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沈从文离世已然30年。这位大作家、大学者的一生,有如打摆子——冷了热,热了冷。现在,如其弟子汪曾祺,又复热了起来。说起来,我与沈从文也算是有"缘"。缘者何也?盖因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沈从文。我的导师黄曼君先生是湖南人,宽泛意义上的沈从文老乡。当初我提出要将沈从文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时,黄老师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沈从文的名字,似乎命定他的一生就得"从文"。考证方知,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其民族传统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立个体人格小说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神秘奇幻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沈从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湘楚文化、道家文化的精神体认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3.
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边城》中,沈从文对端午节的描写倾注了极其深厚的感情。沈从文的不止于"感性美"的描绘以及对于"人性"这一千古难题的理性探求,其敏感细腻的笔触以及追求哲思的雄心,使他的书"能作为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文献传诸后世",使他不但属于湘西,也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以傩送、天保、翠翠等人为主要人物的凄美爱情故事。沈从文对美的追求,远远不止"真善美"以及生命本真,他探讨的、关怀的,是终极问题,是人本身的自我救赎与社会冲击的内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书斋散记     
多次去北大,也多次拜读北大学者的专著.从蔡元培、鲁迅到现在,北京大学——这座极具精神魅力的学府,以兼容并蓄、纳新留故而闻名中外.北大学人,治学之严谨,眼界之宽广有目共睹.读赵园先生主编的《沈从文名作欣赏》一书更印证了这种看法.沈从文先生文笔之美妙不用赘述,对沈文的赏析篇章皆出自汪曾祺、王安忆等名家之手,更是锦上添花.赵园所作序言既短又精,可谓字字玑珠.但开宗明义,赵园却不谈自己主编的这本书有何独到之处,倒是极力热心称赞别人研究沈从文的成果,他举出了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吉首大学撰写的《长河不尽流》等.后来,他又夸奖为他主编的书撰写鉴赏文字的同行:较少高头讲章式的枯燥刻板,较少八股气,多能由具体作品及于深广,甚至使人由一作约略窥见沈从文及其艺术世界的一角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作品浸润着东方的生态观念、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但在这相似中又存在不同的文学审美追求:前者追求中国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和湘西神秘的和谐生境,后者追求日本式的"吸收自然"的生存观念;前者体现了中国诗情画意的传统和古楚文化的遗韵,后者体现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对日本"物之哀"及"幽玄"文学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策划大师     
汤姆先生是位挺有天分的作家,可惜时运不济,作品一直得不到读者的热捧。他为此很苦恼,时常借酒浇愁。  相似文献   

11.
黄宾虹的笔墨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白宾虹"时期,另一个是"黑宾虹"时期,他对笔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黄宾虹曾经两次到过桂林进行旅行写生,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桂林的山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晚年时期他还根据记忆创作了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黄宾虹在桂林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后来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笔墨特征上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所追求的"人性美"指的是"人性本来",即是指没有受封建文化的侵蚀与现代物质文明污染的人的"自然状态",是与"自然"相顺应的人性.几乎作品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所要歌颂的好人,像主要人物翠翠、傩送、老船夫、天保、顺顺、杨马兵等人,都是美的化身.他们为人和善,真诚,重义轻利,古道热肠.作者在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无一不体现了对"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的热烈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李健吾的文学评论中,"人性"一词俯拾即是.他认为文学应该在人性的基础上展开,他常常以独特的方式阐释作品,并大力推崇那些讴歌人性的作品.他的文学评论往往既能自觉地把"人性"作为评判的标准,又能辩证地审视"自我"在批评中的地位.人性对李健吾有着持久的吸引力,这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在文学中畅游的旅行者和冒险家.  相似文献   

14.
每个画家的"根"都深深地扎在了艺术的土壤里,他们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胜过了读者对他们浅显的理解。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显得活泼而厚重,并且富有生机。周大正植根于第二故乡大西北,他保持着一颗炽烈的游子之心,作品中诠释的是他深藏内心的故土情怀,每幅作品的诞生都使观者眼前一亮。他的油画作品蕴藏着乡土内涵,呈现着鲜明的乡土情结,诠释着油画创作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其中,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他的作品表现性极强,用色主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画面中的人物被描绘得富有特点且极富情感。《生命之舞》这件作品是他创作的"生命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文章详细解析它的形式和内容来了解他作品的风格,领悟蒙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画家,大多信奉和推崇道教(包括全真教)和道家思想,倪瓒的绘画作品尤其如此。画面中的那种平静、深远、孤独、萧疏都寄托于他的绘画作品中,成为他情感的客观参照物,达到了道家所谓的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他的绘画艺术受到道家自然观的影响较大,更深入其本质,更透彻地将心灵展现于自然物中。通过对倪瓒的绘画详细分析来揭示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道家思想在他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宾虹先生对山水画是情有独钟的,他一生遍临历代名家山水作品,走遍中国大地山山水水,把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和对自然山川写生的感悟融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即他常提出的山水画"内美"之所在。"内美"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不是烟斗”的烟斗——马格利特绘画中的哲学悖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当中最独特的一员.他的非常规想象和富有哲学性的思想和作品,总是浮游着一种淡淡的哲学悖理的味道.他的作品的主题"不可思议"又充满哲理,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哲理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带给我们以思考和震撼.  相似文献   

20.
赵无极是近代融合中西的画家中集大成者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包含了西方油画的直观性和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在他的抽象作品中,我们既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西方绘画图式中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中不可或缺的意境美。在强调"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大背景下,赵无极通过自身对于绘画的独特理解,让中西方融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和思想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