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夯土城墙是我国古代早期城市防御的主要设施,是古代城市的形象代表和厚重历史的承载物,具有高大连续的城墙形态、独具特色的夯土材料等特征,有非常重要的展示价值。文章通过对我国夯土城墙遗址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出适用于展示夯土城墙的整体风貌和局部细节的展示方式,剖析其优缺点与适用条件,为我国夯土城墙遗址的展示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墙的完整格局是西安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限定要素。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西安城墙景观是西安古城风貌的靓丽城市景观,承担的价值功能由之前的城市防御体系转向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价值源泉。依托西安明城墙修建的环城公园、护城河景观、顺城巷街区等都成为集园林建设、健身休憩、艺术建设等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历史遗留建筑景观对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西安城墙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分析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中发掘和利用西安城墙景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城墙是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因其多处中断,影响了城墙的整体效果。为了不因破坏城墙的原始风貌而对申遗造成负面影响,且不干扰现在的交通和居住环境,通过在城墙中断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有六朝风味的城墙遗址公园,让明城墙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能更多地向外界展示。  相似文献   

4.
刘珍 《思维与智慧》2010,(12):44-45
怀揣一份梦想,从家乡古城西安步入美丽的厦门大学。巍巍城墙,送我离去;风凰花开,迎接我的到来。自此,便像是无根的草,游走于西安与厦门这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背负着沉甸甸的乡愁,履行着自己曾许下的诺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非斯古城的"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其城墙、清真寺的"齐布拉墙"、住宅的围墙等几种"墙"的宗教文化内涵。首先,非斯城墙见证了非斯城市及摩洛哥王朝更迭的历史,是城市与农村、城内与城外的交汇点,是伊斯兰世界与外界隔离的标志,城墙内是一个包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世俗空间。其次,清真寺的"齐布拉墙"具有将宗教与世俗隔离、分离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之意。再次,住宅的围墙既是隔离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界线,又是一种具有"羞耻感"的象征。非斯古城的"墙"的宗教文化内涵一方面强化了非斯古城"伊斯兰圣城"的地位,对其城市的建筑空间、家庭、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保持非斯宗教文化独特性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局面的同时,也在不同宗教、教派心中筑起了无形的"墙",增强了宗教、教派认同。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1,(12):36-36
耶路撒冷古城以八角门著称,其中又以大马±革门最为人熟知。大马士革门建于1583年,是整个耶路撒冷城墙改造后的一部分,最著名的是皇冠的造型。但在1967年6月的战争,这顶皇冠受创严重……以色列考古学家经过40年的努力,终于让大马士革城墙恢复起初的荣耀。从城墙上的每个装饰到每个细节,都经过详细查考按照原样修建恢复,务必让观光客看到城墙完整原貌。  相似文献   

7.
<正>一、调研项目概况西安环城公园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外围,与城墙、护城河所共同形成的立体、多层次感的城市开放空间。西安环城公园主要沿西安明代城墙外围围绕而成,其占地890亩,长度达到14.7千米,由西安明城墙、公园绿地与明城墙护城河组成。公园内部种植近两百种各种植被种类,并在其中穿插迷宫、吊桥、亭台与民众健身器械等休闲娱乐设施。其横跨西安市区内多个社区,服务半径达1千米左右,是西安分布最广、利用率最高的城市公园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泽伟 《天风》2016,(4):23-26
正20世纪30年代,随着泉州明代城墙的拆除,一些垒砌在城基上的基督教墓石,即"刺桐十字架"随之出土,这其中二十多件遗物显属景教所有,从此泉州在中国基督教史上的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所知。作为生长在这座城市中的基督徒,希望从这段历史中找出景教在中国的发展痕迹,并对今天基督教中国化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安、北京、荆州分别代表着遗产旅游中最为典型的三种问题和类型:西安代表的是大遗址叠加型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城市精神重塑问题;北京代表的是空间方案错位后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奥运遗产继承问题;荆州代表的是文化层交错的古都的景观文脉时空分析与游憩空间重建等问题。分别对典型古都的城墙与文化生态进行比较,并讨论古城墙的修复措施。研究认为:(1)古城墙的修复要同时考虑本体与历史环境。(2)特殊古城墙上的植物景观应该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保留植物与城墙共生。  相似文献   

10.
复式城市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筑有城墙的独立部分组成的城市。复式城市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其原因主要出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历史名城遵义,僻处祖国西南一隅,其城池建设肇始于明,经营于清,最终在清中后期形成了典型的"拓展型"复式城市。其发展历程也折射了中国古代因政治而建、因经济而兴的复式城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厦门清真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清朝中叶,随着迁入厦门岛的穆斯林人口的增长,伊斯兰教也传入厦门,出任过浙江提督的杨继勋倡捐修建厦门清真寺,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一杨继勋,字立斋,回族,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海军将领。据道光《厦门志》称,厦门城墙边的玉屏巷一带是当时回民的主要聚居地,杨继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  相似文献   

12.
四种人     
最近,偶尔读到杨东平《最后的城墙》中的这样一段话(给它立个小标题:“四种人”)颇受启发。 “第一种人有本事而没脾气,第二种人有本事又有脾气,第三种人没本事而没脾气,第四种人无本事而有脾气”——据说这是曾国藩对他的幕僚门客的评价。 类似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将朋友也分为四类:第一种人高级而有趣,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人高级而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明确提出南京的绿化目标为"国内知名的花繁四季,‘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美丽古都"。自此,城市发展目标正式将城市花卉体系发展纳入轨道。文章在此背景下展开,通过对城墙辐射范围内的花卉资源现状、花卉景观特质、花卉布局特征进行系统调研梳理与思考,提出基于明城墙风貌的"一环、五片、六街区"的南京主城区主题花卉布局结构,致力于构建南京作为世界级人文花都城市的赏花蓝图。  相似文献   

14.
梅康钧 《天风》2007,(17):22-23
中国教会发展很快,在教会登记与非登记的弟兄姊妹之间,我们决不能再筑起横垣在与上帝慈爱相隔的城墙,同心合意共同建立基督身体,在一个同处的公共社会空间中,加强理解和认同。这也一定会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之后,一座饱受战火摧残的破败小城,城头是残破的城墙,城内尽是断壁残垣.春天来临,乡绅戴礼言一家过着如死水一般沉寂的生活.面对家势的衰颓,戴礼言拖着病体成日郁郁寡欢.已与戴礼言结婚八年的妻子周玉纹,与丈夫分居于院内的另一间房,在死气沉沉的家庭和没有了感情的婚姻中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玉纹唯一的乐趣便是到妹妹戴秀有阳光的房内绣花以及趁为丈夫买药或是买菜的间隙走上城墙,求得片刻的逃避与超脱.礼言的老朋友同时又是玉纹的旧日情人青年医生章志忱来访,他的到来为戴家注入了一线生机,却也让玉纹已如止水的心泛起巨大的波澜.经过一场痛苦的情感挣扎后,章志忱离开小城,并与妹妹戴秀约好以后再来,或许他不再也不会来了.玉纹和丈夫登上城墙,目送着远方…… 这就是《小城之春》的故事梗概.  相似文献   

16.
<正> 我拜读了《孔子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上谭承耕同志所写的《关于孔子何以被尊崇的问题——与匡亚明、蔡尚思等同志商榷》一文,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谭文不同意匡、蔡等同志关于孔子之被薄崇是由于他提倡“忠君尊王”的观点,指出孔子受尊崇的关键原因是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思想体系内在结构的合理性。我基本上同意谭文这一命题,但觉得仍不够全面。现在我就补充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孔子是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古代大教育家。假如说大多数封建帝王尊崇孔子是由于他倡导“忠君尊王”对巩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慕名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应聘某电器集团市场部主管助理职位。经过层层选拔,朋友如愿以偿地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上班第一天,主管这样问他。"我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从不愿意、也不会浪费1分钟时间,甚至有  相似文献   

18.
加油!     
两年以前,我濒临崩溃的边缘。我恨透了光华绚丽的城市,本想着这里的钱好挣些,这里的人也有着和这座城市一样的亮点,可我却不停地面临失业,不止一次地被人误解,看作小偷。很多次,我觉得很难生活下去,但仍一次次地坚持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30多年前,我写这本书时——其中第一、二卷是我提交的国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要为一种今天可称之为"第一种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辩护。也就是说,一种继承自启蒙传统、康德、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和人权理念的那种共和人文主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立场和已经见面多次的哈贝马斯接近。和他的朋友卡尔-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我觉得更为投契。我那时还邀请了阿佩尔参加我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代际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多维的关系体系,然而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这一体系开始瓦解。与农村以及传统社会相比较,城市中青老代际之间的关系纽带减少,道德关系被突出出来,并且也面临着危机。 道德关系正在被剥露出来 在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有了更大发展,城市生活形成了一些特征并使青、老年人之间产生差异。第一个特征可以概括为“空间间隔”,指隔代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