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戈壁的阳光,穿越历史的雄浑与伟岸,你站在戈壁,你就是一颗鹅卵石。自大与孤傲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这时,古丝绸之路如丝绸一样柔软地缠住了你的心,那些驼铃声被西风一次次地吹远融入历史烟云;草原的阳光,辽阔得让人有些飘浮不定,马鞭挥舞的牧歌,溅落成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沙漠的阳光,有一种沧桑之感,让人追怀楼兰古国以及  相似文献   

3.
宁静之美     
宁静,是一种美。有肜,有色,有声,有味。 宁静如朝阳下莲叶上的露珠,晶晶亮亮,透着温润、青涩的光芒。当太阳慢慢升起,露珠悄悄隐退,化作袅娜的水汽,消散在空气中。采莲人踏着阳光的节拍“低头弄莲子”,伴着水声清越、莲叶塞牵、鱼儿畅游,一切笼罩在静静的氛围里;宁静如草原上的琴声,  相似文献   

4.
父母在     
正母亲绑着一片湛青色过膝拦腰布,在老屋的锅灶头前烧猪食。隔溪对岸,父亲在路边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练,淙淙有声。一只肚白背灰的鹅,正高高举着脖子,探头探脑地率几只鸭在浅滩上摇臀摆尾。仲秋的午后,散落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黄,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  相似文献   

5.
生活需要创造,更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创造。欣赏重要。重心在心态、眼光与力行。欣赏的心态是阳光的。这种心态,有一种喜悦之心,欣然之情。有了这种心态,看天,天杰;看地,地灵;看人,人勤。有了  相似文献   

6.
具有集"说听一体"二重性特征的个体有声语言,怎样突破源于身体又迅疾返回身体的有限时空而获得无限的意义,就成了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为此,首先从声音的意象存在,探询有声语言二重性的发生原理;然后,针对身体的意识现象,回顾了有声语言双向性的进化功能;最后围绕生命的意义彰显,思考了有声语言多样性的人文价值。从声音到身体再到生命,讨论它的二重性存在的意义,与其说是要解答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不如说是要为有声语言之于个体的存在价值、传播效能和现实意义来一次生命美学的解惑,即从生命活动的审美实践层面来考察个体有声语言,它的时间性支撑听觉意象的愉悦感受,它的空间性揭示身体意识的自由状态,它的时空性创造生命意义的澄明境界。  相似文献   

7.
法眼答慧超     
[垂示]云:声前一句,千圣莫传。未曾亲觐,如隔大千。古印度外道有声论,佛破之曰:“声是无常之物,妄识所作。”中国的禅僧却不如此否定声,却是要追究到“声前一句。”其实古人提出了声的问题,是非常伟大  相似文献   

8.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是读书一境,亦是人生一境。一空谷,一几,一茶;书在手,有鸟声静响。四野动,风动,水动;心不动,无闲事扰人。  相似文献   

9.
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10.
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就是人们拿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的有声语言……"①在论及人类的原始语言时,那种认为思维离不开有声语言的传统理论——我们姑且称之为"语言思维论",无一不持上述观点。显然这是以对手势的否定为前提的。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斯大林同志曾写道:"手势语言……其实这并不是语言,甚至也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替有声语言的语言代用品……。"②由此,以这一论述为基础的"语言思维论"对手势的否定,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具有传统的经典性。但是,在本文论述中将会发现,对这种"经典性"的怀疑,不仅来自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同样也来自于为"语言思维论"经常援引的经典著作本身。本文试图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从手、言语的发音器官和脑的辩证关系入手,以证实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论证思维产生语言(在本文中都特指有声语言)远胜于语言产生思维。语言不仅是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丹阳市第三中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历久弥新。“抬头、挺胸、望远,做阳光的中国人”是丹阳三中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办学主张。阳光教育的内涵特质“阳光”给人以光明、温暖、公平和力量。我们提倡的“阳光教育”就是借助阳光温暖万物、朝气蓬勃、光明磊落的自然属性,探索一条回归生命本源,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之路,使他们成为活泼健康、乐观开朗、自立自强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余"是方以智原创的哲学概念,是其重要哲学著作《易余》的主旨。"余"与"正"相对,《易余》开篇以冬与三时、大一与天地、无声与有声、道与法、死与生之喻来诠释"余"与"正",结尾以三眼喻点睛,包含"正""余"的超越与归实。从现代哲学解读,"余"可被视为藏密之体、生生之源、根本之故。藏密之体如冬之收敛退藏、至日闭关,冬至一阳来复,导出生生之源;生生之源包括声音的旋生与大一天地的返生,形成旋出与旋入的混合双旋结构;由死与生之喻引出根本之故,追问"何以",牵带出"所以"。方以智"余"论源于传统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具有现代哲学的雏形,可称之为"中国前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14.
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惟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成,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阳光。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临危难,从容不迫;做人做事从容自若。凡事往宽处想,越想越宽广;凡事往明处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面对伤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夏之交的五月五日,阳光柔和气候宜人。笔者应邀来到温岭水乡泽国镇的一所教堂,主领一对青年婚礼,这是我有生以来所经历的第一次特殊的婚礼。婚礼充满了主的恩典,充满了人世间的真诚之爱。使我很受感动,获益匪浅。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出席婚礼的每一位主内弟兄姊妹以及来宾朋友都深受鼓舞,并在每一位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相似文献   

16.
张连修 《美与时代》2004,(12):16-17
"曝一曝记忆遂毙了千载书虫/我的阳光是一卷'谈龙'"。从零下10几度的大平原到零上30几度的南海之滨,两天两夜的火车,我的阳光是李辉的一本《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大象出版社2000年9月版)。黄永玉的新照片和老照片,《永玉六记》收录和未收录的漫画,配以李辉诗意的叙述、亲友的精当的点评、黄永玉妙语连珠的自白,读得人"远兴直穷高处望"、"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然完全忘记了是在车上。  相似文献   

17.
成长空间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阳光,不依靠别人的赐予,生命同样可以灿烂;位置,不要别人的恩典,有心人自能创造别样的成长空间。也许是一间陋室,就像一位诗人所言,只要“惟吾德馨”,陋室里一样可以阳光明媚,一样可以像鸟儿一般自由徜徉于快乐的云海之间。假如你生命里缺少阳光,也不能老是仰望星空,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制造阳光的心灵;空间里有没有幸福与快乐的青鸟飞翔,就看你能不能用一颗爱心,去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妙时光。  相似文献   

18.
在时间跨度长达15年的艺术考察期内,对中国最顶级美展的国画获奖作品进行阳光下的"挑刺",从而毫不留情地指出国画创作之躁乱态势与迷惘前景,是本文之初衷与价值所在。尽量避免使用过激言词、尽量使用鸟瞰和局外心态,是本文之行文准则。  相似文献   

19.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丹阳市第三中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愈久弥新。“抬头、挺胸、望远,做阳光的中国人”是丹阳三中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办学主张。“阳光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阳光教育理念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积极心理学理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天性,它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即生长”。积极心理学强调以最好的正向力量培育人,  相似文献   

20.
复卦是《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之一,约天时为农历十一月冬至日,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回归;约卦象呈“雷在地中”欲震、阳刚复长之象:“阳复、阳来”,有一阳来复,万象更新之意,故复卦的卦德为阳为生。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本文拟从“复见天地之心”着眼,对复卦的“贵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试作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