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教堂     
一位外地朋友正与我在电话里聊天,突然他大叫道,我知道你喜欢什么音乐了!我愣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家音响里正放着的音乐从电话中“流”了过去。不久后,这位很爱也很懂音乐的朋友从美国访问回来,送我的礼物是一盒教堂音乐,他说,这肯定是你喜欢的。 又一位朋友即将远行,临别时,他送了我几盒音乐带,说,这些都是我自己拼录的,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回家后,放出来听,发现大多是很美的宗教歌曲。我真想问他,你怎么会知道我也喜欢这样的音乐? 我不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今生今世恐怕很难真正信仰一种宗教了。但是,我喜欢教堂音乐。也许不  相似文献   

2.
几位朋友小聚,谈起各自的休闲方式。有的说喜欢钓鱼,有的说喜欢登山,有的说喜欢跳舞……当问我时,我的回答是坐火车。朋友们听罢一阵取笑,他们第一次听说坐火车也能算一种休闲。  相似文献   

3.
等待花开     
很喜欢王洛宾在三毛去世后写的那首《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茫的梦/莫将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相似文献   

4.
几位朋友小聚,谈起各A的休闲方式。有的说喜欢钓鱼,有的说喜欢磴山,有的说喜欢跳舞……当问我时,我的网答是坐火车。朋友们听罢一阵取笑,他们第一次听说坐火车也能算一种休闲。  相似文献   

5.
偷懒与经典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蹋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重达十来斤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  相似文献   

6.
一位在世间生活的凡夫僧,总是有许多习气,对于音乐我生来细胞不多,五音不全,可是我很喜欢欣赏音乐。每当学习感到疲劳时,便打开录音机,让那流动、轻柔的旋律在小屋内飘荡,于是心中便多了几分感悟。在音乐中,我感悟着生命,体验着生命的美丽。很多人都说宗教与音乐有很多相同之处,我想这是我喜欢音乐的原因吧!当我坐在人头簇动的音乐厅中,静静地欣赏着自己每天都在唱诵的梵音,心中涌起阵阵感动,原来我们每天上殿念诵的梵呗竟是如此优美、动人,我第一次有这种体会。在这个文明的现代殿堂中,莫扎特、贝多芬等世界音乐大师的旋律仿佛还在大厅中回…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心     
《三重门》、《零下一度》和《新概念》作文,是现代学生最喜欢的书,特别是其中讲学校生活的一部分,看了是不亦快哉。有的同学说:“我们喜欢,是因为那是说了我们想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或者说是不敢说的话,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像好朋友诉说心结,发泄怨气一样。”也有的同学说:“读了这些书,我觉得很冷,仿佛世界真的是零下一度,所以就不想读书了。”  相似文献   

8.
为自己歌唱     
在洗澡的时候,我喜欢哼歌;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我喜欢哼歌;在看书高兴的时候,我会哼歌。我不需要别的听众。在我快乐的时候,我就用最质朴最简单的方法——哼歌来表达。有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一个人笑,因为那时我内心正高兴着呢。朋友说我唱歌真难听,还那样喜欢唱。我不在乎,我喜欢这样,高兴的时候为什么要板着一张脸呢。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这样没有目的地哼歌,听众就是他自己,那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比那些在舞台上跳来跳去唱歌的人更让人高兴。  相似文献   

9.
新的期待     
今日,在报刊亭惊喜地发现,《思维与智慧》下半月刊终于上市了!作为一名老读者,从此我的心头又多了一份希冀与等待。茫然时,我喜欢倾听“情感空间“里感人至深的哲理故事,因为它总能让我重新看到光明、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开始了等待。等待妈妈的怀抱,等待爸爸的笑脸,等待一块糖,等待一次出游,等待一次表扬,等待梦想实现……无数的等待,已经如花开过,也凋谢过;欢喜过,也悲伤过。现在还在等待。未来还会有无数等待,等我经历、体验。也曾认为,等待就是在原地,等别人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你送来,而等来的,都是失望和泪水;也曾认为,等待就是无所事事,时候一到,老天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可是,这样的等待,我毫无所  相似文献   

11.
正慈 《佛教文化》2018,(4):60-60
一直在想禅庐禅堂叫什么,取过几个名字,总觉得不是很理想,但也并不着急,一直在等待因缘。前段时间因为祈福年会,普洱藏家鲁文锋来禅堂喝茶,他专门请了古琴老师王佳祺来弹古琴。我对古琴没有什么研究,但我很喜欢琴声,琴声富有张力,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罗博学 《天风》2005,(2):53-53
面对"爱"这个问题,许多人在疑惑,许多人在思索,许多人在行动,许多人在无言地付出。"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们希望每个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能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成长。因为有爱,我们自信;因为有爱,我们幸福;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对得起上帝对我们人类无条件的关怀和养育。在人海如潮的大街上,当我们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残疾人在酷暑严冬中行乞,我们会主动奉献,不在乎多少,只在乎心意,这是一种爱;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或怀抱婴儿的妇女而至,我们会自觉让座,这也是爱;父母从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4.
不留恋世界,因为你是我的一切。不求那荣华,愿信宁与你的立约。不留恋世界,因为你是我的一切。不求那富责,除了你,世界算得什么?不留恋世界,因为你是我的一切。美轮的居所,在天上,你已为我预备。面对这世界,不作无益的妄想。服殷地靠着—因主,你就是我的一切。主,你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4岁,在家里有优待,因为我讨姥爷的喜欢,而姥爷是家里的权威。我之所以讨老人家的喜欢,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安静。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  相似文献   

17.
谢爽 《天风》2005,(11):51-51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在一次约翰福音的讨论课上,老师讲到她怕黑,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黑暗意味着被遗弃,黑暗意味着死亡。她的话对我有一种强烈的触动,因为曾经我是一个喜欢黑暗的人,因我知道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外人不屑的眼光,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亲人藐视的表情,也只有在黑暗中我才能远离世界的喧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在黑暗中我学会了静默,在黑暗中我学会了孤独,也正是在黑暗中我习惯了被人遗弃。  相似文献   

18.
香菜花     
正说起香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吧?只不过,它还有别的名字,在我的农村老家它叫芫荽。因为有强烈的特殊气味,喜欢它的人为之痴迷,不喜欢它的人呢,是一下也闻不得的。说起来有点怪,我小时候属于不喜欢香菜的那一类人,在家里,不管是做什么汤,爱吃香菜的父亲只能将切碎的香菜单独放进自己的碗里,而且离我远远的才行。但自从到了外地求学,在食堂吃饭,或者到校外的小吃店改善伙食,人家厨师可不问你吃不吃香菜,放了也就放了。怪就  相似文献   

19.
江娃 《美与时代》2003,(4):52-54
他们喜欢听的音乐叫<犯贱>;他们说着贱话、吃着贱食、玩着贱游戏、做着"贱骨头";他们是"犯贱"的一代--因为犯贱,因为喜欢.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我初中毕业已经3年,因为残疾我不能报考任何学校,去请求安排工作也只能是无期的等待,我真的以为天绝我路。我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不公,我认定只有治好了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