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8)
<正>佛教历来有致力于公益慈善以利益大众、回报社会的传统。千百年来,佛陀教导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犹如一盏长明不熄之灯,始终温暖着世间,照亮着人心。在竹西佳处、淮左名都的古城扬州,就有这样一个基金会,弘扬仁爱精神,致力公益慈善,凝聚各界爱心,传递无尽心灯。2013年12月,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经江苏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成为扬州首家由众人捐资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苏北地区首家宗教慈善基  相似文献   

2.
正拆字联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别具一格。我国历来不乏含义深刻、富于谐趣、构思奇巧的拆字联佳作,读之意趣盎然,兴味无穷,令人拍手叫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至交。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他正与三个木匠为庙顶设计一只木质的小狗。四人围在一起,对着小狗品头论足。苏东坡灵机一动,上前对佛印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副拆字联,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头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來(来的繁体字),人短木长。"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人们说龙道龙、吟龙咏龙、画龙雕龙,炎黄子孙以龙为图腾,封建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笔者从报刊上收集到的嵌"龙"联语,择几则介绍如下。这些联语虽说不上曲折复杂,但每则故事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浩瀚的联苑中,鲜花入联的有趣故事可谓俯拾即是。现采撷一二,以飨读者。清嘉庆年间,时任山东巡抚的铁保设宴于大明湖沧浪亭上,为当时的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任满离职回京而送行。席间,一群文武大员迷恋湖光山色,于醉酒醉景之间,众人推让刘凤诰吟联一副以助酒兴。刘凤诰心旷神怡,触景生情,面对大好山(市南郊的千佛山)湖美景,脱口而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众人听罢拍  相似文献   

5.
扬州漆器制作工艺精巧,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代表之一,其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工艺美学价值。历史上扬州漆器经历过繁华与衰落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扬州漆器面临着人才不足、"用"与"美"相矛盾等困境。对此需要全方位培养传承人,特别是培养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同时要将扬州漆器的"用"与"美"结合起来,并重新定位市场,发展现代产销通道,推动扬州漆器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有天主教教堂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的《鄂多立克东游录》一书中。鄂多立克大概于1322年至1325年之间到访过扬州,他在书中记载说:"当我在这条塔刺伊河上旅行时,我经过很多城镇,并且来到一个叫做扬州(IAMZAI)的城市,吾人小级僧侣在那里有所房屋。这里也有聂斯托利的教堂。"其中"吾人小级僧侣"是指从圣方济各修会中分离出来的小兄弟会。1952年左右,文管会专家耿鉴庭先生在扬州南门水关附近发现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那些出自少年儿童的巧对妙联,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赞赏不已。宋代邱琼从小才学出众。一次,他与同窗为争座位而吵闹。塾师便出句让他俩对,谁能续了上联谁先入座。于是,塾师脱口吟道:"细雨肩头滴。"此时,邱琼不假思索率先续了下联:"青云足下生。"塾师听罢,赞不绝口,邱琼也因此赢得了座位,而那同窗也没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8.
正纪晓岚是位对联高手,他的文学才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所以,乾隆经常用联句来考他,纪晓岚总是每问必答,对得天衣无缝。一次,乾隆逛京城,由纪晓岚陪着。他们路过一座东岳庙,在庙宇的旁边,有个地方戏台班子正在表演《西厢记》。《西厢记》是当时流行的一出名剧,所以观看的人很多。乾隆就借此吟出一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联语中,巧妙地嵌入了方位词"东""西""南""北"四个字,表达了较好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正明朝名臣于谦身居高位,忧国忘家,常以"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自勉,曾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志。于谦在河南、山西等地任官时,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体察民情。他的俸禄用在自己身上极少,常常用来救济贫穷的百姓。于谦为人堂堂正正,每次进京奏事,从不携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他甩甩两只袖子吟道:  相似文献   

10.
扬州漆艺家具在扬州漆器艺术中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形式,通常用中国传统美术纹样作装饰,这些纹样有"装饰性、审美性、象征性、交流性"的特点,赋予了扬州漆艺家具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扬州漆艺家具创新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所谓“离合拆字联”,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把文字或拆开或组合,巧妙地串联在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之中。试辑录几副,并略作分析,与读者朋友共赏。其一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二人大笑,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已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不由触动才思,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大有雅兴未尽之意,所以才责怪小沙弥…  相似文献   

12.
自挽联拾趣     
饶有情趣的自挽联,乃楹联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传,清代湖南某地有个医生,为人正直,不讨好豪门大族,经常施药救贫,深受老百姓爱戴。他在临终前,吟联自挽,以示儿孙。  相似文献   

13.
东篱有菊     
正东篱有菊,开在古人的诗词里,隔着千年光阴,依然芬芳无限。先有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而诗人白居易也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古人为何钟情于东篱之菊呢?细细想来,朝阳升起时,恰恰照在东边篱笆墙下,阳光温暖,菊开得意,纵然是九月微凉,却花韵悠扬。于是东篱菊花,绽放在每一首诗词里。儿时,住在乡村,南园里种有菊花。当繁花开遍枝叶凋零时,菊花却恣意绽放。那时,菊花只有黄色,大朵大朵吐着芬芳,爷爷钟情于菊花,但并不像古人那  相似文献   

14.
烛光愿     
烛光愿赵建霞2月11是露德圣母的庆日,又适逢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嘉善堂口几十名教友不去中山路观赏元宵灯谜、舞霓马灯等民间文艺活动,而在晚餐后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教堂院内的露德圣母山前,举行一场“烛光朝拜圣母”活动。当太阳慢慢地收起余光,月亮露出云端时,美...  相似文献   

15.
冯新 《思维与智慧》2005,(10):53-53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茶助文思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联。这些茶联或咏茶以言理,饱含生活哲理;或吟茶以遣兴,富有诗情画意;或借茶以喻讽,充满幽默机趣。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有人说,人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也是迷的常见。断见、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灯灭,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随着业报因缘,五趣流传,六道轮回,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朝中期,"扬州八怪"横空出世。所谓"怪",无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上有标新立异之处,二是指在为人处世上异于常人。被称为"第一怪"的汪士慎,出生于徽州富溪乡。37岁时,汪士慎携家带口来到扬州,寄居在老乡马氏兄弟的家里。扬州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字画有很好的市场。但这位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总是羞于和买画人讨价还价。于是,他把画交给书画贩子边寿民,请他帮忙卖画。边寿民一次拿走他10册画,不  相似文献   

18.
邢飞 《中国宗教》2020,(4):56-57
"灯"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伴随道教及道教仪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关于道教灯及灯仪的研究有李远国先生的《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詹石窗先生的《道教灯仪与易学关系考论》以及一些研究道教科仪的专论都有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窗子本来就是给屋子透亮的,有人却觉得这一透还不够,又加挂一盏灯。挂在窗口上的灯。我给它取名叫——窗灯。不是对灯的痴恋,而是对光的竞逐。这就是北欧瑞典人。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说:"艺术离不开真善美的法则,交友也离不开真善美。"他的"真善美"体现在:对人一贯真心实意,丁卯分明,从不耍滑,也不卖乖,既不虚情,更无假意。正因为如此,黄永玉广受爱戴,朋友满天下。师恩与良心"丁卯分明"在黄永玉的老师中,有一位叫黄羲,待黄永玉很好。黄羲先生经常给黄永玉开"小灶"。在一次校展上,黄永玉画了一张《屈原行吟图》,黄羲在图上添画了芦苇和江波,并题上鲁迅的两句诗:"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