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岩 《天风》2016,(9):43-43
在北美印第安的彻罗基族人中,一直保留着独特的成人仪式。在成人礼的前一天,父亲会给儿子蒙上眼睛,将他带到森林深处,儿子坐在一截树桩上,整夜不能摘下眼罩,也不能哭喊呼救。一旦熬过这艰难恐怖的夜晚,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就成为族人眼中真正的男子汉。此外,他不可以将这一经验告诉其他男孩,因为每一个男孩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步入成年。村子里又有一个男孩面临考验,他跟着父亲走入密林,然后父亲亲吻了他的脸颊,告诉他黎明时分会来接他回家,  相似文献   

2.
一天,家住旧金山的汤姆夫妇接到儿子从洛衫矶打来的电话,说他从伊拉克回来了。汤姆夫妇一听很是高兴,要儿子尽快从洛衫矶飞回来。儿子说他要带回一个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腿的战友一起回家。汤姆妻子听到后,立即想到一个没有腿的人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麻烦,于是口气冷了下来,说:“你的朋友他自己没有家吗?你知道他来我们家会给我们家带来多少不便吗?”在电话那一端的儿子沉吟了片刻说:“那好吧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汤姆的儿子一直没有回家。不久,他们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自杀了。而死者就是他们的儿子,那个…  相似文献   

3.
为子祈祷文     
主啊!恳求你教导我的儿子,使他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之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恳求塑造我的儿子,不至于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引导他认识你,同时又知道,认识自己乃是真知识的基石。主啊!我祈求你,不要使他走上安逸、舒适之途,求你将他置于困苦、艰难和挑战的磨练中,求你引领他,使他学习在风暴之中挺身站立,  相似文献   

4.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当天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很多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地笑出声来,这是他小学五年级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又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错误的标点…  相似文献   

5.
一分的价值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痛。有一次,几位文友在恭维我发表的一篇杂文。没想儿子在旁边插嘴说:“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我常独自一人躲在屋里,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会像丑小鸭那样变成白天鹅。我虽然已满18周岁了,可我还时常沉浸在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我喜欢独自漫步在郊外的原野上,欣赏西边的太阳发出最后的余光。我喜欢一个人冒着倾盆大雨,在雨中不停地跑,体验被雨淋的滋味。我喜欢把自己关在12平方米的房间里,让奔腾的思绪不停地在稿纸上宣泄,让美好的诗句流出笔端,轻轻叩击着自己的心房。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好熟悉,好陌生,好潇洒,好深沉。他约有二十八九的年龄,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相似文献   

7.
一去医院给儿子吊滴,邻床是一家乡下人。和儿子同龄的乡下小男孩,显然比儿子木讷了许多,吊滴针扎在他左脚上,他安静地坐在乡下女人的腿上,乡下男人半跪着用双手托着儿子的小脚,显得很疲倦,双眼微闭着,像在打瞌睡。儿子吊滴时显得不安稳,我就拿邻床的小男孩作比较,要儿子向他学习。儿子看到小男孩安静地吊滴,很不以为然,压低声说,他是个傻子。我朝儿子一瞪眼的同时,小男孩也向儿子投来愤怒的目光。儿子急忙瞥开小男孩的目光,又向我们撒起娇来,一会  相似文献   

8.
<正>家长来信:儿子在初三时,心理上出现过一些状况,比如说常常疑心老师、同学背后在说他坏话,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针对他的。在家里时明明没有人,他说会听到有同学、老师在评论他的声音。儿子其实是一个憨厚老实,性格内向的人,虽然没有特别的朋友,但也从不与人有任何冲突。所以当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我们不当一回事,觉得可能是初三,升学压力大,有点耳鸣,或者就是他自己胡乱联想。进入高一半年  相似文献   

9.
我每天晚上玩过电脑后,常常忘记关电源。等到上床想起来时,因为天太冷,我就不想再起床去关它,这个时候,我总会使唤被窝里的老公。刚开始的一两次,老公眉头都不皱,很快起身就去了。可我一而再,再而三,天天晚上使唤他去帮我关电源时,他就对我抗议起来。可尽管抗议,他还是去了,但满脸气呼呼的样子。他关掉电源的那一刻,通常会弄出很响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可他回到卧室关门的声音又很轻,我知道,他是怕吵醒了我。这个时候,通常我就会躲在被窝里偷着乐——嘿嘿,谁让他爱的是我呢?在这种快乐如飞的日子里,我们有了儿子。耳濡目染,我的这种伎俩,也被儿子灵活运用了。一天夜里,儿子突然从被窝里探出头来说:"爸爸,我要尿尿。"老公愤怒地朝儿子瞪着眼睛说:"男子汉,大丈夫,自己去!"儿子也不甘示弱,嚷道:"卫生间没灯,我害怕!"这时,我在被窝  相似文献   

10.
相传,一些阿拉伯人为了给牲畜提供牧场,居住在沙漠里。他们习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男子,他有一个年迈的母亲,老人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大部分时间丧失记忆,对儿子时常胡言乱语,不允许他离开自己。老人年老昏聩,言行怪异,使得儿子苦不堪言。儿子认为,如此下去,他将在族人中毫无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家长来信: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他从小就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坐在凳子上不能静一分钟,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爱在课堂吃零食;在家有时也会偷拿我的钱,说了他,他也说自己改,可还是会拿。一年级被诊断为多动症,经过药物治疗,在校多动的行为有所改善,但是班主任经常向我反映,班级同学物品时不时缺少,后来发现都是我儿子私自拿走的。  相似文献   

12.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坐在公园里唉声叹气。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兴高采烈地找到他:"亨利,我看到一份杂志,上面有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的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而他儿子的特征几乎和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在他拿起那份杂志琢磨半天之后,他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之后,他对自己的看法竟完全改变了,以前,他自卑自己个子矮小,而现在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个子矮小有什么关系!当年我爷爷就是凭这…  相似文献   

14.
1、玩文弄字 古时,有一个地主请了一位哲学家来教育他的儿子。一月后,地主问哲学家他儿子学习怎样。哲学家答道:“七窍已通六窍也。”  相似文献   

15.
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一个儿子酷像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朋友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见着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当然知道这是他的儿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羡起这一种生生不灭、永存于世的境界吗?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说法,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于他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因为他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就直接来自他和儿子相处的经验和痛苦的思索。如果没有残疾的儿子,自然就没有这部小说,他也就不见得会享有广泛的声誉。对于大江健三郎来说,1963年无疑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出世了。这原本该是一件喜事,却从此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分享认真     
佛教里面有一个修行法门叫做“回向”,把自己修行或诵经所积的功德,回向给亲朋好友、远戚近邻、乃至冤家债主……,将小小的功德回向给众多的人,让自己的修行功德可以利益更多的人,能够回小向大。 我常常将“回向”解释为“分享”。 在佛前虔心地将所受功德利益.藉由仪式回向给某某人是一种方式,而我总觉得,另一种更直接的回向方式却是分享出去,藉由语言、文字或行动,把内在的喜悦传达给他人,让他人也能分享你的快乐。 我常做的比喻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王学富 《天风》2022,(6):56-57
<正>在圣经记载的浪子回头的故事里,人们常常谈论那位慈爱的父亲,他宽恕自己的小儿子,也常常谈论那个小儿子,他是一个回头的浪子,但很少谈到大儿子。今天我来谈谈这个大儿子,尤其是这个故事里反映的一种大儿子心态,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好孩子现象”。  相似文献   

20.
滕吉菊 《天风》2005,(11):6-7
经文:路15:11-32卢云以圣经为题才在他所著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里对浪子的比喻当中,小儿子、大儿子、及父亲的人性有很精辟的见解。甚至他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里,因为他看到自己在比喻中是那个浪子,又是那个大儿子,他还看到自己应该作那个父亲。在浪子比喻中这三个角色中,他探讨了世人怎样离开神,成为浪子,也探讨了人心灵深处真正的渴望。让我们从他的角度来看看小儿子、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结,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