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哥的今昔     
林少煌 《天风》1994,(1):21-23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乘车前往潮安探望比我大10多岁的远房表哥。 下车之时,还隔着韩江,我又上了渡船。轮船乘风破浪,已过韩江中心。然而,我心情却十分的烦躁与不安,也有顾虑的成份。哎,我那表哥,真令人担心。听说,他现在已是阔老板呢,而且,已归于基督名下,可我仍然不甚相信!因为,以前的表哥对我来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 往事历历,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那是有一次跟着表哥拍了一夜照片,使他一下  相似文献   

3.
正前段时间,我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总公司进修。一个周末,生活在那里的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家吃饭。我到的时候表哥表嫂都出去了,是他们的女儿梅丽莎给我开的门。我进门后她告诉我她的父母很快回来,让我等一下。然后,她就跑去洗手间洗手。路过时我不经意地瞟了一眼,看到梅丽莎那认真的动作,我以为她是要吃什么东西。没想到我刚坐下,她就跑到书房拿了一本书坐到我身旁,一边看一边陪我等。我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梅  相似文献   

4.
正常常梦到我的高中三年。梦里没有高考,没有课堂,没有老涛,却总是定格在这样一幅场景:撕碎的试卷从高楼撒下,漫天飘飞,像雪花,像不羁的年华。梦里的我是快乐的,如释重负的那种快乐,然而梦醒后,总有种不明所以的失落。我是怀念那三年的。至少因为老涛。"老涛"是我们给班主任起的外号,他总是扮演"笑面虎"的角色。刚进校的前几个星期,我由于"迟到早退,屡教不改,私自带手机违反学校规定"而被老涛喊出去一顿痛斥。一时间,我成了他首次考虑要"重点培养"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只问耕耘     
表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一生养育了八个儿女,却个个有出息,他们像棋子般散落在大江南北,晚年的表哥在儿女们的极力劝说下搬进了小城。一日,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去讨教表哥,在我看来,养育八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我所承担的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诸葛婴同志看到后写了书评《勇气与眼光》,(见《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下简称诸文人诸文主要是对我曾经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有不同看法。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值得欢迎的。然而,诸文所提出的问题、对本人的指责及其该文自身的严重失误,我觉得都有必要给予回答,且愿借此机会请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马克思的箴言”诸文大段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4-265页的话,意在指责本人“不去考察原意,应该说有点儿戏”。这里有个问题:假若作者真的“仔细…  相似文献   

7.
正表哥种了二十多年桃树,有几十亩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枝丫间便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  相似文献   

8.
正雪域,神山,岁岁往复,人们踏上高寒的净土,以苦行僧的姿态一步三叩首,只为瞻仰心中的神圣。我不愿做山顶的佛陀,静候万年。我不愿坐在神殿中以悲悯的目光审视形形色色的众生之苦。离人间太远,心也便成了石头,见惯了悲苦,便无所谓悲苦。宁愿做一个信徒,千万信徒中的一员,踏上层层阶路,随着众生潮涌,行至山上。然而,大多数人不愿做信徒,不愿做万千中的些微,不愿做沧海中的一粟。然而,大多数人向往  相似文献   

9.
那年夏天,我去外婆家所在的山村过暑假。某日,一场暴雨过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孩子拎着篮筐向山坡跑去。我问表哥:"他们在干什么?"表哥说:"拾蘑菇。"我很高兴:"我们怎么不去呢?"表哥说:"迟了,大的、好的,都被人抢走了。"我感到遗憾。表哥一笑,说:"喜欢捡蘑菇?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地方,不过有点远,要翻一座山头。"我赶紧换鞋,说:"现在就走!"跌跌爬爬地翻过山头时,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我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现属浦东新区)一个贫寒农家,1945年11月16日生辰。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年仅35。母亲携我兄妹三人,日子过得很艰难。虽然如此,母亲还是让我到川沙县穗成小学去读书识字,那是1951年秋。而我妹妹一辈子没有机会上学,她七岁就开始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11.
庄子“吾丧我”的解释历来受到注家关注,在“吾”“丧”“我”三字均有意义之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吾”“我”的解读,甚至形成了“求吾”和“解我”两条诠释路径。然而,从“吾”“我”入手解释“吾丧我”,是将“丧”的意义一般化,由此带来实践中不能实现的缺陷。本文认为“丧”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吾”“我”的理解方式。无论是其在短语中的动词词性,以及其在文段中表现出的实践真切性,还是作为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的工夫指点,“丧”字的隐喻较之“吾”“我”更具基础性。可见,“丧”的意义值得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引领     
正表哥三代单传,做梦都想有个儿子,可婚后表嫂生的偏偏是个女娃。而更让他几近绝望的是,由于身体原因,表嫂以后已经不可能再有身孕了。于是乎,表哥连同他的家人便视表嫂为扫把星,整天指桑骂槐,后来居然以传宗接代为借口在外面寻花问柳。终于将一个身怀六甲的打工妹领回了家,并向表嫂摊牌:你既然生不了了,就赶紧腾地儿!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家公司苦干苦熬了多年,终于如愿以偿坐到了主管的位置。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有点作为,就赶上了公司人事大换血。在新一轮的竞聘中又遭遇"滑铁卢",正好身体不适,就借机辞职休整。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重新应聘到一家公司做文员。然而上班后,我只是做一些与文案无关的杂活。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我眼里的"小字辈",却对我指手画脚:"帮我复印个材料,经理着急要!""这个快递得发给客户,我实在走不开!"……在以前的公司,这些活都是我指  相似文献   

14.
“你的表哥无论大考还是小考都是第一,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总是……”妈妈看到我的成绩不如表哥,又开始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了。我想哭,但是已经没有了眼泪,只能默默无声地听完妈妈的唠叨。带着几分沉重、几分自责、几分自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自己的小屋,看着让人烦恼的成绩,我又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15.
渊声 《天风》2012,(10):58
[问]我是一位中年女性,命运多舛。自幼母亲离世,三年前丈夫爱上别人离我而去,从此唯一的儿子成了我生活之希望。可上个月他因整日在网上玩游戏而被学校警告,我自己又患心脏病,所以,没日没夜睡不着,想想做人真的没意思,难免埋怨。请问,为何我的人生有那么多的苦难?这是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吗?  相似文献   

16.
李桂文 《思维与智慧》2009,(7):M0002-M0002
我与《思维与智慧》初逢是在2005年5月。尽管那是一个草长莺飞如梦幻般美妙的季节,然而,即将面临高考的我却时时感到压力的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摊里瞥见了你清丽的身影,轻轻地翻开靡页,我便被你精彩的美文所吸引。是你的鼓励让我顺利地度过了那个苦涩的6月。从此,我的心中对你便有了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7.
史道刚 《美与时代》2013,(11):76-7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实施一段时间,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便成了所有老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点认识和思考浅谈于此,望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正刘同早年就是一"屌丝",高中时他一度写下:"谁的17岁比我惨。"他曾是个"三不理"的人:父母不理、老师不理、同学不理。可到了35岁成了副总裁、资深媒体人、王牌娱乐节目制片人、电影制片人,上了年度作家富豪榜。这一场成功的逆袭从何而来?奇特简历谋好职刘同从师范大学毕业找工作压力非常大,他深知首先要写好、做好简历。他在写简历时动  相似文献   

19.
"自""己""我"及围绕其形成的一系列范畴,在杨简的《杨氏易传》中经常出现,这些范畴理应作为考察杨简心学思想以及解易方法的一个重要视角。"自""己""我"这三个范畴的含义有同有异,它们的频繁出现体现了杨简心学思想中突出主体意识的一面。这三个范畴都有多层次的含义:"自"包括了"本心"本自善的先验性、"本心"自然善的自发性、"本心"各自善的主体性等含义;"己"既具有贬义的"己私"意,也有强调"本心"主体能动性的"能己"之意,还有扩充自我的"己易"说;"我"有"毋我""无我"中的我执的含义,以及具有"唯我论"倾向的"易道在我"说。  相似文献   

20.
正找工作,大都盯紧的是待遇好的、提升空间大的,而对待遇低的、繁忙不堪的工作,往住不太待见。久而久之,后面这类工作成了"冷板凳"。我从原单位辞职后,转行到一家公司当档案管理员。干这差事,枯燥乏味,关键是很难干出成绩。我偏偏跟这"不好"的工作较上了劲儿,不仅将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留心各种资料折射出来的问题。三个月后,公司开展意见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