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相似文献   

2.
3.
换伞记     
前几天,我们商店雨具柜上围着一群人。我跑过去了解,原来是一位顾客几天前买去一把布面晴雨伞,今天来要求调换,而营业员则坚决不答应调换,因此发生争吵。我问顾客:“你为什么买了又要调?”“买了以后感到价钱太贵,想调一把价钱便宜一点的。”这个顾客用恳求的语气说出了要求调换的原因。“你为什么不给他调换呢?”我回过头来问营业员。“他这顶伞已经用过了,所以不能调。”营业员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出了不能  相似文献   

4.
瑞竹岩记     
瑞竹岩名非古也,昔唐楚熙禅师结茅万松山巅,曰德云庵。宋大觉琏禅师兴建梵宇,仍其旧称。逮及明季皇子莅山,见枯竹箨萌,谓为瑞相,因题庵名曰瑞竹。而德云庵自是不显于世。其时,宰官陈天定暨住持绝尘禅师发愿重建佛殿,移其基址,趣落下方,盘石屏冲,林木蓊郁,视昔为胜矣。又复相传有林阁老者,未第时读书山中,及跻贵显,乃建“介石云巢”于殿右。今惟存其残址,俗谓八角楼也。清宣宗时,智宣禅师驻锡瑞竹,禅师为邑望族,梵行高洁,工诗善书,亦能绍隆光显前业,为世所称。厥后道风日微,寝以衰废。洎今岁首,檀越迎请智峰法师入山兴复旧迹。法师学行夐迈,乘愿再来,夙夜精勤,誓隆先德,复礼大悲  相似文献   

5.
记慈父     
我小时候,一个做父亲的就像电冰箱里的灯,家家都有一个,可是谁都不知道冰箱门关上以后那盏灯在做什么。 我爸爸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看见大家好象很喜欢。谁都打不开的罐子他能打开,家里只有他敢独自到地下室去。他刮胡子刮破脸,谁都不会安慰他或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记     
朱运峰(1862—1933),青海省西宁市人。清末贡生。于光绪丙午(1906年)参加礼部在京考试后供职晋省代州。辛亥年(1911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游览五台,记录见闻感受甚详,是为“五台山记”。该文写法以时间为经,各台寺观景物为纬,白描勾勒,错落有致;萦念五台山之情,流连山水之思,溢于言表;叙议嵌合,亦复自然生动。其中提到在“十方堂”遇到来自西宁的僧人,一边喝着家乡的牛奶茶,一边听操着西宁方言的同乡谈禅,非常惬意,认为是“夙缘”,可算一个有趣的插曲。可以想见,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从遥远的青海西宁到山西五台,正如作者所说:“历经幽险,车殆马烦,不以为苦者,游五台偿宿愿也。”现在我们把镜头的流光,倒溯到八十年之前,借助一位青海文人的眼睛,让读者诸君神游彼时五台情景。  相似文献   

7.
绿窗记     
正清晨,当熹微的阳光照上小窗,窗前的桌面上,便映出一片新绿,整个屋宇,也像浸进恣肆汪洋的绿意中。因为,我在窗外种了几株牵牛花,阳光是从绿色的藤蔓间筛进来的。小屋宽3米,深5米,总计约15平米。靠后墙,我放了一张床;前墙的窗下,放  相似文献   

8.
甘露寺记     
甘露寺是进入九华山境内的第一座大寺,也是旧时被称作九华“四大丛林”之一的一座大寺。坐车进山的人,一般都是匆匆而过,车既不停,人也就不识此寺的妙处。甘露寺的清幽,也就在此处了。据清人《九华山志》解,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六年,当时是因玉琳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因爱其山水  相似文献   

9.
崆峒山记     
上午向蓝田出发,晚上风尘扑扑赶到平凉。从平凉宾馆的导游图上看到,平凉有山叫崆峒山,称天下第一道山。武当不是道教第一山么?怎么又冒出个第一呢?忽想起去年甘肃有函约我为崆峒山作诗写字,因不知崆峒山之所由终无奉赠,谁知今日它竟在脚下,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了。 崆峒山处平凉西南三十余里,远见并不经眼。在这亿万年被风剥雨蚀的黄土高坡上,会有仙山峻岭般的奇迹出现么?那迥不见边的土峁子海浪一般,人驾车如一叶扁舟,渺小不为他知地重复着  相似文献   

10.
素食记     
我家有素食传统,叔父和姑母都是年轻时起长斋终身,家父虽不长斋而吃花斋,每年也有半数日子茹素。我在二十岁时起开始素食,维持了两年。以抗日期间正在读书,吃学校的大锅饭,无法素食,因而中止。其实也是志愿不坚,否则这种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以后麻木不仁,经常食肉,数十年了。今年春节住在舍侄家中,有亲戚送来两只活鸡,一公一母,很是肥壮,像两个大棉花球似的。天气寒冷,这两只鸡瑟缩俯伏在厅堂的角落里,偎依在一起,互相用尖嘴巴梳理头颈上的羽毛。看起来它们是很有感情的。这样温驯善良的动物,为什么要杀死它,太不应该了。这几天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甚深思考,觉得还是以素食为好。旧历除夕,我掌锅铲坐在火炉旁边当厨师,别人忙着洗菜切菜。一只武昌鱼,本来由他们整治好了,已经去鳞去鳃,剖腹挖肚,里外洗  相似文献   

11.
神仙传记     
记述神仙事迹的著作。神仙的传说,其源甚古,早期记载,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百家之中。迨至秦汉,方士辈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深信寻求。于是神仙传说,遂累见于史传之中。随道教之兴起,记述神仙人物事迹的专著——《列仙传》,也随之问世。企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理想,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而可学,体现了道教的要求。《列仙传》启其端,《神仙传》  相似文献   

12.
夜思记     
正阳策我年少时候被人无端整了,会立马翻脸,后来晓得沉住气,可心里还想着伺机讨还。故而我那时格外喜欢绵里藏针这个词。来人若不加触犯,自然柔软爽滑;若敢用力捏下去,钢针自会扎进肉里。正契合佛家所说的业缘自作。《倚天屠龙记》中有个高僧空见,武功高,佛法更高。面对谢逊这个杀人狂魔,或将其击毙,或废其武功,除一恶,救千万无辜,无  相似文献   

13.
刘智墓记     
我国清代伊斯兰回族学者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江苏省上元人。刘公生于康熙初年,卒于乾隆初年,殁后葬于南京南郊茅家巷墓地,址在今雨花山庄,山麓道旁,坐南朝北,倚山傍水,四周环以竹林松柏,郁郁葱葱,肃穆壮观。墓地大门石牌耸立,门楣正面横书“吾  相似文献   

14.
正去公园溜弯,看见一个老人家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太阳。别人问她:"您老今年高寿了?"她笑,说:"不记得了。年龄就是个数字,天天记在心上怪累的,闲着还不如看看花。你看那棵树,年年夏天都开满一树的花,可香了。"老人家鹤发童颜,眼睛里闪着笑意。我顺着她手指着的方向看过去,不远处有一棵老槐树,  相似文献   

15.
藏经楼记     
江西洪城东南90余公里,靖安县又20公里有石门山,官道蛇行,田畴、水塘、远山、农家悠然陈现。有水名北河蜿蜒相随,水质青碧、沽沽脉脉。河之东有古寺坐静避山坳处,环寺皆山,层峦叠嶂。背之所倚,峰峦突起,人谓之“宝珠峰”;面之所向,七岭奔扑;左右,二岭环伺,九岭盘桓,若龙伏焉,人称“九龙聚会”,地势特异,凡得见者莫不奇之。  相似文献   

16.
粉黛记     
正春天的平江路,是在咿咿呀呀的摇橹声中醒来的。晨起,漫步小巷,空气微醺,嫣红的海棠花开在粉墙边。静静的平江河上划来一只乌篷船,船篷是素净的蓝花,几分清雅。穿蓝花布衫的女子撑着船,摇着撸,船上没有游人,船儿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像漂浮在水上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17.
这要由两件事来说清楚。 第一件,“牡丹江学术会议”。1989年夏,因《创造性联想的诞生》,应邀赴黑龙江,参加“全国部分思维科学工作者理论研讨会”,与我爱人李荣芝同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鹤鸣山记     
鹤鸣山,又作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公社三峰大队境内。其地古柏葱茏参天蔽日,鸟声啁啾,清脆悦耳,三面环水,双溪合流。古称“鹤鸣双润透龙泉”,即指此水。为县中八景之一,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圣地,其官观殿宇,迭经兴废,至文化大革命前,汉唐旧观和宋代勒赐重建的殿宇、遗址,俱已不见,惟明清两朝的建筑和一些古迹尚存,足供游人登临凭吊。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我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暇时常留心这里的文物古建和  相似文献   

19.
白马悟道记     
经古岁月,湖南洞庭之西的沅水江畔,有一所重檐庐舍。主人白开,妻子李氏,彼此相敬如宾。二人据守祖业,男耕女织,虽不充盈,却也安贫乐道。岁循午马,李氏分娩之前,梦见一匹骏马跨入自家户堂,次日便生一男丁,遂名“白马”。白马豆蔻之年,沅江两岸常遭江盗匪祸。为防不测,只得各家圈砌围墙,环植荆棘,饲养家犬。且委人彻夜不眠,巡更守夜。不料此伙歹徒,武功高强,擅长妖法。每乘江夜风雨,便弃船上岸,打家劫舍,居然呼风唤雨,飞墙走壁。众人奋力堵截,却因道路泥泞,站立不稳。眼望诸家钱物米粮,被劫至船上,即扬帆鼓风,顿失于湍浪江雾之中。白马闻讯,谓…  相似文献   

20.
印度记行     
提到印度,中国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因为妇孺皆知的《西游记》故事早就普及了这点地理知识。我们中间如果还有读过一点古代史或了解一点佛教的,更不会不知道法显、玄奘、义净这样的求法高僧,从心里钦佩他们为法捐躯,万死不辞的精神。若没有他们,西天的佛法哪里就能来到东土呢。印度,在古时称为天竺,那里是佛陀和佛教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