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份"杂志简历"在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上走红,不仅引来无数网友点赞,还引起了不少知名企业的兴趣,已有十多家企业向作者伸出了橄榄枝。简历的作者叫萨利姆,是巴基斯坦27岁的小伙子。4年前,萨利姆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美术专业毕业,那时的萨利姆对未来有着无数美好的幻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他最大的梦想是到时尚杂志《你好!巴基斯坦》做美术编辑,但投出的简历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  相似文献   

2.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年来临了,新的一场求职大战也渐渐拉开了帷幕。但是,伴随着这场求职大战的前奏,却常常响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应届大学生的各种求职病症。问题一:简历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历内容主次不分,不能突出自身竞争力。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意向一栏中写了一连串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让人实在不明白他是什么都能做好的全才,还是什么都做不好,甚至让人怀疑他对应聘单位的诚意。专家建议:简历一定要繁简适度,突出自己的应聘优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用没用全都往上写,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的应聘岗位来设计不同的简历,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的优势,还能让招聘…  相似文献   

4.
正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  相似文献   

5.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东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银座,街道以饭店、酒店、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在这条街上有一家特殊的餐厅,餐厅的名字很特别,叫作"会上错菜餐厅"。小国士朗今年30多岁,是一名电视制片人。这几天正在制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跟父亲学字,觉得并不比父亲差。有一次,王羲之在墙上题了几行字就出去了。王献之等父亲走后,把那几行字擦掉,自己重新写了同样的字,他想看看父亲的反应。谁知道,王羲之回来一看到那几个字,就说:"我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正宋朝有个侍读叫梅询,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迫切地追求俸禄官位。有一次,退朝后经过阁门,他看到箱子里的锦轴上写着:"锦轴,是胡侍郎的退休文书。"同僚们拿出来看。他远远地避开走了,说:"钱多而且说得又好,这是诱惑我退休啊。凭什么看呢?"当时的人大多笑话他。他七十多岁时,脚有病,经常握着自己的脚骂道:"这里面有鬼,让我不能到两府的是你啊。"他有一匹喜爱的马,他曾经牵着马在将要骑的时候,推着马鞍子说:"贱畜生,我已经薄命了,你难道就没有披丝织的鞍鞯的福分吗?"到了这么大岁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15,(2):44-45
<正>在那次以"我是好牧人"为主题的讲道中,耶稣如此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约10:10-15)在这段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0.
正曹植的七步诗大家耳熟能详,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能在三步、五步之内吟作诗篇,由此可见他们非凡的想象力和语言才华。唐朝的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诗歌也写得非常不错。一次,皇上对随驾未央宫的柳公权说:"我有一件喜事:长期以来,戍边将士的衣服总是不能及时送到,但是今年二月我终于把他们的春季衣服及时送到了。"柳公权闻之,连声恭贺。哪知皇上心情好,兴致也高,说:"你说几  相似文献   

11.
正杨溥在明朝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位重臣,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廉无私,知人善任。他因容人之长,用人之长而远近闻名,容人之"短",用人之"短"却更令人敬佩。明朝的耿定向在《先进遗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文定公杨溥执政时,一次,他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往京都探望他。杨溥问道:"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到底是谁好谁坏?"儿子似乎余怨未消:"好的数不尽,只是江陵令范理太糟了。"杨溥问:  相似文献   

12.
正张岱是明晚期的散文家、史学家,他是一位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和"玩家",兴趣广泛,喜好颇多。他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似乎可作其"吃""玩""雅"等嗜好的注脚。有人评价,《夜航船》是张岱著的一部"百科全书":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涉及学科广泛;《西湖寻梦》是他用散文笔调写的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航天员刘伯明说:"景海鹏是我们航天队篮球打得最好的。"景海鹏小学5年级时,就喜欢上了打篮球。家里买不起运动服,父亲就给他买了件背心,正面画上海鸥和大海,后背写上大大的"5"号;母亲用自家织染的蓝布,为他裁剪了一条短裤。可是景海鹏个子不高,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拿衣服、毛巾、拎包。那时候他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他做梦都想成为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介绍小时候父亲是怎样教授他作文时,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只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懂得了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或听人唱戏、看人相骂等均可收于笔下。叶老在指导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才,自觉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一位朋友愤慨地对林肯诉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后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往后再不要与他往来。”于是,这位朋友立即动笔写信,将那人痛骂一顿。然而,信写好后却被林肯拿  相似文献   

16.
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年轻时为了入仕做官,常以诗文作为敲门砖,譬如他当时曾向善于为朝廷引进人才的韩朝宗写过一封《与韩荆州书》的自荐信,开篇便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信的末尾还不忘自贬一番:"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雕虫小技"出自《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也有学者认为,雕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
<正>《约翰福音》10章记述了主耶稣以"我是好牧人"为主题的一次讲道。这次讲道的听众,以犹太人为主。所以,对于"牧人"这一概念以及"牧人"所指代的上帝,听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几乎每个犹太人都能脱口吟唱大卫的经典圣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耶稣这次讲道的主旨,是要阐明他是"好牧人"这个事实,但涉及的内容却较为广泛,帮助犹太人正确理解"羊圈"与  相似文献   

18.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有一位26岁的弟弟,他自小不太爱讲话,较敏感,家人都没太在意。自去年不去上班,闭门不出,不穿新表,不理头发,不与家人共餐。我怀疑他是否患上了抑郁症?请您指教。  相似文献   

19.
正用带有本土文化特点的音乐来赞美神,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共鸣。一、"本土诗歌"例举说起中国的本土诗歌,首先要提到马革顺教授,他为中国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基督教的圣诗推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他历经沧桑,但一颗爱国爱教的心始终在他里面跳动。他写的《受膏者》乐章受到教内外的一致好评。陈泽民和沈明燧合作的《荣神益人歌》有中国的风格和旋律,大家唱起来琅琅上口。汪维藩与史奇珪合作写  相似文献   

20.
正清代有王誉昌、王应奎二人,都喜爱文学,王应奎尤其喜欢作诗。有一天,王誉昌对王应奎说:"作诗必须变不类为类,才能写得好。"王应奎不解地问:"什么叫‘类’,什么叫‘不类’呢?"恰好桌上有毛笔、砚台与茶杯三样东西,王誉昌就指着对王应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