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的时候,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班里同学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小表弟"。"小表弟"代表着幼稚、天真、不懂事,也代表着好说话,不会拒绝别人。我不喜欢这个外号,更可气的是女生每次听完男生的解释之后,都会用妈妈一样慈爱的眼光看着我,说:"哇,‘小表弟’真的好适合你,好可爱。"一次课间的时候,老贺路过走廊,听同学这么叫我,随口评论了一句:"嗯,还是很像你的。"奇了怪了,自从老贺说这个  相似文献   

3.
我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去埃塞俄比亚,当然我知道埃塞俄比亚在非洲,它的首都叫亚地斯亚贝巴(AddisAbaba),这是中学地理课告诉我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那之前,我对非洲所有的概念是"穷、热、沙漠和艾滋病",至于埃塞俄比亚,除了它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正当回忆开始时,过往也就不复存在了。一起打篮球的兄弟,或是从来就没交流过多少次的室友,还有那个喜欢了很多年的姑娘……有时候觉得,回忆就像是一团火,灼烧着青春背后被压抑的某种渴望,来不及诉说,甚至来不及感慨,一张毕业照,一切就这样过去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或者是某个寂寞的阳台边,看着窗外,就像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时光蹉跎,回不去才是最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正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单位有紧急任务要加班。我告诉爸爸妈妈,说:“我可能得晚上12点才能回来。”谁知那天的任务特别艰巨,我们一直加班到凌晨两点。当我加完班回来时,外面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我开着车缓缓驶进我家小区,远远地望见有两个人在伸长了脖子张望。那正是我的父母。虽然打着伞,但他们身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我责怪他们:“这么大的雪,怎么跑到外面来了!”爸爸说:“都怪你妈,非说你12点就能回来,  相似文献   

6.
正朋友小M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三年前他刚工作,家里急需用钱。他找当时的部门领导借钱,领导只是简单问了几句,直接从个人账户转给了小M10万。一年之后,小M把之前借的钱还了。还钱的时候,领导问他:知道我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你吗?那时候的小M,刚入职三个月,还是基层职员。领导说:我有个女儿,她贴在卧室墙上的照片里有你。  相似文献   

7.
正诗人龙泉写了一首诗叫《半个我》,诗中写道:老师说我,上课不够用心/前一段还可以,后一段只有半个我在听/领导指出,如果你工作100%投入/你的人生将比现在精彩几倍/妻子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回。是不是也在提醒/只有半个我在跟她一起生活/这半个我,让我胆战心惊/那幽灵一样飘荡的另一半/在哪里……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  相似文献   

9.
扬高戏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原古陕州)一个濒危的地方性剧种,目前仅存于陕县大营镇峪里村和灵宝市大王乡南阳村。扬高戏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从表面来看,演出行当缺乏,经济拮据,文化部门淡漠,学术界无人关注,然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乡村机制的整体转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都是扬高戏不能承受之重。笔者认为,对扬高戏的保护需要多方协同才能完成,如来自各方的认同感,以及政府与研究者的关注,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在世上走一遭,谁都想留个好名声。可是,多年后,谁还能记得你的好?被你伤害过的人,跟你没有任何交集的人,自然不会记得你的好;还有一种人,被你帮助过,可是他们忘恩负义,认为你的善举是应该的,所以他们也不会记得你的好。  相似文献   

11.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记得那年的圣诞节,母亲第一次带我去了当时还是聚会点的江湾基督堂,而那日的所见所想,时至今日仍镌刻在我内心——我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穿着洁白的圣衣,唱着《平安夜》进殿.  相似文献   

12.
一位穷困潦倒刚开始做生意的年轻人,他实在不知道怎样去推销,只凭着满腔的热情去做了,几乎没有任何技巧。一天,他走到一家门前,按响了门铃。门开了,“你要干什么?”中年妇女面带微笑和善地对年轻人说:“有什么事吗?”年轻人见她态度友好,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松弛了一大半,但还是有点结巴,紧张地说:“我想请你买我的刷子和扫把。”“孩子,真是够难为你了,你这样做不知为家庭妇女们带来了多少便利!”那位中年妇女和蔼地说。而且,她买了刷子和扫把,还让他在她家中吃了一顿午饭。年轻人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没想到第一次出门推销就这么顺利,他…  相似文献   

13.
陈霖锦 《天风》2002,(6):44-44
我每次向神祷告时,总想从神那里得到什么,哪怕这次祷告神能实现我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就心满意足了。当蓦然回首时,才发觉我之所以想祷告,是因为老是想着从主那里得到什么,以至有时祷告变成一种交易。当主满足了我的需要时,主才能听到我感恩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终究有一个宇宙,而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表述提出的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问题,它是莱布尼兹于1697与1714年提出的两个相续提问的融合。他这样做是为了给他的有神论解释奠定基础。本文是2004年的长篇(54页)论文《有神论宇宙学的贫困》的续篇,那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科学哲学杂志》第55卷的561至614页上。本文所做的工作是:(1)莱布尼兹要求对那个问题做出解释,而本文所做的批判性考察则得出了一个对之非常不利的结论;(2)本文的论证表明:莱布尼兹将那个疑问句的本体论难题作为他以及R.斯温本(Richard Swinburne)的创世有神论回答的跳板,这种做法是完全失败的。在(1)中的论证是,莱布尼兹的解释要求是一个构思拙劣的启动器,它提出了一个伪问题(pseudoissue)。因此,他以及斯温本支持神圣创世的论据完全是失败的。本文附带的结论是:哲学事业根本不必为莱布尼兹的本体论疑问所累,因为它只是一个幻影。  相似文献   

15.
王七弟 《天风》1994,(7):36-36
记得有首歌叫做《信自己》,非常流行,为不少人所喜爱。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唯我是尊的社会里,圣经里竟有一句话讲:“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9)这句话对于初信的人来说不可理解,对于不信的人来说更加不可思议。我中学的老师及许多不信的同学都拿这句话来嘲笑、讽刺基督教,认为基督教是愚昧的、落后的、软弱的、消极的宗教。其实不然,这句话放在这里,用的不是它字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王兴晓 《天风》2014,(11):12-13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  相似文献   

17.
意雯 《天风》2014,(3):59-59
<正>[当代生活报数字报刊]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大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也就是说除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社交场合只顾低头玩手机,在春节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手机也悄然疏远了情感的距离。[随感]我们操控手机,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却在不经意间被手机所操控。"低头族"的问题,在春节到来之际更加凸显出来,上亿人千里迢迢回家,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共度中国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德性与智慧倚联必要性的考量1.1智慧需要德性关照医学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点,原因就在于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类自身。医学权威著作《西氏内科学》指出“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深深植根于众多学科之中,负有用其为民造福之责的博学职业。”医学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智慧)的同时,必须重视德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河南宝丰的马街书会,是我国北方有名的两大书会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艺人群体,以书会友,交流技艺的好地方。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以及政府作为不到位,导致了马街书会呈现出萧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11日,意大利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科普栏目Superquark播出了对所谓同种疗法批评的短片,科学家和医疗专家指出,这种疗法并无科学根据。用这种传统疗法治疗那些受严重疾病困绕的患者或许会有些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应归于某种精神抚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