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我出生在信徒的家庭,父母亲都在教会任过执事,外祖父也是教会的执事。当年父亲就是单身入住母亲家中,而且外祖父和父亲都在40几岁就离开人世,故我们家在较低的生活水平线上挣扎。父亲生前单位经理的弟弟同意每月2  相似文献   

2.
正母亲偏瘫那年,父亲整60岁,满头黑发,仍然那么英俊潇洒。我们记忆里,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他就是那棵参天大树,无惧风霜。父亲拒绝和我们进城,他说:"我就是一棵树,离开地就没处扎根。何况,你娘看病吃药的钱,还要在地里刨呢!"那时,弟弟漂在外地,我也在离家70多里的县城租房住,父亲毫不犹豫,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患者林某某,男,27岁,未婚,大学本科毕业。 一、强迫性穷思竭虑的形成 家有奶奶、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奶奶与母亲经常处于对立状态,从不说话沟通,动不动就吵架。父亲跟母亲也常吵架,并闹离婚,更是势不两立。可见当时家庭环境充满着恐怖气氛。每逢“家庭战争”爆发时,哥哥就流着眼泪,带着弟妹外出,以便求得暂时的安宁。 家庭教育的方式欠妥:不许孩子跟邻居小朋友  相似文献   

4.
马老师: 您好!我很爱看您的心理咨询的文章。现在我也遇到了难题,您能帮助我吗? 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今年22岁。10岁那年失去父亲,妈妈带我和两个妹妹生活。也许是因为缺少父爱,读高二时与一个同样不幸的父母离异的男孩恋爱了,毕业后又同居了。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我的母亲一直反对,因为他没有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家,担心我会很苦。 后来,我单位的一个比我大9岁的同事开始追我。本来我们很谈得来,因为我很感动他为了弟弟  相似文献   

5.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挣多少钱——而是你学到了什么。装箱的男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家从俄克拉何马州的威尔逊小镇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南部。几年后,父亲抛弃了我们。母亲带着我们,靠社会福利勉强度日,直到她在飞机制造厂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那里上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二点...  相似文献   

6.
阿文 《思维与智慧》2007,(13):28-29
父母本来感情就不好。我上高二时,他们离婚了。 星期天回到家中,妹妹哭着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冲父亲大吼了一顿,愤然离开家,走了十几里山路找到母亲。 只一个多月没见,母亲鬓边就多了几丝白发,好像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我哭着问母亲为什么要离婚,母亲一声不吭只是抹眼泪。[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8.
当刘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一睁眼全都幻灭了。我曾把自己心头所有的爱都堆放在刘浩这只船上,可现在这只船却被最爱我的母亲击得伤痕累累,最终沉到水底。%在10岁之前我是幸福的,10岁那年,父亲丧身车祸,之后我和妈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伤痛之中。尤其是对妈妈——他们的结合是与我的外公外婆抗争了几年才修成正果,甜美的日子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成昨日旧梦。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我在房间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客厅里母亲压抑的哭诉声:“你放心去吧!我将终生不再婚嫁,把芸儿带大,以慰藉你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9.
来信摘编     
牧人主持: 我今年五十三岁,是南京太平商场的一名科室管理干部,六年前,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与孩子的母亲离婚。二个儿子全部由我负养,大儿子现在深圳工作,二儿子何强在我商场当大车驾驶员,现年二十三岁。该小孩性格内向,自家庭破裂后,我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的照顾他们,九○年开始,因工作需要我派到上海办事处工作,每月回家休息十天半个月的,因此。  相似文献   

10.
一对年轻夫妻因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头天晚上,丈夫来到父母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看来,离婚已成定局。该睡觉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了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护住母亲的脚道:“等一下,我看看水烫不烫!”接着,父亲用手摸着盆里的水,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证明水温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地放进水里。儿子想起,自打懂事起,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每次都让母亲先洗。父亲的谦让和大度使他和母亲从…  相似文献   

11.
正城里生长的妈妈,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怀抱一个兰花小包裹,甩着两根粗长的大辫子,去乡下同我年轻英俊的父亲成了亲。那是1963年,母亲刚满20岁,父亲也才25,他们青春得似刚拔节的玉米棵。余下的十年里,父母接连生下我们姐弟四个,我是他们的大女儿,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村里疯跑。当时,沈丘师范毕业的妈妈,已到爸爸的老家教小学,同时任村小学校长。开封师大毕业的父亲,则分配到了盆窑中学。记得每到节假日,我们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故事     
"死亡的意义需要一生的探索",当我读至这里,我怯懦的羞愧心理荡然无存……我年仅四岁时,死了弟弟。当人们抬走他的棺柩时,我大声哭着扑了上去。我声嘶力竭地喊道:"不要扔掉它!" 弟弟的夭折,使我母亲极为悲痛。她整日泪流不止,诵经不断。我当时一定也是极为悲伤地立于母亲之侧。我长大后,母亲仍多次提及此  相似文献   

13.
正你们是我最亲最爱的父亲母亲,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七八岁以前,我们看上去在一起,细算起来,其实也并非如此,白天,母亲家里家外地忙碌,父亲更要出外做工。八岁以后,只能晚上在一起,白天我要去学校,父亲母亲要挣钱养家,这样的日子最多持续到十七八岁。考上大学就要住校了,一年之中,只有暑假和寒假两个多月的团聚。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了,非节假日不能回家。结了婚,经常过年才能见面,甚至一年  相似文献   

14.
母亲榆     
正"母亲榆"是我给老院榆树起的名字,只有我知道的名字。她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宠辱不惊地俯视见证了我家历史,承载我对母亲的所有记忆和思念。父亲兄妹多,住房紧张,因此父母自打结婚,一直辗转寄居别家屋檐下。有些积蓄后,才开始建屋,婚后八年,才终于建好简朴整洁的宅院,寄居人篱的日子终于结束。搬进新家,在摆好预示日子蒸蒸日上的头一锅发面馒头时,母亲兴奋得亲了父亲又亲我,亲了我又亲弟弟。院里有棵树干挺直的小榆树,母亲不舍得砍:"榆树也是  相似文献   

15.
蒙福的人     
彦刚 《天风》2003,(8):49-49
我7岁融左腿病残,9岁失去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让我们姊妹5个感到欣慰的是:没有让母亲失望,个个生活得不错。  相似文献   

16.
蒂娜是一个苦命的人,12岁的时候,母亲就弃家而去。好酒的父亲从来没有认真管过她和弟弟妹妹,所以,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她那弱小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6岁了,但回忆童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在信仰上最值得我回忆的是合家晚祷。幼时我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们幼小的姐弟四人和母亲同居一室。我母亲是个小学教师、虔诚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18.
张谦 《天风》2011,(6):60-61
7岁时,父亲因病撇下我们母子6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父亲弥留之际,他那只苍白枯干的手一直向我伸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嘴一张一合,我吓坏了,躲在母亲身后,无论母亲怎样推我,我都没有走到父亲身边,父亲遗憾地闭上了眼睛。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地扩散,最终扩散出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悲,再没有父亲可依靠了,  相似文献   

19.
正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  相似文献   

20.
一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11岁那年,一场急病夺去了我美丽而善良的母亲。曾经明媚的阳光倾刻暗淡了,父亲佝偻的腰从此再也没有直起来。 我们兄妹5人,如5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吸吮着父亲的血,父亲的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