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创建了以"六艺"为核心的经学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在汉以后的典籍分类中,儒学分布在六艺与诸子的不同部类。"六艺"与"诸子"不仅仅是典籍形式与学术形态的不同,二者的思想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六经"与"诸子"的思想主体分别是君王与士人,相应其思想旨趣也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孔子创建了以"六艺"为核心的经学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在汉以后的典籍分类中,儒学分布在六艺与诸子的不同部类。"六艺"与"诸子"不仅仅是典籍形式与学术形态的不同,二者的思想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六经"与"诸子"的思想主体分别是君王与士人,相应其思想旨趣也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指物论》的诸家见解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公孙龙子》特别难读难解。宋濂《诸子辩》这样地讲到《公孙龙子》:“予尝取而读之,白马非马之喻,坚白同异之言,终不可解。复屡阅之,见其如捕龙蛇,奋迅腾骞,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辩也!……苟欲名实之正,亟火之。”由于读不懂,甚至想赶快烧掉这书哩!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诸子的论说系统中,儒家是最重孝的学派."孝"作为子事父的伦理要求,包括"孝生"与"送死"两个方面.本文简要回顾了儒家关于孝的一些说法,并通过考察墨、道、法三家关于"非孝"的不同言路,进而与儒家比照对观,发现它们思想性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说,先秦诸子以"孝"为中心的论辩境域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言说路向,为我们切近了解诸子之间不同的立论基调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孔子本是一个很平实的人,用顾颉刚先生《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的一句话说:他是一个最诚实的学者,但他却在毁誉之间的夹缝中走上卓然不可亵滨的至圣偶像的宝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虚构7是不幸的补偿,欲损其秘,我认为研究战国时代诸子的孔子观是最具启迪意义的。战国诸子学的崛起,不仅是“各以其道相胜”,而且对孔学构成了共同的挑战。在战国诸子多维视野中认同一个孔子那里,墨子看见无用的奢淫,《庄子》看见大盗的祸首,盗防看见道德的伪善,圣徒看见人性的光辉,法家人物看见社会的毒素。兹尝试评述一二。对孔墨在…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活动,许多人都会,但其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最常见的有盲读、死读和硬读.所谓盲读,就是对所读的书不加选择.盲目地读.世上的出版物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选择那些我们最需要的,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书去读.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当浪费生命去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我以为,一个人不想读什么书,比一个人读过什么书或想读什么书,常常更能体现其读书素养.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经常是鱼目混珠、  相似文献   

7.
孔孟荀三欲说王强早在宋儒以其尖锐的形式提出理欲之辨之前,哲学的人欲思辨,就已在先秦诸子中展开了。不过,在先秦诸子的哲学框架中,尚无欲的道德本体对待物-理。尽管苟子在其欲辨中已经触及到了理,但此理并非绝对的道德本体,也不是欲之固有对待物。天理人欲的二分...  相似文献   

8.
一杯白开水     
她和他相识在一个炎炎夏日,南方的夏天,让人有种说不出的闷热之感。他们的爱情,也如同火热的夏天一般,充满着激情。每次见面,他总会问她想喝什么,她笑着说,橘子汁。他皱了皱眉头说,这种水,还是少喝,夏天喝白开水最解渴。她说他老土,还说白开水多没味道。他不语,由着她去冷饮摊上买橘子汁。  相似文献   

9.
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中华思想文化的许多成分,都可以从诸子百家找到某种因子。诸子百家争鸣开端于春秋末期,是直接由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而来的。没有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孕育,就不可能有其后的诸子百家争鸣。可以说,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诸子百家争鸣的直接准备,也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如果不了解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不仅难以认识诸子百家,也不可能很好地认清其后的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曾立格 《心理学报》1980,13(4):21-25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生卒年不确。大约生于公元前三一○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二三○年左右。在战国诸子中,他是跟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也是在当时学术研究上最有成就的一位唯物主义者。在现存的《荀子》三十三篇中,约有四分之一涉及心理学问题,是先秦诸子中讨论心理问题最多的一位。因此,对他的心理学思想作一番整理,可以使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是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和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听力是在听的练习里培养起来的,是在反复的训练中学会听音、辩音和综合理解的能力的整合,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呢?一、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最有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于汝波战国是《孙子兵法》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思想对当时的兵学理论、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但成为当时军事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此书在战国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其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批判地吸收前代儒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子学说,来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他在《非十二子》中批判他家他派,以仲尼、子弓的正宗传人自居;依此,他对孔子思想学说应是全盘继承。但是,他又提倡在学术上“宗原应变,曲得其宜”(《荀子·非十二子...  相似文献   

14.
罗根泽的《管子探源》,是20世纪《管子》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考察《管子探源》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可以窥探罗氏诸子学的内在理路,而在现代学术史上,罗根泽的诸子学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对先秦两汉各家诸子之学的探究,其目的是为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此历史眼光,推动他考辨先秦两汉诸子著作的真伪、作者和时代,以便准确定位各家的思想学说,而不是在辨伪之后抛弃伪作,所以他在"古史辩"派中独树一帜。为了切合历史真实,罗根泽审慎选择自己在诸子学研究中的立场,避免将诸子学术与西学概念攀缘附会。罗根泽的诸子考辨之学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超越乾嘉考据之学;二是对西学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刘晓东 《管子学刊》2005,(4):107-110
在战国后期的子家著作中,“亡国”一词往往不是用以指陈灭国的事实,而是指称必亡的政治形势,进而也被视作与“王”、“霸”、“危”并立的一种国家类型。作为国家类型的“亡国”,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君主失制。战国诸子语文中“亡国”含义的多重性表明,上古中国政治思想着眼于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在国际的竞争中生存。这与以城邦为视域的古典希腊政治哲学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杂家新论     
杂家之名 ,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将百家学说总结出有特色的十家 ,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又说“诸子十家 ,可观者九家而已”。哪一家谈不上可观呢 ?他把小说家列于最末 ,说“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可见十家之中被排除的是小说家 ,而杂家还是被列在“可观者”之中的。然而自班氏之后 ,学者士人于前七者研究甚多 ,于杂家则着眼较少。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杂家不成体系 ,东拼西凑 ,支离破碎 ,不值得研究。有些人研究《吕氏春秋》 ,也否认其杂家代表作的地位 ,总是想找出它…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的杂家恐怕要数《管子》。它是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不同学派著作的汇编,其主要部分可能出自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之手,秦汉之际又有所增补附益。其内容十分驳杂,从文体看,大部分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少部分以记叙为主,或者是故事和对话的混合。文章风格和文字水平很不一致,象是一片林林总总的原始森林,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18.
正通,观其所礼《史记》这部益智经典,可通古今之变,成就一家之言。"通,观其所礼"是《史记》借给人们的一双慧眼。对于国人而言,国学经典《史记》就像一缕古老的乡愁,即使远隔万水千山,也依然萦绕心头,人们总是念念不忘,牵动着思念。《史记》既为宝典,效力无边。因为"典者,经典也,读经而后知,非读经无以养性;策者,史策也,读史而后行,非读史无以明志。时者,四时也,春夏秋  相似文献   

19.
对《晏子春秋》的再认识——兼谈古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最早记载该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他在《管晏列传》中云:“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确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史记正义》引《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未著录撰书人姓名。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称“《晏子》八篇”,仍在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诸子年代的研究中,老子极为关键。但《史记·老子申韩列传》讲老子而三其说:一为老聘即李耳,楚苦县人,周守藏史,孔子问礼焉,周衰西去,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一为老莱子,亦楚人,与孔子同时,“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还有一个是周太史儋,与秦献公同时。这些当是根据汉代的《老子》书和老子传说。另外,传文还提到魏有段干宗一支,传为老子之后,也应是根据汉代段干氏的谱牒。司马迁作《史记》有互文相足、兼存异说之例,故一传而三老并叙。他所说的前两个老子虽著书不同,老聃之书是《道德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