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参 《思维与智慧》2012,(17):54-55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生活总是这样的跌宕起伏。红尘的纷纷扰扰,如虚如幻地充斥在我们身边,影响我们的生活,摇摆我们的心地。心态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反映了你的内心。所以试着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干净、变得清凉,留一片好心给自己,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原本是那么美好。留一片无私给自己。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  相似文献   

2.
在寒冷的季节里,雪白的病房格外透着一份清凉,而对于身患癌症的病人来讲,比这些更清冷的是内心的绝望,此时,一个才15岁的女孩儿不安地躺在病床上,满眼期待地注视着站在身边的这位75岁的老医生,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带给她希望的人了。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总在寻找,寻找一处能让我们的心安然下来的宁静之地,远离都市的繁华,远离纷扰的尘世,远离人间的烟火。总以为住在山上就能享受山的清净,住在云里,就能享受云的自由,住在树上就能享受树的清凉,殊不知真正的安宁跟你所处之地无关,而是内心保持的宁静,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是梦里遇见花开的欣喜。真正的宁静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内心,心若宁静,便是最美好的时光。所以,静到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春节,马颖候乌般飞回武汉。这个眉眼弯弯的女孩,内心一片冰凉。大学毕业半年了,工作依然没着落。  相似文献   

5.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6.
五月,闷热的夏天悄然来临。山外的世界日渐燥热起来,而山中仍独守着一份清凉。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双重身份下,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来宾,那便是大自然与佛法智慧共同营造的清凉之境。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获得身体的清凉,也能得到心灵上的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雄峙晋北,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自唐以来,五台山志的编修代代不绝。唐初蓝谷法师创集《清凉传》,唐高宗时慧祥撰《古清凉传》,宋代僧人延一著《广清凉传》,居士张商英有《续清凉传》,明代先有  相似文献   

9.
潜入夜色的临潭静谧而清凉,在酷夏三伏,这样的温度和环境无疑是南国居民神往的避暑佳境。然而在西北大山中的甘南高地,做为一种习惯性的生存地理,人们早已惯常地进入了梦乡。踩着一地的静谧清凉,我到达了此行的终点——临潭顺达集团总部。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夏季里人们消暑止渴的佳品。在浩瀚的联海中,文人雅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西瓜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纸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东坡这时正有客人,并不急于告  相似文献   

11.
智者的树荫     
正炎炎夏日,真想学一回古人,摇着蒲扇,袒胸露背,坐着或半躺在树荫下,身旁有一清流,淙淙潺潺地流过,这样的时分,大概是可以神思物外,真正做一回属于自己的山野田园之梦的。杨万里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的情景,细腻,柔曼,画意盎然。在这首诗中,正是那最不起眼的投入水中的树荫,给夏日带来了最教人心驰神往的沁人心脾的清凉。  相似文献   

12.
清涼     
今年8月3日,斯里兰卡的维普拉萨拉长老来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当他看到《佛教文化》季刊上登载的《众善奉行》歌时,立即高兴地唱起来。他唱的曲调虽与发表的谱子近似,却另有一种深幽空灵的韵味。几天后,我见到了给我吟唱这歌的威玛拉那坦尼,对他谈起这件事。他说:‘是不一样。他是按寺院传统吟诵的,我唱的是电台上的佛曲。’这使我想起他曾给我唱过好几段佛教歌曲,确与我原有的寺院佛曲录音不尽相同,他唱的似乎更能沟通凡俗。这说明是经过创作的。西方的宗教音乐中有为宗教仪式而演唱的殿堂吟颂,有信众在教堂参加宗教唱诗班的合唱,也有为表达宗教感情而创作的歌曲。诸如《平安夜·圣诞夜》一类的圣诞歌,舒伯特、古诺创作的《圣母颂》等均属这一类。这些宗教歌曲早已成为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了。我们的群众也同样喜欢宗教音乐,无论是西方的弥撒亚·圣诞歌,还是中国的梵乐、佛曲,都有相当数量的欣赏者。云南省滇南发电总厂有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表达了一部分青年读者希望能听到佛曲音带,并传唱佛教歌曲的愿望。现代高僧弘一大师曾为传播这种歌曲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曾应大醒、芝峰诸师礼请亲自谱写了由太虚法师作词的《三宝歌》。1931年间他还曾专门写了一些佛教歌词,让他的学生刘质平等为他谱曲。本期发表的《清凉》就是弘一法师在浙江白湖金仙寺时撰词,由俞绂棠作曲的。弘一法师这首歌词很有意思,没有用佛、菩萨的名号,也没有用明显的佛教术语,但却是一首典型的佛教歌曲,深邃隽永。‘清凉’在佛教中是‘尸罗’(sila)十意之一。尸罗是梵语,意译为‘戒’,但包括多层含义,其中很重要的一义就是清凉。因为身口意三业所引燃的欲火、怒火、无明火,能将修行者的五脏六腑焚作一团,只有戒能止息热恼,故称清凉。全曲歌词用月、风、水来描绘清凉,进一步阐述了佛教大智清凉地的意境。清凉月。《华严经》中有‘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句,歌词中用心地光明来表现这种无我的境界。清凉风。《大日经》中有‘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句。说如来慧风,涤除一切障盖烦恼,令证涅磐清凉法性。也即前面说到的业罪使人热恼,戒像一阵清风吹去了这种火热。清凉水。《智度论》中有‘人大热闹,得人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又有‘智目行足,到清凉池’句。歌词用清水一渠,涤荡污秽表达了这种意思。最后一句‘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是总的概括。世事无常,但如达到无我的境地明白了究竟无常的深意,便可以得到真常。弘一大师圆寂辞世已50周年,为纪念他,有心人当再唱此歌,聊胜泣怀。也希望作家们能继往开来,使喜欢欣赏佛曲的读者能有更多更美的佛曲传唱。  相似文献   

13.
"龙王"一词最早随佛经传入,结合之前中国本土原有的龙的形象,又经过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最终成为在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神灵。五台山的龙王传说历史悠久,唐代《古清凉传》、宋代《广清凉传》《续清凉传》等史志中多有记载,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五爷"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龙王信仰。五台山龙王信仰随佛教传入而产生,但又带有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2)
溪声山色与花香,便是如来舌广长。入座请君听一曲,定教烦脑化清凉。  相似文献   

15.
法雨清凉──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特记望烟酷暑季节,正当冀州大地一片热恼的时候,赵县柏林禅寺,却一片清凉,宛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这里,7月18日至24日,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圆满举行了。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近200名青年佛...  相似文献   

16.
正又是一年过半,时节易改,白昼愈发地长了,当清晨的光亮透过窗帘照进卧室,你有早早起身吗?夏日酷热,早晨清凉的这片明亮光景,却是值得好好珍惜的。夏日漫漫,应是趁早,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与自己好好相处,给自己一片安宁与清凉。大暑过后,茉莉和荷花繁盛,腊梅到了停止修剪的时候,牡丹、月季、石榴可以开  相似文献   

1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初秋季节,风乍起,月微寒,凉凉的月光斜斜照进窗棂在墙上慢慢游移,暗淡的屋子里,因为月亮仙子的光临,因而有了些生气。半床明月半床书,抱被拥书不亦乐乎,只是书里人生,关乎的都是他人苦乐。如水一样的音乐轻轻浅浅地漫上来,喝茶闻音不亦乐乎,只是乐里人生,有如闻禅悟道。清凉的月光下,淡淡的乡愁一阵阵袭来。秋凉的季节听《二泉映月》,只觉得寒气冰骨,更加地冷了。二  相似文献   

18.
一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台山,即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清凉山志》云:其山“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故乡,元好问系忻州人,忻州古与代州接壤,五台属代州故亦以五台山为故乡。清凉,《清凉山志》云:“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相似文献   

19.
《清凉山志》是明代五台山高僧释镇澄所撰。它是继唐《古清凉传》和宋《广清凉传》之后,又一部介绍五台山的专著,是研究明代五台山佛教的珍贵资料。释镇澄,字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北京市西南)人,15岁出家于西山广应寺,礼引公为师,越三年,受具戒。当时,一江沣、西峰深、守庵中等高僧在北京弘教,释镇澄  相似文献   

20.
燕子花     
夏天的茶道插花应尽量为人们创造出一种视、感觉上的凉爽感。在花盘中尽量装满水,借此给人以清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