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巩志 《福建宗教》2001,(6):21-22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相似文献   

2.
巩志 《福建宗教》2002,(1):34-35
茶与佛,因缘深长。茶最初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向以“佛宗道源”著称的武夷山,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鼎盛,历史文化沉积浓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都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杨春霞 《美与时代》2014,(3):134-134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素质现状,结合中国茶文化中的审美情趣,探讨如何通过中国茶文化教学,使中职学生感受到茶艺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自信心,改善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正>诗是情感共通的语言,诗不但可以跨越时代和民族,而且能打破人与人之间贫富、智愚、老少的界限;诗能够触摸人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让人找到真正的自我其感人之深、影响之大,是公认的。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两个高峰。圣经中的《诗篇》、智慧诗歌(《约伯记》《箴言》)、爱歌(《雅歌》)和哀歌(《耶利米哀歌》)是来自希伯来的诗歌,在世界诗坛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基督教的诗经",也是家传户诵的典籍;是普世教会崇拜的指南,也是信徒灵修的良伴。  相似文献   

5.
意境,指作者在积聚情感时,借助自然、生活景致,通过诱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情与景的交融和形与神的奇妙结合后的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意境创造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一个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意境"的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诗歌与气质     
古人云:“诗言志、歌抒怀。”即是说诗歌是诗人抱负的渲泄,也是诗人性格的充分展露,从而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植于内心的气质、情操与爱好。从清人纳兰容若的两首悼亡妻词中,不难察觉他的抑郁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青衫湿遍,恁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若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冥冥尽意凄凉”(《青衫湿》)。“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番?最苦啼鹃,频催别鹄,赢得更阑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飚一转,未许  相似文献   

7.
诗歌与讲道     
《天风》2015,(8)
<正>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谈及诗词创作时说:"你的脚是会走路的,你的心会走吗?"一个生命的歌者因为被真情所触动,文字在其手中犹如被施了魔法,变成一首首扣人心弦,令人随之流泪、沉吟、欢笑的诗歌。我喜欢诗词,喜欢聆听、吟诵时心灵被触动的感觉,多么希望我聆听到的每一篇讲道也能如此碰触我的心。可惜现实中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到底一篇"好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是个有着更悠久、更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有关.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直接影响了"五四"初期的新诗.初期新诗反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语言、格式、韵律等),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但却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当时的文学思潮、新诗理论观念的氛围中,形成了现代诗歌中最初的现实主义浪潮.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高僧传·竺僧度传》有两首诗,一赠一答。赠诗者为杨苕华,答诗者竺僧度。竺僧度,俗家姓王,名晞,字玄宗,东莞人。他少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他与同郡杨德慎之女苕华定婚,未及成亲,双方长辈又相继亡故。竺僧度遭遇到这;惨痛无比的人生悲剧,遂万念俱灰,遁入空门。苕华服丧期满,修书并赠诗与僧度,希望他还乡,共储百年之好。苕华企图以世俗生活的美好去打动僧度,而僧度以性空之理去洞察人生,运用般若智慧之剑斩断了这一情缘,坚定了在佛门修行的意志,成为佛门弟子广为传诵的美谈。现在,我们先读苕华的赠诗,再赏僧度的答诗,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般若智慧在断绝尘缘方面的功力。  相似文献   

11.
金代诗歌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金代虽然相对短促,但却演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活剧,这是一个征战、饥荒和疾病交织的时代,一个人民遭受痛苦和不安定的时代,一个道教新派别相继产生和兴盛的时代,一个诗人苦吟的时代。 纵观金代诗歌,可以发现这样的有趣现象:存在仅仅119年(1115—1234)的金代诗坛,一方面笼罩着梦幻的烟云,另一方面“散发” 出浓浓的酒气。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折射出道教的灵光,颇耐人寻味。本文从上述两个侧面谈谈管见。  相似文献   

12.
正东山法门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道信、弘忍、慧能、马祖道一、怀海等为代表的佛教高僧奠定了修心禅法义理。慧能的识心见性、顿悟成佛以及百丈怀海倡导的农禅并重,使修禅转向意境的体验并导向了生活禅,改变了"一钵即生涯"的僧侣生活方式。农禅推动了茶园的耕作和制茶的工艺,出现了"名寺出名茶""僧家造法极功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与古代诗歌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审美活动需要主体从世俗烦恼中解脱出来,以一颗自由活泼灵动的心去感受事物,使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完全融为一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山水田园诗歌是最能体现这一审美过程的作品。而西方的现象学和中国道家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审美主体保持心灵的虚静上却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理想国》称得上是西方诗化哲学的范本。在这里 ,哲学的理念与诗意的流动 ,通过鲜活而古雅的对话形式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结果 ,一方面拓展了哲学思辨的诗意空间 ,一方面提升了诗性智慧的理论维度 ,从而使《理想国》成为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其实 ,这其中所涉及的原因很多 ,但我总认为在西方哲学与诗歌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其对柏拉图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一《理想国》第十卷指出 ,“哲学与诗歌之争古来有之” (οτιπαλαιαμευτιζδιαφοραφιλοσοφιατεκαιποιητικη)。对于这场旷…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田因诗与山水诗都是写景之作,但是二人在诗歌审美追求、语言风格、意境上都有不同。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变,也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伴随着茶文化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基督教中国化实践探索的一个切入点,一种新尝试。藉着茶事工的开展,使基督教的信仰表达更具有中国特色,更适应中国式思维,更易被国人理解和认同。一中国人喜爱喝茶,茶文化也在中国传承千年,博大精深。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云南穆斯林普遍嗜好饮茶,尤其酷饮绿茶。那醇美芳香的绿茶气味,那碧绿晶莹的绿茶汤色,历来为他们所钟爱,被视之若宝。绿茶是当地穆斯林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宁可数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他们一生以茶相伴,休闲时饮茶,繁忙时也饮茶;上坟“做好事”饮茶,结婚摆喜宴也要饮茶;若有客人到访,也必首先待之以茶。故凡上年岁的滇中穆斯林,几乎人人喜饮茶、善饮茶,个个皆品茶、鉴茶高手。一般未入水浸泡的干茶叶,他们无需品尝,只要观其颜色,再凑鼻孔一嗅,便能分辨出茶之种类及优劣等级。饮绿茶,是云南穆斯林的共同嗜好,饮茶方式在不同地区也…  相似文献   

20.
日本接受中国佛教在公元6世纪中期。先传入日本的佛教宗派并不是禅宗。最早在日本介绍禅学的也不一定是禅宗和尚。日本禅宗在12世纪时正式建立,最初建立的是临济宗。禅宗在日本开始流行的时候,日本天皇的权利已经衰落,日本社会正好处在所谓的幕府政治的时代(镰仓时代与德川时代)。日本的民族佛教形成与发展正好在镰仓时代(1192—1380)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