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梦中,那棵古槐就站在月光里,宁静,安详。宁静中,那是一种很动人的景象;安详里,它是那样令人喜欢,令人动情,让人怀想,让人情思绵绵。它就站在老屋后,站在石井旁,站在老街中,与你息息相通,与你心心相印,也与身边粗陋的老墙和简朴的井台同沐风雨,荣枯与共。这古槐,曾是我们古老村庄的绿色符号,曾是村人心里梦里的古老神话,曾是三村五里农人们的天然地标。一提老槐屯一说老槐庄,几乎无人不晓。它的年龄连辈分最高的爷爷辈也说不清,它生命的履历很可能就是一部乡村部落的传奇。打我记事起,它就以老槐的姿态枝叶葳蕤地站在街心,护着老井,春泼一地绿荫,夏  相似文献   

2.
种 子     
正雨,是云朵洒落向地面的种子吗?雪,则是头顶上整片天空的种子吗?那么,这是多么精致玲珑、美到极致的种子啊。用这种想法来看待事物确实有趣,而想到种子与生命的关系又总是令人感动。因而,我会把河滩上众多的鹅卵石看作是河流的种子,树上的鸟巢呢,也称得上是这棵大树的种子,我生活着的村庄不妨说是无限山河的一粒种子,而我则是属于村庄的一粒更加细小的种子。凡是种子皆有生命,皆存希望,皆需珍惜。  相似文献   

3.
字语     
正苗本应是田上长禾为苗,可这个"苗"字却成了"田"上长"草"。这棵草在这块田里已经生长了数千年,这是棵什么草呢?原来,每一棵禾都曾经是一棵草,每一棵草都可能是一棵禾。不要怕自己是一棵小草,只要努力,你早晚会成为一棵苗。尖别看"小",却站在"大"之上。原来,不论什么东西,都是由"小"侵入,哪怕你再"大"。劣总想"少"出一点儿"力",干出的活儿、写出的文章、种出的田、做出的东西总是"劣"。  相似文献   

4.
老树的神话     
以前,老树村的人们把一门子心思全用在顾吃顾穿上了,并不曾想到这棵老树有什么用处,只以为它不过是棵奇形怪状的老树而已.自打肚子饱了身上暖了以后,心思就宽松了,也就有了悟性和雅趣.不知哪一天,有人到这棵老树下转了半天,便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有了新发现:这是一棵夫妻树!  相似文献   

5.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学海》2002,(1):16-19
人口流动产生了人口流出的村庄和人口流入的村庄 ,这两类村庄因为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同 ,而具有十分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更容易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和对村庄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 ,从而更容易建构起村庄的历史感。这就构成了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优越的村级治理基础 ,村民自治这一试图内生获得村庄秩序的制度安排也就更容易在人口流入村庄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6.
槐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在炎黄子孙的传统意识中,槐树不仅承担着涵养水源,绿化美化环境的职能,还有很深的意蕴,寄托着人们的期待。老人们常说,炎黄子孙是大槐树底下的孩子,大槐树有根系和家园的意思。众所周知,回族的先民是外来户,回族先民在踏上华夏大地时,承袭了中国的树文化和传统理念。在清真寺和房前院后植槐种柳曾经是一种时尚。时至今日,在京东回族之乡大厂回族自治县还有古槐遗存,历经风雨沦桑,古槐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天风》2006,(3):19
在主耶稣荣入圣城后的第二天,他和门徒看到一棵无花果树。主饿了,就到树上找果子吃,竟然没有找到。主因为它只有叶子,没有果实就咒诅它“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到了次日,这棵无花果树竟然连根都枯干了。它不但从此不能结果子,而且连生命也枯萎衰败了。为什么这棵无花果树竟遭到主耶稣如此严厉的咒诅呢?首先,它徒有其表。这棵无花果树无论是从名称上,或实质上都可以说是一棵真正的无花果树,可谓如假包换。更重要的是它有蓬勃的生机, 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一棵树却没有结出果子,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尘世飞翔,有时疲惫不堪。这时我们是一只小小鸟,渴望有一个栖息的巢。在纷扰的尘世间,有这样一棵大树。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其木材不能用来制造恢宏的宫殿,也不能用来制造舟车、棺椁、户枢。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但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其广阔的阴凉甚至可以遮蔽数千头牛。在这样一棵无用的大树上,有一个温暖而干燥的巢,对于那些疲倦的灵魂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家。我们都是尘世间奔波不息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段相对漫长的日子,总会有一些什么,已经面目全非了,或者说,不存在了。可是,一回头一转身,它却清清楚楚地还站在那里,是最初遇见的姿势。比如,一棵树。是一棵梨树。爷爷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棵梨树和他的年纪差不多。算来,现在它已经80多岁了,是棵老树了。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亲戚都住在相隔不远的村庄里。最远的姑姑家,放饱了那头老黄牛也不耽误去吃姑姑煮的咸鸭蛋。我的亲人们长年在同一片田野里劳作,头上天空飘的云朵都是同一块。刮风都在刮风,下雨都在下雨,冷与暖,春与秋,每一棵树木都同时发芽或落叶。似乎很久很久以前都是这样,以后也永远这样,每一天都是同一天的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位老出家人暮年的回忆,句句出自老人之口,字字发自老人之心。老人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有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篇回忆表达了老人对他一生最敬仰的虚云老和尚的怀念之情。回忆中讲到了种种奇迹。对于奇迹,不必去争辩真假,要紧的是理解它的社会价值,是崇善还是扬恶。能激发人们弃恶从善的奇迹,我们宁可相信它是真的。我们鄙视的是为奇迹而奇迹,甚或为私利而伪造奇迹。  相似文献   

12.
苏南村庄领袖的权威是一种由基于为村庄共同体带来福利的报偿性权威、基于上级任命获得的法理权威和基于个人人格和道德威望的魅力型权威共同组成的"复合型权威"。这一权威的延续,必须基于村庄领袖作为"经济能人"对村庄发展作出的持续贡献和作为"道德楷模"对村庄福利的慷慨回报。在此基础上,村庄领袖的政治权威可以自然获得并不断巩固。相反,一旦失去这两种权威基础,村庄领袖的双重角色则会自然中断。  相似文献   

13.
哲理小品     
空心大树有棵大树,有些年月了,小树林中数它最粗。有个人喜欢上这棵树,主要是因为它的粗。他想砍了这棵树,派一个大用场。等到把树砍倒了他才发现,这棵树其实是一棵空心大树,虽然很粗,只是一层树皮而已;剥去树皮,内里却是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1,(5):42-43
伴随着“青春、友谊、和平”的主题,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9月1日闭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运动员,即将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他们曾经起居、饮食、娱乐的“村庄”。的确,在这个村里,他们是标准的主人。尽管时间不长,但在这“村庄”的历史上,他们却是第一批入住的主人。是他们给这宁静村庄带来了生机勃勃.增添了这无限的色彩和欢声笑语。 我们有幸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服务的人员,在这村里与他们一起过上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许,我们的这种服务将会是他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一、中国特色的圣堂欢迎你 自8月15…  相似文献   

15.
在《思维与智慧》这片沃土里,生长着一棵棵至真至善至美的大树。每棵大树都向大自然释放着新鲜的空气,净化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思维与智慧》里的园丁们辛勤地劳作,精心地管理、呵护这片大树。棵棵大树都是优良的树种,给人间带来了无穷的美。园丁们心地善良,她们给小树苗以优越的成长空间,把小树苗栽在向阳的位置。倾心地帮助小树苗更好地成长,并陪伴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她们清楚地知道小树  相似文献   

16.
古典时期发生了一场变革,亦即从依赖神话变为相信理性。对古典时期所发生的这种现象所作的百般维护已是屡见不鲜的俗套:(1)哲学从神话学产生出来是以一种突然的中断作为标志;(2)一旦哲学被发明或发现,神话思维则成为遗迹;(3)古希腊人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本文意在指出。所谓“希腊奇迹”其实是一种不成功的奇迹;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失败的奇迹加以慎密的考察,会对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哲学危机提供有价值的洞见。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对哲学宣称它已建立了一种不同于神话的说明和证明秩序这一断言加以考察。我想要表明的是,希腊神…  相似文献   

17.
一张壁虎皮     
我工作的地方在太行山东麓浊漳河的北岸,村庄建在山崖之上,背靠鹰嘴岩,脚临漳河水。村前一条笔直的马路,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汇地界。马路的外边,有一株千年古柏,枝繁叶茂,翠绿幽深,亭亭如盖。临河仰视,石岩古柏,云雾蒸腾,半天之上,村庄隐隐,车水马龙;倚树俯瞰,绿草如茵,漳河如黛,磐石如林,峰回路转,流水涓涓。村庄原是普通山庄,古柏给村庄带来了文化的意韵,这村庄便有了历史和来头,引来不少无病呻吟的文人墨客。2002年,上海一家采风杂志社刊登出千年古柏摇曳风姿,又配了一篇典故介绍,说古柏如何效法槐荫树,为村庄里的董永们牵线作媒;…  相似文献   

18.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在华夏大地流传了六百多年的民谣,使原来生长在洪洞广济寺左侧的一株汉槐,成了亿万古槐后裔魂系梦牵的“根”和故乡的渊源。元朝末年,临汾盆地一带,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广济寺的佛事活动因而更加兴旺。而在此时,中原地区却连年战乱,黄河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河     
一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家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  相似文献   

20.
过年回乡,把周围的村庄走了个遍。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叫小渔西的山村,谜一样古老而神秘。那个午后,我穿过黑暗而唯一能通往村庄的隧道,避开枯黄的茅草,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走。湖泊、溪流、芦苇、养殖塘,安卧于大地;泥路轻烟一样晃动在青山与村庄之间。蓝天白云下,恬淡宁静自由和无求。这是寒冬,天很冷、风很大;然而阳光依然在,风割不断,寒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