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天,我遇到一位老者,在谈到人生时,老人不说话,只是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说这就是他的一生;而后又用棍子在地上画了另一条线,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不解。老人说,人的生命再长也就如这一段线,再短也还是如这一段线,有开头有起点,终归也是要有尽头有终点的,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罢了。老人又说,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向度     
《天风》2020,(8)
正主耶稣说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参约10:10)。基督徒的生命若能朝着长宽高三个向度延伸,那么自然就会变得更丰盛了。1.生命的长度"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4:5)一般人都以寿数来论生命的长度,其实年岁长久的人并不一定健康快乐。我们所追求的生命长度不以年岁来论,而是以生命的质量来看,犹如好睡眠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就是一个人瞬间的一生,这中间的时光或短或长,就是生命的过程。我们信奉伊斯兰,我们生命的始终,就是认主独一,同时孝敬父母也是遵从主命。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这节启示在要求人们崇拜真主之后,立即提到孝敬父母,可…  相似文献   

4.
护卫心灵     
心灵是什么?庸禄的我们很少问起。不能说心灵就是心脏、大脑、五官等器质性组织,也不能说心灵仅仅是心理、神情、容光、情绪、气质等精神性元素。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心灵,有点像“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生物学家可能认为,心灵是以肉体为载体的生命之光。诗人则会说,如果生命是花朵,心灵就是它的颜色和光泽;如果生命是长河,心灵就是它的奔腾;如果生命是天,那心灵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蓝天白云和霞光彩虹。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今天说到"性命"二字,似乎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生命。其实"性"与"命"二字,无论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还是在儒家文化中,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把儒家称为"性命之学",也是这个道理。一旦把性与命分开来看,我们对生命的体验自然就多了层哲学思考。简单地说,"性"指生命的内在部分,是对自己而言的;"命"指生命的外在部分,是对天地、自然、历史而言的。比如没有人可以挑选自己的父母、出  相似文献   

6.
一家人都说我是记忆力很好的人,儿时的事,总能清楚地说出细节。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父亲在我生命的前二十年里对我说过什么,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过一句对  相似文献   

7.
禅定法师回想疫情期间的生活和经历,他说,经历疫情也是一场深刻的集体修行,让很多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珍贵,以及无常与不确定性的无处不在。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减少无效的社交并且尽量简朴与充满善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2011,(4):125-125
我们不仅要重视外在的美,更要重视心灵的美,这样才会持久地焕发光彩。因为身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情绪低落时,身体也会变得沉重,甚至淤积为种种病变。当我们心情飞扬时,则会觉得浑身放松,原有疾病也随之减轻。所以说,生命内在的改善意义重大。那么,我们如何来美化生命,庄严生命?  相似文献   

9.
生与死是生命的两端,是生命必经的两个阶段,也是生命最重要的两种状态.生死事大,即便是单纯的谈及生死,也会让人心生敬畏,可以说,生与死就是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10.
社群主义者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都非常短命,这和流行音乐、大众艺术以及时装中的热点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有一些热门问题会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就像皱巴巴的裤子或者短衬衣,经常成为流行时尚,也就是说,成为穿衣打扮的一种模式。它们生命短暂但却周而复始。当然,裤子不会永远皱巴巴的,衬衣也不会永远是短款。循环是常态。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执著     
林子 《天风》2006,(4):16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一游客在花园中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在盛开,树皆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里的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啊!”花园的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外面路边的花、树也都是美的,因为它是生命自然的流露与绽放。”  相似文献   

12.
生命伦理中的利益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或道德律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解利益冲突问题,怎样解决利益冲突,也一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寻求最佳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方法,需要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并能够认真遵守的行为法则,而这个法则的确立需要人们对冲突中所涉及的利益边界有一个深入地分析,即对矛盾冲突进行利益限度分析.目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生命伦理学原则有"二原则说"、"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1]."五原则说"即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原则和个人自由原则.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利益限度原则,突出地表现为利益自主、利益互赢、人人有利的特征,此三者即为利益限度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生存与发展:当代哲学主题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说 ,生存与发展问题 ,不是什么新问题 ,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存与发展分别代表着人的生命存在的两极 ,即生命的底线和上线。作为一种底线 ,生存是相对于死亡而言的。生死相关 ,有了人的生命存在 ,才能谈得上人的一切其它问题。马克思曾经说 ,我们的出发点只能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但人的生命存在又不同于动物的直接性和重复性生命存在 ,而是一种历史性的和有意义的生命存在 ,是在发展中得到展示与实现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的本真意义正在于谋求发展 ,因此 ,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高级自觉与永恒追求 ,也是生…  相似文献   

14.
无人播种,或许它只是一个弃儿。秋风瑟瑟,我心疼它一天天枯萎。但在这之前,很多时候,它令我驻足,令我感动:感慨一株植物也有追求生命长度的那份执著。它,是墙角的一株番茄,一株不经意间也会诠释生命意义的植物。过去,它只是一粒来历不明的种子。不知是随风飘来,或是鸟口中无意唾落,亦或被人们无意遗弃。不知道耐过多少时日,它孤独地蹲守在墙角,默默无闻,静静地等待。阴冷的墙角感受不到阳  相似文献   

15.
经窗漫笔     
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探索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生命”。这就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所说的生命包括一期生命和无限生命。不过,佛教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不感兴趣,它只强调人们应该牢牢把握住现前生命的趋向。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受超自然力的支配。生命的升华与堕落,直接受人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佛教的业力说与轮回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白发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我听罢笑而不答。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相似文献   

17.
灵魂之罪Ⅰ 爱和信仰——撑起一个人灵魂的两大支柱。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真正爱过的人是行尸走肉的人生,没有爱心的人类便是与禽兽差别无异的人类。 很快地,我便发现这两种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人们习惯上将生命伦理学看做应用的规范伦理学,并看做医学人文学的组成部分.其实,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人文学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除了道德哲学,医学人文学是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说,也是作为描述生命伦理学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9.
对人体生命的终极关怀是道家、道教共同的基本取向,阐述生命之理、探究延生之道乃是道人乐此不倦的事业。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一生仙游四方,留下许多道迹道论,清代道仙李西月曾整理《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以示后人,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成就,也是道教“生命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一、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何谓“生命”?生命如何产生?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与儒学的天命说、佛学的空幻说不同,道家、道教均坚持道生合一论。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之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  相似文献   

20.
马利亚 《天风》2007,(4):48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拥有上帝的生命更是可喜可贺的。虽然,对于每一个基督徒来说,在世能活出上帝的生命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基督徒若能在灵修方面不断地加强,就能促进生命的成长。因为“耶稣说:‘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