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不言谢     
谢,是一种客气,是非亲人之间发生了某些足以令人动情或动容的事情之后,感受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表达;谢,也是一种礼节或曰礼仪,用来表明受益方有感激之情或是感恩之意。而在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父母子女间、祖孙间等等一切算得上亲人的人们之间,施恩与受恩、爱与被爱都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的经济观为:一切财富属于真主。因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他拥有宇宙间的一切,人类掌握的一切财富只是真主委托其代管的,因此人们必须合法利用它。财富归属真主是伊斯兰经济理论的根本原则,基于此原则,伊斯兰将人们作为财产的代理者,因而富有者作为真主的代理者无权私自囤积或独揽财富,而使众多的贫困者死于饥馑无援、病死无钱求医。《古兰经》中有这  相似文献   

3.
伤痛的痕迹     
在老家一片高大的杨树林中,我发现在每一株杨树的枝干上,都长有无数只大大小小的眼睛,或哭或笑,或静或眺,或凝眸或深思,或沉静如水,或愤怒似焰,或俯视世间的一切,或仰望太空苍穹……  相似文献   

4.
人生感悟     
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或长处,正是自己的缺点或短处。我们不可能改变一切,但可以做到不被一切所改变。通俗是一种常态,而庸俗则是一种“变态”。“功利”是人类的本性, “势利”是动物的本能。假如一个人没有了个性或脾气,也就没有了激情。消磨一个人斗志和激情  相似文献   

5.
关于阿那克西曼德的发展哲学的当代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阿那克西曼德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的学生和朋友。杨适先生说 :“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可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一种缩影或一面镜子”。 (第 91页 )同泰勒斯一样 ,阿那克西曼德也不满足于对特定事物、特定现象的解释说明 ,而企图说明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起始与归宿。这种说明意味着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有起始与归宿。这样一来 ,在阿那克西曼德眼里 ,起始与归宿就成为我们所知的一切的共同规定。起始与归宿总离不开发展过程。只有过程才有起始与归宿 ,因…  相似文献   

6.
他经常对我讲,文化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机和导向,道德是一切文化的灵魂和主宰。道教是继承和发展道德文化的平台和载体,而道德观念是道教的中心和支柱。孟春之际,终南山的一处小山坡上站立着一位白髯老人,身着白色的道装,眺望前方。一抹晨光下,青山绿水间,显得那样飘逸、安详,超然物外。他就是当代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12)
破除妄执显示和掌握一切真实佛教的认识论,其主要的精神是在于认真追求真实、全面显示真实,进而掌握和利用或亲证一切真实。本来一切事事物物都各自有其一定的真实性,无论是具体的事相或抽象的道理,无论是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各有全面或部分的真实义,因而真实就是  相似文献   

8.
沈顺福 《管子学刊》2020,(1):99-108
宇宙观是对宇宙存在体比如天、地、万物等的认识。世界观是对宇宙万物的整体性认识。哲学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万物的本源问题。它表现为对"大一"和"小一"的认识。"大一"指宇宙间的全部存在物。"小一"指万物的统一性根据或本源。虽然古代有万物的表述,但是它并未遍指一切事物,因此并未有世界观的性质。真正具有统一性属性的概念是道。在老子、孔子等时期,道并未遍指一切存在物。从墨子开始,道成为指称所有事物的存在方式的概念,具有了世界观性质。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形成于墨子。从庄子及其时代开始,人们将世界万物的本源归结为气,以为万物统一于气。这便是对"小一"的认识。由此,中国古代思想进入了哲学阶段。中国古代哲学开始于庄子及其生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简静     
正岁月里的鲜花,其实只要一朵,就可以美丽成暖意融融的温馨。书卷里的芬芳,其实只需一行,就可以绵延成旖旎的风光。生命里的美好年华,其实只要能弥漫成心间眉上动人的情愫,在朝朝暮暮间就可以悄然化成婉约的诗句。其实,这一切要的都是简静。只要心灵简静,一切美好就都会悄然到来。不必繁杂,不必琐碎,怀着一颗简单的心,怀着一份简单的思绪,和光阴相约,展纸挥毫,  相似文献   

10.
迪克兰生活在迈阿密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家门前有一个大湖泊。流水在草丛中缓缓淌过,莲花在水中静静绽放,还有白鹭在耳边盘旋啁啾。白云朵朵的苍穹间碧蓝闪耀,阳光在浮云间绚丽飞舞,迎面而来的风中裹挟着淡淡的腥味,眼前的一切都让迪克兰深深迷醉。酷爱游泳的迪克兰当然不肯浪费眼前这一片天然的游泳场,一有时间,迪克兰就会跳进水中畅游一番。当迪克兰又一次在湖里尽情地  相似文献   

11.
一、灵魂在生前存在的论证在《斐多》篇中,苏格拉底提出的关于灵魂在生前存在的第一个论证可称为"相反相生论证",概述如下:(1)一切具体事物,凡有相反的一面,则一定是从这相反的一面产生。这就是事物间的"相反相生",如大小、强弱、快慢、好坏等事物间均是相反相生。(2)除了具体事物间是相反相生的,它们之间的变化状态也如此,如分解和组合、冷却和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9,(11)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不离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七、公正 伊斯兰教的理想之一就是责成其信徒要丢掉一切与自身利害有关的考虑,主持人间公道。安拉说:“信教的人们!你们应主持公正,应为安拉而作见证,即使不利于自身,或自己的父母和亲属。不论被见证者是富人或贫人,那安拉是最宜于对付他们的。你们不要徇私,以免偏离公正;如果你们歪曲事实,或拒绝作证,那安拉对你们的作为将是一清二楚。”(4:135)  相似文献   

14.
参禅随笔     
元音老人 《法音》2002,(7):28-29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由这个大能量产生…  相似文献   

15.
视觉思维是一个与传统哲学或一般心理学不符的概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视觉,也即知觉,视觉思维与视知觉和视觉意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阿恩海姆的确提出“视觉思维”这一概念。他在50年代的《视觉思维》的专著中,明确指出,视知觉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一切思维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视觉意象”。所以通过观看、想象和构造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定义视觉意象为运作单元且具有理性功能的视知觉,且视觉意象为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婆     
王学富 《天风》2003,(2):46-47
麦穗,芳草,蜜蜂,花木,蔚蓝的天空,中午的酷暑…大限一到,上帝便问游子:“你在尘世生活得可幸福?” 可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只记得芳草和麦穗间的那条小道。甜蜜的泪水使我来不及回答,就伏倒在仁慈的膝下祈祷。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贵 《现代哲学》2001,14(1):102-106
最近一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宗教界热烈地讨论了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作为全球伦理观点提出者的代表,孔汉思对普世伦理作出这样的界说:全球伦理不是指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也不是一种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单一而又统一的全球性宗教,更不是指一种一切宗教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选言推理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运用否定肯定式时必须穷尽一切选言支,如果不穷尽,就算否定一部份选言支,那也不能肯定剩下的选言支,否则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仅就一凶杀案的破案过程看是否穷尽一切选言支在刑事侦查中的不同作用。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某地金龙水库浮起一具尸体。一个人的死亡,原因不外乎是:病亡、自杀、他杀或其他不幸事故。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感觉剥夺和神经生理等方面研究的发展,很多心理学家对知觉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关键期中,环境或经验的影响又重新加以重视,并进行探讨,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心理学家们不但能够对其中一些过程进行详细地描述,而且已经总结出一些知觉发展中有关经验和关键期的模式.过去对于经验和遗传因素在知觉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激烈的争论.经验主义者认为经验或环境决定一切,而先天论者却认为遗传因素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20.
一、人类的历史始终是一系列敌对和冲突的历史。实际上,霍布斯的著名论断人类的本性只是从事“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bellum omnium conlrao,omnes),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真实。然而,尽管战事不断,但我们的历史也记录了对和平的痛苦渴望。我们发觉这种渴望甚至在最为狂妄好战的文化中表现出来。在每一时间,在每一地点,总是有各种声音——低沉的、压抑的、响亮的或柔和的、情绪的或理性的——在呼唤说,和平是对战争的替代,和平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