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老师去点燃。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最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在训斥自己做了错事的孩子:你真是蠢得不能再蠢了,你能够做成什么事情!人家哪个孩子不比你强!  相似文献   

2.
说知论智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  相似文献   

3.
刘行 《天风》2014,(6):I0001-I0001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巧藏钱     
正上午十一点多,活儿都干得差不多了,美女小倩又掏出手机,偷偷看着。她忽然问我:"卫哥,悄悄地说,你的私房钱藏哪儿啊?"我只好哭丧着脸说:"还说呢。开始我是藏过一阵,可我脑子不好使,过几天就忘了藏在哪儿了,还得让你嫂子帮着找。后来我就不藏了。"小倩说:"你是双鱼座的吧?"我点点头。她惊叹:"人家说得真准。"我问她什么说得准,她说是一篇文章,专门讲哪个星座的人爱往什么地方藏钱。大家顿时来了兴趣,都  相似文献   

5.
智慧论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艺术竞争、考试竞争等等,说到底,都是智慧的角逐.在当代,你想研洒地生存林面地做人,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智慧就是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一个儿童有较高的智商,但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机智的方法,我们能说这个儿童有智慧吗?不能.我们只能说他智商局,聪明,但不能用有智慧来形容他.可见,智慧不完全等于智商.有人认为,智慧就是个体具有渊博的…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石头 《天风》2018,(8):53-53
杠精,是这样一群人: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乐于发现眼前一切不如己意之处;只要与其观点不同,轻则揶揄对方,重则怒怼一切。朋友圈里就有这样一类人,不论你发什么,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前来反驳、教育你,泼你冷水。  相似文献   

8.
大凡人活在世上,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智慧的人,而要成为智者,除了自己要有聪慧的头脑外,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才能达到目的。学习的途径不外乎三种:一是通过亲自实践所得的经验,一是从他人那里间接学到的知识,一是通过书本学到的知识。别的不论,我们单说书籍,我们平日总说书本知识是数千年祖先智慧的结晶,是获取智识的捷径,此话一点也没错。比如明代大作家冯梦龙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海盗(当时叫倭寇)猖獗的时期,他认为中国人向来以智慧闻名于世且赖以强国立身,现在却受倭寇欺负,正是由于“今智慧反在夷狄”的结果,痛心之余,他编了一部书叫做《智囊》,找了许多古书当中的智慧例子辑到一起,以供人们汲取后把倭寇赶进大海。这样的书有太多太多,所以人们平日总相信书里全是智慧。然而,我们在此处要提醒读者诸公一句——小心上当。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二:一是书里有误,一是书里有假。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智慧,穿越古今,无所不在,所以,常常游弋于古人的文字与故事之中,我们总能感受到立身处世的趣韵哲意,从而洞彻为人做事的真谛。成回是一个谦和的长者,也是掌管一方的父母官,他拜师于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孔子的学生子路,都三年了,依然对子路恭敬有加。子路说:"你是长者,何必这样的恭敬呢?"成回道:"我听说,人活在世上,与鸟何异?  相似文献   

10.
计文 《天风》1999,(10)
“灵……悟性……”(林前14:15) 什么是“灵”?灵一般指心灵式灵性。 什么叫“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强调,在信仰生活上,“要用灵……也要用悟性……”(林前14:15)这实际上应该成为每个基督徒属灵追求的一个原则。 有人曾片面强调过,信仰上人要“不用头脑,单用灵”,理由是“头脑就是魂的东西”。那等于说要人否定悟性思考,否定人运用心思,甚至背弃常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热心有余”,但“智慧欠缺”。往往失之偏颇,失之癫狂。  相似文献   

11.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2)
一转语开示学人,谓我今亦不论你禅定智慧、神通辩才,只要你下一转语谛当。学人闻此,便昼夜学转语。错了也!既一转语如是尊贵,如是奇特,则知定不是情识卜度见解依通所可袭取。盖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如其向经教中,向古人问  相似文献   

13.
心·杯具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果汁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果汁";当它装满牛奶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当装满空气时,人们会说"这是一只空杯子"。人的心灵宛如杯具,心灵装满什么,就拥有什么样的心,别人也会适时唤着"这是一颗××心"。当心灵装满热爱时,人心就是积极的;当心灵装满冷漠时,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金币     
生长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生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自然大多数孩子会想到钱,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着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显然这些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是啊!怀有这枚人生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何老师,我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读到过你的《宗教道德与理性道德》一文,对其中应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宗教的说法,觉得比较在理。可是在和同学闲聊时,一说起社会上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等行为,有的人总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并且说如果不信宗教,人就会无所顾忌,就什么坏事也做得出来。有的同学还说,宗教总是教人向善的,信教的人许多都很善良,这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而总是要宣传科学无神论呢?何:你提的这问题很好。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或者说先请你…  相似文献   

16.
一日,笔者正在办公室公干,突然进来一位陌生男子,穿得衣冠楚楚,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自称是安徽人。相互之间作了简单的例行寒暄之后,陌生人突然对我说:“你今年有一次升迁的机会,将要官升一级。”说话人不是管我升迁的上司,而是一陌生客人,如此“喜讯”在我看来仅是一句笑话而已,便问他:“你有什么依据?”那人说:  相似文献   

17.
虚室有余闲     
庄子把杂念丛生的心灵称之为"有蓬之心",意指心灵中塞满了蓬草,这个比喻既尖酸又辛辣,实在是痛快淋漓。庄子又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心灵虚静了,智慧也就诞生了;智慧诞生了,人就有了福祉了。人所有的福祉,皆来自于人的慧根。而人的慧根,实在是源于一颗虚静的心灵。竹子凌风舞蹈,自在逍遥,因为它的心是虚的;水能随物赋形,自在逶迤,处众人之所恶,也实在因为它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钱商? 简单地说钱商就是金钱的智慧和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由于种种文化上的习可贯和影响人们对于金钱怀有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另一方面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整个一个·“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原版。其实西方文化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对金钱进行无情的怒骂:’金子把恶的变成善的,把丑的变成美的···...一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后这样揭开了资本的画皮:资本来到世…  相似文献   

19.
智慧语丝     
正人们都期望爱能长久,但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周国平你有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吗?你对自己不满正是你对他人不满的起点。当你是你不爱的第一人,那么整个世界所有人都有可能是你不爱的第二人!——一念行者  相似文献   

20.
入世与幽隐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踟躇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