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无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情绪体验。它被视为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现代人比任何时代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无聊弥漫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排队等待时会因为无聊而不停地刷手机,抑或对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感到无聊,缺乏意义感。无聊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是一种与世界脱节的体验,人们感到被困在看似无穷无尽、令人不满的当下。无聊时,我们的周围环境就会枯萎,变得贫瘠。  相似文献   

2.
<正>无聊作为一种常见的、不可忽视的情绪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聊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一种状态,比如在堵车、排队等待、输入大量数据时。不时听到身边的同学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学习生活丧失兴趣和缺乏意义感。无聊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对注意、认知、情绪、个体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是个会让人感到极度无聊的国家,你很难在晚上10点还看到有人在饭店里吃得热火朝天,你也很难见到人们兴高采烈地满大街狂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好像人们"无聊得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4.
自陈测量方式是无聊感研究中最早、最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文章中介绍了具有高信度、效度的BPS、BS、BC、JBS、LJBS、LBS、FTB和SBS等无聊感测量工具,分析了这几种自陈测量方法的优势及劣势,并对无聊感测量工具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玉 《大众心理学》2022,(12):40-42
<正>一名俄罗斯男子偷了一辆军用坦克,开进了当地一家超市。如果你认为他有充分的理由,那也情有可原。但是记者们报道:他只是觉得无聊才这么做。关于无聊的麻烦制造者的故事比比皆是。从无聊的店员火化一只老鼠开始,到一名爱尔兰人用弹丸枪瞄准司机时被抓,这些新闻故事经常出现。而我们对无聊的解释往往引起人们的困惑,是什么让无聊驱使人们去偷军事装备,在工作中看电影等等,无聊真的那么可恶吗?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将无聊确立为现代生活基本情绪,但是无聊情绪在什么意义上支配着现代生活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主题。本文试图将海德格尔无聊现象学放回到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处境,阐释无聊与以计算、加速为特征的技术主义运作机制的内在关联,并论证无聊就是当今时代的时间图像。由此,海德格尔的无聊现象学上承帕斯卡、克尔凯郭尔等对现代世界历史命运的判断,下启阿甘本等对机器文化和加速社会的批判。最后本文将简要探讨深度无聊如何可能开启一条克服技术主义危机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周浩  王琦  董妍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98-107
无聊是个体由于知觉到生活无意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 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 有关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业成绩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揭示了无聊的负性作用。但是, 无聊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相关研究层面, 概念定义尚没有完全统一,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完整的模型结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究无聊的作用机制, 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来改善人们的无聊状态。  相似文献   

8.
苗芃 《应用心理学》2023,(2):147-153
为探究无聊个体的独特性偏好,研究1初步检验了无聊倾向、意义寻求动机、独特性选择的相关关系,研究2操纵状态无聊并检验其对意义寻求动机和独特性需求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无聊显著正向预测独特性选择和需求,意义寻求动机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无聊与独特性偏好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无聊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510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意志控制问卷和认知失败问卷考察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意志控制在无聊倾向与认知失败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低意志控制水平下无聊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失败,而在高意志控制水平下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无聊倾向能间接地通过意志控制对认知失败产生影响,意志控制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40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无聊倾向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无聊倾向负向预测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抑郁情绪调节效能感及愤怒情绪调节效能感;无聊倾向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和抑郁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无聊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外常用的无聊倾向量表,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等方法,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无聊倾向问卷。并对97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无聊倾向性的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问卷分为两个维度: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2)这两个维度由6个因子组成:单调性、约束性、孤独感、紧张感、自控力和创造力;(3)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无聊指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身边常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于是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他们的斗志被磨灭,激情停留在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同时,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苍凉着,哀老着。他们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将来,"没劲"郁闷"没意思"无聊"无所谓"混呗"变成了这些孩子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中究竟谁怕谁?是丈夫怕妻子,还是妻子怕丈夫?咋一听,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说荒唐,至少也有几分无聊。 从理念上讲,夫妻关系是神圣的,是一种缘份。而且一夜夫妻百日恩,少是夫妻老是伴。夫妻之间本应  相似文献   

15.
1934年4月22日,鲁迅先生写过如下一篇杂文,题目是《朋友》。全文如下: 我在小学的时候,看同学们变小戏法,“耳中听字”呀,“纸人出血”呀,很以为有趣。庙会时就有传授这些戏法的人,几枚铜元一件,学得来时,倒从此索然无味了。进中学是在城里,于是兴致勃勃的看大戏法,但后来有人告诉了我戏法的秘密,我就不再高兴走近圈子的旁边。去年到上海来,才又得到消遣无聊的处所,那便是看电影。 但不久就在书上看到一点电影片子的制造法,知道了看去好象千丈悬崖者,其实离地不过几尺,奇禽怪兽,无非是纸做的。这使我从此不很觉得电影的神奇,倒往往只留心它的破绽,自己也无聊起来,第三回失掉了消遣无聊的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无聊倾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9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以积极应对与无聊倾向为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不能直接显著预测学业倦怠,无聊倾向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以消极应对与无聊倾向为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能负向显著预测学业倦怠,消极应对与无聊倾向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积极/消极应对-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中均成立,且达到显著性水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公正世界信念对学业倦怠的作用机制,并为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缓解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喜欢是人们对外界所产生的一种乐意于亲近和迷恋的感觉,能够有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喜欢是一种情绪,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会有使不会的劲儿,而对于不喜欢而又需要去做的事情,我们会变得颓废无聊。对于我们喜欢的人,我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对新生不能很好适应学校新的环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及心理上的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的一种心理学概念。适应不良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或多或少都要经历的一种心理历程。有关新生适应情况调查显示,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油画由于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当时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哲学背景、国内油画发展需要、西方文化经济等原因的作用下,呈现出对"无聊状态"的关注,它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无聊只是一个表象,隐藏在里面的是普通人最贴切的真实,崇高和激情已不再是这一代人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