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文 《天风》2017,(7):1-1
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校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的那一天,我有机会漫步金陵校园,除了瞻仰给金陵带来更多神圣和灵气的崭新教堂,令我更兴奋并且暗暗羡慕的其实是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神学生年轻的面孔。也许,在社会上有些人看来,活跃在这个院子里的人与整个大学城里其他年轻人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但在我眼中,他们是何等真实地从这个幸运的时代里走出来,去承担一份荣耀的呼召!  相似文献   

2.
油画风景写生是感悟大自然、借景抒情的最好方式之一。艺术家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之互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写生过程中汲取天地之灵气,收纳于胸中酝酿整合,吐露于画面之上,凝绘成迤逦之姿,幻化出万千之色。油画中各元素都有其作用:构图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为格调高低奠定了基础;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起到烘托和表现的意味;笔触在油画风景写生中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象征;想象力为风景写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与此同时,油画写生还从中国画元素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3.
守望     
正一张旧时的相片把我的记忆拽回到多年以前。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院内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梨树,离树不远的院内场地上,堆满了钉耙、锄头、桌子、椅子、竹篮……原本的这份宁静被村头的拆迁公告打破了。经过几轮商谈,房子被拆了,奶奶和我们一起住到城区的房子里。妈妈说奶奶正好开始享清福。奶奶自己也说:"再也不用下地做事了。"妈妈做好晚饭后,经常看不到奶奶的身影,有时等很久都不见她回来。问她时,她总是说找  相似文献   

4.
正那棵大树因为修路碍事儿被齐地伐倒,残留的树桩横断面上一圈套着一圈同心圆的年轮,周边有些发白,树心部分的颜色较深,布满了细细密密的纹络,看上去潮潮的,湿湿的,有的地方还凝结成了透明的晶状体。或许这棵大树的根部并不知道它的树干已经被伐倒,仍然在继续努力地汲取着大地的营养,仍然与往常一样在继续努力地给树干输送着能量。树的年轮和人的年龄一样,  相似文献   

5.
芸芸听到奶奶生病的消息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情绪变化不大;她认为,生病是人之常事,老人生病更不足为怪。当听到奶奶住院的消息,焦急心理得到加强,且添了几分担忧,使焦急演化为焦虑。在医院里,她看到奶奶痛苦的病态,焦虑心理激化,增添了几分悲哀;出于对医院的信任寄托,这种悲哀没有流露。当看到奶奶病入膏肓,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冲出病房  相似文献   

6.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7.
豫西北和晋东南的二仙信仰都非常兴盛,但两地二仙庙中所供奉的神灵并不相同。豫西北信仰的"二仙奶奶"并非象晋东南那样是两位女神,而是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的转变过程偶然而离奇,促成这一转变的社会力量源于明初的山西移民。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改变的只是名称,信仰本身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两地二仙崇拜都是基于区域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间信仰,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尽管两地文化相互影响,但基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很难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大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不断地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文明所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活方式。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人们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存方式,超越物质主义,不以"难得之物"为贵,从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试图汲取"东方智慧"来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心灵问题。钱穆先生作为国学学术之高峰,乃集"东方智慧"之大成者,其一生学术之目的在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产生自信。钱穆先生所著书中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规范,是抨击物质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之路上的一盏思想明灯。  相似文献   

9.
正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原来是光着脚走路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有一个人让人穿上了鞋子。某个国王自认为自己的国家很强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天,国王去乡下玩耍,本来心情很不错的,但是乡下的路实在太难走了,还有一些荆棘把国王的脚扎破了。国王非常生气,叫来宰相,说:"我们这么强大的国家,难道就不能把所有的路都铺上东西吗?比如有的路可以铺上牛皮,有的路可以铺上锦缎,有些路哪怕铺上一些粗布也好走一些  相似文献   

11.
接地气     
<正>"接地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流行语,"气"原指大地的力量和气息,即要顺乎人理,接其自然。无论你是为官一方还是从事艺术创作,都有"接地气"之要求,那就是:心系平民,深入群众;朴实低调、亲和务实。不然,身在草野、心在高庭,就会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居高临下、唯我独尊,曲高和寡、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12.
初春的一个主日,又遇到了那位"热心大姐"。热心大姐,是我这样称呼她,因为她对教会的工作很热心,每次见她,她都是很忙的样子。可这天见到她,发觉她的神情有些淡然,便问其故,她叹了口气说,圣召节快到了,回想这几年的奔波忙碌,传了那么些人,可真正留下来的不多,有的大学生,领洗之  相似文献   

13.
万物生     
正天寒到极致,便立春了。一点点的,萌动中,风、阳光都是新生的。即便料峭,带着寒意,终归是和风暖阳了。绵软的,一丝一缕的,沁入身体,流入心扉。大地珠胎暗结,万物苏醒。原野正在解冻,泥土被犁铧重新翻垦,散发出青涩的气息。一粒种子挣脱冬眠的巢穴,走向  相似文献   

14.
哲理三章     
正妙手求胜围棋的奥秘是每下一手都要从全局来权衡,使每一子都落到最有效的地方,有时为了争得"先手"或全局的胜利,该弃的子要果断弃掉。有些人在行"棋"中,太注重一"子"之失,一"子"障目,不见全局,结果铸成大错。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因此,人生之路也是一个"求胜"的过程,我们应力求每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津止渴,解暑除烦。"这是《陆川本草》中对丝瓜精辟的评价。在故乡,每一处闲散之地,都可见到绿得化不开的丝瓜,都可见到火辣热情的丝瓜花,都可见到黄花青藤间羞涩腼腆、身材颀长的丝瓜。初夏,丝瓜透着一股清幽幽的草木气息,如成熟的村姑。翡翠雕刻的枝藤和叶蔓玉臂勾引,缠绵悱恻。硕大肥厚的叶子,正面墨绿,背面石绿,线条粗犷,叶脉清晰,形似枫叶,大如南瓜叶。丝瓜花比菜花还要明艳,摄人心魄的明黄,五瓣儿,沾着花粉,花蕊黄得透明,极具秀雅之气。丝瓜花恣情地展露自己的青春和妩媚,招蜂引蝶,笑傲晨昏,  相似文献   

16.
宾虹先生对山水画是情有独钟的,他一生遍临历代名家山水作品,走遍中国大地山山水水,把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和对自然山川写生的感悟融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即他常提出的山水画"内美"之所在。"内美"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时序去如流水,功名冷似寒灰。"这里的"灰"是说对功名如寒灰一般灰心,亦即心灰意冷。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灰意冷往往和一个神情有关,即过于紧张。年少时,寒暑假时天天闭门练书法,两三年后,便有了一些长进。用奶奶的话说,"清儿的字不再伸胳膊蹬腿的,也是有模有样了"。那是父亲让我练的柳公权《玄秘塔》。"诚悬极矜练之作",这是清代书法家王澍在《虚舟题跋》中对《玄秘塔》的评论。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果然还有些柳体的韵味:内敛外拓,紧密,挺劲,我虽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如那些柳体字,剑一般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正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长廊,在沿途各国的音乐艺术中,依然到处都可以寻觅到这些古老"音符"的痕迹。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古丝绸之路对后人的启示。唐代法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既继承了传统,又汲取外来音乐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正看了一个国外视频,两个演员分别扮演成体面的西装革履的"白领"和脏兮兮的缠着破毛毯的"流浪汉",他们都拄着双拐,在不同路段"表演"突然摔倒。西装革履的那位,总会引来很多路人的帮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愿意伸出援手。而"流浪汉"摔得再夸张再狼狈,即便四肢朝天,还是没有人理,甚至有些人顺着半圆绕开他,实验里只有一个真正的流浪汉跑过去搀扶他……看后,第一感慨是:人靠衣装啊!穿西装的更能赢得帮忙,而流浪汉没人帮忙,衣着、颜值、地位……决定他人对你的态度。由此,我有些尴尬地得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