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日蝉声唱     
正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相似文献   

2.
蝉情,蝉趣     
正夏天是属于蝉的,蝉是夏日的精灵,没有蝉鸣的夏日,是枯燥无味的。自古以来,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叫,文人墨客们多借蝉鸣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首清新淡雅的咏蝉诗:"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又有李百药的《咏蝉》:"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初唐著名诗人虞世南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头拿着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下拾东西一样,一粘就是一个。孔子问道:“您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去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三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下五个弹丸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正"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又是一年蝉鸣时,窗外湿润的空气中充斥着知了的鸣叫声,这声声的蝉鸣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童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的老家山东泰安的小山村,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像样的玩具,所有玩的东西几乎都是自制的,粘知了就是孩子们最喜爱、最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5.
蝉雨湿轻愁     
正汪曾祺在《夏天的昆虫》中描述:"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流露出汪老对乡村诗性恬淡生活的缅怀和眷恋。三国曹孟德曾作《蝉赋》:"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噭噭而弥厉兮,似贞士而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  相似文献   

6.
孔子周游列国,在去楚国的路上,他看见树林里有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一粘一个准儿,就仿佛从地上拾取一样。孔子感到很奇怪,就向那个驼背老人请教其中的秘诀。驼背老人告诉孔子说,自己是通过在竿头累放丸子不坠落的方法来练习的。当竿头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粘蝉也就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了。驼背老人坦言,虽然天地很大,万物满目,但自己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决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关注,因而粘蝉屡屡成功。孔子对其赞叹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相似文献   

7.
拾柴     
正到了秋天,树木落尽了树叶,汶河岸边的芦苇荡里的芦苇也收割后垛在了大队林业院子里。树林和沙滩也都光秃秃的了,奶奶就带着三五岁到十来岁大小的我们兄弟七八个,去树林里拾柴。树林里大多是杨树、柳树,风吹过后,就会从树上落下一些干枯了的小树枝。说是去树林或者沙滩上拾柴,其实是奶奶带我们去那儿玩,主要是照看我们这些孩子;那时大人都在生产队里没日没夜地劳  相似文献   

8.
正植树鸟从一棵甜叶柳树上折下一段树枝,然后把它插进土里,便吃起叶子来。树上的金丝猴见了,笑道:"我说植树鸟,你在树上直接吃叶子就行了,干吗还要费那么大的劲,把甜柳枝插进土里?""虽然把甜柳枝插进土里费些劲,但我吃完叶子,甜柳枝遇到雨水就会成活,这样树林里就会又多了一棵甜柳树啊!""你可真逗,难道这偌大的树林里还愁没有你吃的吗?"金丝猴笑道。"我想,树林里的树多了,对我对大家都有好处,你说是吗?""是,是吧——"几年以后,树林里又多了一  相似文献   

9.
读蝉     
正蝉,俗称"知了"。它是世间的精灵,用微小的躯体,鼓噪着整个夏天;它居高枝,饮清露,不避风雨,用短暂的生命,演绎出美妙的华章。蝉,在黑暗的地下,寂寞经年,数番蜕变,才等到一个夏天。它由卵而蛹,再羽化为蝉,一般要等待5到7年。然而,它的生命,却最多只有90天。秋风划过,它的生命就要宣告终结。可它并不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悲泣,而是  相似文献   

10.
正酷热的夏日,乡村男孩喜欢的虫子有两种:知了和蝈蝈。知了躲在树上,蝈蝈藏在庄稼地里,它们高唱低吟,烘托着时节的气氛。知了没法养,它细细的管状嘴巴吸取树汁,离开树就活不了几天。蝈蝈像蚂蚱,长着一对强劲的大牙,可以吃叶子、花瓣、瓜果,只要好好养它,能活上好多天,比知了更有乐趣。养蝈蝈先要去庄稼地里逮,不同庄稼地里的蝈蝈长相和性情也不一样。大豆地里的蝈蝈浑身碧绿,谷子地里的蝈蝈像生了一层铁锈,红薯地里的蝈蝈介于两者之间。铁锈色的蝈蝈被我们叫作"铁皮蚰",活泼好斗,只要对着它吹一口气,它就会架起翅  相似文献   

11.
入暑以来,蝉声大噪,正是捕捉知了龟的好时节。知了龟是蝉的幼虫,用它做成的油炸金蝉,色泽金黄,入口酥软,营养丰富,是难得的时令食品,更有唐僧肉的美称。黄昏时分,我右手提瓶,左手持竿,紧随大哥的灯光入林捕知了龟,兴趣斐然之余且有所思。  相似文献   

12.
打开喜爱的书 轻松自由地读 让书香浸润自己 让快乐在文字里跳舞 如沐柔柔春风 如同花园漫步 书香里的波涛风雨 书香里的甜辣酸苦 书香里的金戈铁马 书香里的云卷云舒 书香里的悲欢离合,「 书香里的宁静自如~翔 就这样陶然沉醉 就这样心潮时起时伏 在哲思中汲 在品味中赢 在隽永中体 在宁静中收获就这么快乐地读——感赠《思维与智慧》@孟宪法!读者山东~~  相似文献   

13.
刚到夏至,一道亮丽的风景便在乡村的田野、村落构筑。晨曦中,那些趟过生死界河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只有它们才阅尽生命的沧桑,深谙生命的真谛。正午,骄阳炙烤大地,蝉用如利剪般的鸣声,撕剪着午时静寂的帷幔,嵌入小憩者的梦境;傍晚,蝉声追逐着炊烟,炊烟缠绕着白云,白云漫游于蓝天。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是造物主给乡村最高雅的赏赐。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无论是"清泉石上流"抑或是"鸡鸣桑树巅",无论是"穿林打叶"声,亦或是"惊涛拍岸"声,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宁静恬淡或激昂的声音给人们注入新的生活的激情与动力。叶子落地的声音让我们懂得了生命重在奉献。当叶子扑向大地怀抱的那一刻,我想它肯定是满含微笑的,  相似文献   

15.
当太阳开始灼人的时候,树上的蝉便开始了它们经久不息的鸣叫。栖息于树荫之间的歌唱家们不知道哪来的那么一股热情,从早到晚不知疲倦,高亢的歌喉始终那样清脆响亮,仿佛满腹里积贮了很久的情感需要尽快释放似的。我一直不明白,蝉们的鸣叫到底是出于欢畅还是由于悲哀。  相似文献   

16.
古代蝉纹见于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砖石以及汉魏以后的冠饰中,这些不同时期或写实或变形的蝉纹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早期的图腾崇拜以及先人对不死复生的生命期求,其中掺杂了道家神仙羽化思想、佛教生死轮回信仰、儒家清高自持的道德准则,古代的蝉纹因蝉"不死复生"的特性而被赋予了深刻的生命文化内涵。蝉感清风凉露之金气,善治肝经风热之惊痫癫狂;其声清越,能治音哑;蝉蜕轻虚外达,能透疹外出;其轻虚易脱之象,又可治目翳及妇人产难胞衣不下,其功效体现了医药法象之妙用。  相似文献   

17.
一嘉靖三十四年盛夏的一个傍晚,一阵骤雨冼去了终日的烦躁。落日金辉将青田县的山山水水染得通红;晚风徐来掀动满湖碧翠,硕大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璀灿的水珠。知了又一声声一阵阵地唱起来了。晚饭过后,邝夫人沐浴罢拿了把团扇来到书房,她本打算请了老爷一起到后园的绿雪轩上去乘凉,不想又碰上老爷兀然独自躺在靠椅里闭了眼睛想心事。这老爷是嘉靖  相似文献   

18.
正那个夏天的夜晚,月光潆潆,院子里仿佛蒙了一层纱。鸡们在窝里打鼾,兔们在笼中梦呓,我披了皎洁的月光,走出家门。忽而跌进蝉鸣蛙叫里了,就醉了。一束黄晕的光,在夜色里,和星星打情骂俏。一阵欢笑声起,我顿然醒转过来。黄晕的,  相似文献   

19.
正记忆中,所有难忘的事情都发生在夏天。"夏天"两个字,天生就像台湾的小清新文艺片,不由得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窗外的知了在茂密的树枝间不知疲倦地歌唱;数学老师在讲台上扯开嗓子、唾沫横飞地讲解一道道艰深枯燥的立体几何与三  相似文献   

20.
于强 《思维与智慧》2012,(12):20-21
冷战时期,一堵高墙将美丽的柏林一分为二。12岁的娜莎与爸爸克鲁兹就住在离高墙不远的一座小房子里。这天是周末,娜莎兴冲冲回到家。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只蝴蝶标本。克鲁兹记得,离家很远的地方有片小树林,那里总是有美丽的蝴蝶飞舞。父女俩来到林子边,发现美丽的小树林已被多年的战火糟蹋得不成样子。不过,他们还是在那捕获到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回到家后,娜莎小心地把蝴蝶固定在了标本盒里。突然,她大叫起来:"爸爸,蝴蝶的翅膀上有字。"克鲁兹接过标本盒仔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